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願傳位給自己的弟弟,卻不傳位給自己兒子,到底是為什麼

東吳小霸王孫策為什麼寧願傳位給自己的弟弟,卻不傳位給自己兒子

這個問題,包含了兩種意思:第一件就是孫策為何傳位給自己的弟弟;第二件就是為什麼孫策要傳位給孫權這個弟弟。接下來就分別回答一下。

寧願傳位給自己的弟弟,卻不傳位給自己兒子,到底是為什麼

第一件事情比較容易回答。在建安五年(也就是200年),東吳小霸王孫策遭人行刺之後受傷,最終不治身亡,臨終之時,指定接班人。

孫策當時有兒子,名叫孫紹,孫紹出生的時間沒有記載,不過,孫策去世之時年僅26歲,孫策的兒子估計最多也就幾歲而已,東吳那個時候恰好是創業的關鍵之時,東吳不可能讓一個孩子來接任的,所以說,東吳的接班人也只好在孫策的兄弟裡面找人繼任。

寧願傳位給自己的弟弟,卻不傳位給自己兒子,到底是為什麼

接下來就說第二件事情。小霸王孫策是孫堅的長子,孫堅還有其他的4個兒子,孫權正是孫策的二弟,除了孫策之外,還有孫翊和孫匡還有孫朗,當時孫權已經18歲了,孫匡還有孫朗的年紀比較小,可是孫翊那個時候已經16歲,根據史書記載,孫翊“性似策”,也就是說性格和孫策的性格非常相似,張昭一眾人等都覺得孫策“當以兵屬”之,可是孫策卻把印綬傳給了孫權,當時大家都非常的驚訝。

至於為什麼吃驚,史書卻沒有記載,大家可以推測,或許孫策最初中意的不是孫權,並且還對他們表示過自己屬意孫翊。可是,受傷之時,孫策或是是進行了反思,他這幾年的殺伐果絕,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只是幾年的時間,就已經橫掃江東,可是因為殺伐過盛,江東也是樹敵無數,孫策的這次遇刺,也是因為當年他殺了許貢,許貢的門客回來復仇所致,這也可以說是當年自己所種下的苦果。

孫策受傷之後,對先前自己的不足有了不一樣的認識,就是因為孫翊性格和自己太像了,他不願意自己的悲劇再此上演。

對比之下,雖說孫權並不出眾,先前帶兵之時還連連吃敗仗,可是孫權的優點就是“性度弘朗,仁而多斷”,能夠“親賢貴士”“善於任使”,如果讓孫權接班的話,或許可以用相對柔性的態度來協調江東的內部矛盾,彌補自己之前所犯的過錯。

寧願傳位給自己的弟弟,卻不傳位給自己兒子,到底是為什麼

據說孫策在臨終之時對孫權說過:“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知卿。”打仗,你不如我;舉賢任能,我不如你。這番話中可以看出孫策開始對自己反思了,也開始對孫權期待了,孫策是希望,也相信孫權絕對可以比自己做得更好。

事實也證明了,小霸王孫策的選擇也是正確的,孫翊的性格嚴厲又暴躁,喜怒和快意都是寫在臉上的,最終孫翊也是因為處事不慎,所以被自己的手下發動叛亂殺死了,若是孫策當時傳位給孫翊的話,恐怕孫策的歷史悲劇還會再此重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