登月大單落敗者變臉攪局者,訴訟NASA,抨擊SpaceX

登月大單落敗者變臉攪局者,訴訟NASA,抨擊SpaceX

SN15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但東風遲遲沒來。

4月底、5月初最逼近發射時點,除了SpaceX官網沒有公佈發預告,其他先決條件都已具備。甚至老天爺也很賞臉,除了短暫陰雨外,基本天清氣朗。星艦測試團隊在等什麼?唯有馬斯克一聲令下。問題是馬斯克又在等什麼?上週他不是親口說「SN15本週晚些時候發射」嗎?

事出有因,只因半路殺出一對程咬金!4月26日,Blue Origin和Dynetics鄭重其事地向美國政府問責局(GAO)提出抗議,聲稱NASA發包載人登月器專案遴選過程存在「嚴重缺陷」。隨後NASA叫停與SpaceX簽訂的價值29億美元登月大單,包括凍結專案進度、技術磋商、資金配給等。

作為美國聯邦監管機構,美國政府問責局(GAO)必須在100天之內做出裁決,要麼駁回Blue Origin、Dynetics兩起訴訟,維持NASA原定合同,要麼認定合同存在缺陷,重新裁定。

登月大單落敗者變臉攪局者,訴訟NASA,抨擊SpaceX

就在訴訟10天前,即4月16日,NASA高調宣佈角逐載人登月系統的最後贏家:SpaceX成為阿耳忒彌斯任務載人登月器唯一承包商,登月版星艦作為2024年重返月球計劃唯一載人登月器。為此,馬斯克推特頭像甚至換成了登月版星艦,以示慶祝。

但短短十天工夫,翻雲覆雨,又一個詭譎多變。面對眼皮底下的肥美羚羊,大鱷們哪肯輕易放過!更何況一路追擊了三個年頭。

2019年秋NASA圈定11家太空公司入圍競標,2020年春確定「11選3」:SpaceX、Blue Origin、Dynetics。原定2021年2月公佈最終贏家:「3選2」延期到4月底。結果出乎意料,提前到4月16日快閃式公佈:唯一贏家是SpaceX,獲得29億美元大單。以藍色起源Blue Origin為首拼湊5家公司組建的「國家隊」,以及背後整合25家小分包商的美國動力系統公司Dynetics,雙雙落選。

登月大單落敗者變臉攪局者,訴訟NASA,抨擊SpaceX

我們知道,由NASA主導的重返月球計劃——阿耳忒彌斯任務瞄準2024年首次載人登月,現階段任務計劃表還是由太空發射系統(SLS)發射獵戶座飛船送至月球軌道,一對男女登月宇航員進駐深空門初始艙段(動力推進艙PPE、居住後勤艙HALO)中轉之後,再轉乘載人登月器(載人著陸系統Human Landing System,縮寫HLS)登陸月球南極著陸點。

顯而易見,載人登月器HLS在整個阿耳忒彌斯任務中承擔最後一環、也是關鍵一環,不僅擔綱登月宇航員往返深空門與月球著陸點之間的載人任務,還包括運送各種登月裝備、科研裝置、物資補給等貨運任務,甚至在為建立永久性月球基地打造常態航班,構建月球運輸系統。這不僅關乎2024年能否成功登月,更關乎整個重返月球的長遠利益。正因為如此,爭奪載人登月器變得異常激烈。

現在來看看兩家落敗者狀告NASA的訴訟理由。

兩份訴訟書同時在美東時間4月26日同一天投給美國政府問責局(GAO),貌似私下竄通好的。通篇冗長,且長篇大論,Blue Origin訴訟書長達175頁,Dynetics訴訟書也有66頁,但訴訟策略、目的高度一致:共同抗議NASA「三選一」不公平,試圖推翻既定合同,重新分食大單。

登月大單落敗者變臉攪局者,訴訟NASA,抨擊SpaceX

●Blue Origin訴訟理由,看起來令人啼笑皆非(大意如下):

由於預算資金緊張,導致NASA只選擇出價最低的SpaceX(SpaceX報價29。9億美元、Blue Origin高達59。9億美元、Dynetics報價比Blue Origin還要高)。這使得藍色起源Blue Origin沒有機會進入修改複議階段,從根本上說這是不公平的。於是要求NASA針對載人登月器專案的預算增至近90億美元,這些預算跟現階段商業載人航天計劃83億美元大體相當,並不算多。這樣可以實現「三選二」(SpaceX29。9億美元+Blue Origin59。9億美元),確保該專案保持競爭態勢,並能激勵創新,增加任務冗餘度。

不難看出,唯一說得過去就是Blue Origin訴訟策略:反覆強調「只有競爭才是好的」。現階段NASA發包的ISS商業貨運補給專案、商業載人航天專案都遵循這一原則,同理在載人登月器專案上也應該遵循兩個承包商並存態勢。不能因為錢少而放棄這一根本原則,否則風險極高,後果很嚴重。按照Blue Origin執行長鮑勃·史密斯的原話表述:「SpaceX開發風險很高。」

事實上誰都清楚,Blue Origin創立21年至今,還未從嘗試過一次軌道級發射,發射15次新謝潑德亞軌道火箭僅僅衝破過100公里卡門線,距離入軌發射、深空任務可不是一星半點兒的差距。如今,Blue Origin卻在大言不慚地指指點點已經成功入軌發射118次的「太空一哥」SpaceX,做實了就是厚顏無恥沒有底線。不僅如此,一邊端出阿波羅登月時代的技術遺產,攢出一箇舊時代的載人登月器,另一邊卻在嘲笑「星艦開發風險很高」,大有「一百步笑五十步」的怪誕相。

為了分食大單臉皮不要也就算了,但總得講點道理講點邏輯吧。明知道NASA也是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國會在本財政年只撥付8。5億美元專款——這隻相當於載人登月器專案總預算的1/4。但是Blue Origin為了自己畫餅畫出來的59。9億報價,逼迫發包商NASA徒增兩倍於競爭對手的高額預算。威逼利誘不成,竟然反訴NASA這個金主「不講原則,背信棄義」,這是哪門子道理?Blue Origin還好意思未來指望從NASA手裡拿到訂單嗎?

更何況Blue Origin臨時組建的「國家隊」,背後都是軍火/航天巨頭——諾斯羅普·格魯曼、洛克希德·馬丁各自攥著黑洞級專案(獵戶座飛船、SLS、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都是典型的獅子大開口+嚴重拖延症+準壟斷,都屬於一個屬性:拖得越久賺得越多!對於這些既得利益集團的一貫德行,NASA哪能不看個透徹?!最好的處理方案就是給點甜頭,敬而遠之。除非NASA高層自投羅網,勾兌一氣,心甘情願被綁架。

登月大單落敗者變臉攪局者,訴訟NASA,抨擊SpaceX

●再看看Dynetics訴訟理由,跟Blue Origin策略高度一致,反反覆覆強調「只有競爭才算公平,只有競爭才能抗風險」。列舉所謂的NASA只選擇出價最低的SpaceX,沒有給Dynetics修改複議機會,違背招標原則,並且強調「NASA沒有考慮SpaceX技術方案的固有風險……最近已有4艘星艦在測試階段爆炸」。

其實,明眼人都知道Dynetics底細。這家創立於1974年的美國動力系統公司,儘管活得足夠久,卻長得遠不夠大更不夠強。從情報、網路、資訊保安,到汽車、導彈、航天,不僅業務龐雜,而且廣而不精。這次為了搏一把載人登月器大單,不惜聯合25家分包商臨時攢出一個拼盤方案。在此之前,這家公司從未操辦過一樁重要航天器的研製任務,這種超輕量級選手有什麼資格指責星艦專案呢?更令人咋舌的是,Dynetics報價甚至比Blue Origin59。9億還獅子大開口,具體金額至今不願透露,只怕被業界笑掉大牙。

問題是,半路殺出的這對程咬金很顯然就是衝著攪局來的,最終有可能得逞嗎?

以我之見,這不過是場小丑鬧劇,就算到了100天,即8月4日美國政府問責局GAO最終裁決日,也不會徹底改變既定事實。請想想看,兩家落敗者打著「只有競爭才是好的」這類訴訟標語貌似理直氣壯,實則無理取鬧。原本已經大比分落後的敗北者還能找出什麼理由討要加時賽呢?

更何況競爭也是分階段的,不是所有階段都需要競爭才是最優解。競標階段當然需要保證公平公正的競爭原則和環境,可是一旦敲定結果進入落實階段,就不能再搞二次競爭,或者分而治之。誰見過兵分兩路人馬同時開造阿波羅登月飛船、太空梭的?無論美國宇航局NASA還是美國政府問責局GAO不可能無視這個道理,更不會被小丑鬧劇所左右。

至於NASA透過哪些評價標準最終唯一選定SpaceX的?此文不再重複贅述,請見之前推文:

登月大單落敗者變臉攪局者,訴訟NASA,抨擊SpaceX

至於星艦新先鋒SN15到底何時發射升空?相信不會困擾大家太久,不在最近兩天磅礴而起,就在未來幾天一飛沖天。

不管怎樣,SpaceX最終都會篤定星艦;不管怎樣,星艦終將飛落月球、飛抵火星。因為沒有力量能夠真正阻擋得了馬斯克的必勝信念。

登月大單落敗者變臉攪局者,訴訟NASA,抨擊SpaceX

登月大單落敗者變臉攪局者,訴訟NASA,抨擊Spac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