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昌才出生時,周太王為何就預言他能興周?甲骨文改寫認知

所謂歷史是勝利者的宣言,古今盡皆如此。

周太王(古公亶父)有三個嫡子,分別為泰伯、仲雍、季歷,起初立泰伯為太子,但季歷兒子姬昌出生後,相傳一隻紅鳥銜著寫滿賀文的絲綢,如此祥瑞讓周太王非常振奮地說“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認為姬昌必能振興周族,於是就想傳位季歷,最終傳位給孫子姬昌——後來的周文王。

為了躲避王位,讓季歷、姬昌順利繼位,實現族群的興盛與滅商的大業,泰伯與仲雍發揚高風亮節的精神,假託為周太王採藥,兩人偷偷地離家出走,從周原(如今寶雞扶風)一路跑到無錫,史稱“泰伯奔吳”,包括孔子等在內古代文人都高度讚揚泰伯這一行為。

其實,真相併非如此,這是一段經過精心篡改的歷史,甲骨文在一定程度上揭開了真相。

姬昌才出生時,周太王為何就預言他能興周?甲骨文改寫認知

如今我們都知道,“紅鳥銜書”違反科學,純屬扯淡,因此這必然是人造的“祥瑞”。那麼,“祥瑞”的主謀是誰呢?

首先,受益最大者往往就是造假者,祥瑞出現之後,周太王認為姬昌將會興盛族群,於是決定傳位季歷,所以“祥瑞”主謀應當是季歷或其妻太任,目的是爭奪王位。由此可知,所謂泰伯奔吳的真相,與其說是主動奔吳,不如說是被季歷驅逐出去,或者奔吳是為了活命。

其次,希望傳位第三子的周太王,他製造“祥瑞”為姬昌造勢。《左傳》記載:“太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從,是以不嗣。”也就是說,周太王讓兄弟三人依次傳位,最後由季歷傳位姬昌,但泰伯與仲雍不願做過渡性的君主,於是兩人就一起出逃了。

總之,祥瑞的製造者,不論是季歷還是周太王,他們圍繞的核心點都是姬昌,周太王對姬昌更是信心十足。問題在於,祥瑞發生時,姬昌只是一個嬰兒,根本無從判斷他的品性與未來成就,但周太王卻堅定地認為他能興盛周族,豈不荒唐!其實,周太王對姬昌信心十足、一定要傳位姬昌的真相,甲骨文在一定程度上揭開了真相。

姬昌才出生時,周太王為何就預言他能興周?甲骨文改寫認知

上文提到一個細節,即季歷之妻叫太任,史書上對她描述很多,基本上擁有女性一切美德,還是中國“胎教第一人”,但泰伯、仲雍的妻子卻史無記載。

按照當時習俗,男子13歲就達到婚齡了,比如姬昌13歲生下伯邑考。因此,季歷娶妻生子時,泰伯、仲雍必然早已娶妻。既然如此,為何史書上絲毫沒有提及他們的妻子,卻提及季歷之妻?原因很多,其中一個是他們的妻子不是出自名門或大部落,季歷之妻卻來歷不凡。

歐陽修《新唐書》記載:“黃帝十二世孫奚仲,為夏車正,更封於薛。又十二世孫仲虺,為湯左相。太戊時有臣扈,武丁時有祖己。”

先秦《世本》記載:“祖己七世孫成,徙國於摯,更號摯國。”

先秦《詩經》記載:“摯仲氏任,自彼殷商,來嫁於周,曰嬪於京。乃及王季(季歷),維德之行。太任有身,生此文王(姬昌)。”

也就是說,黃帝十二世孫奚仲因功被夏王封於薛地,商湯時仲虺(huī)成為左相,武丁時祖己遷徙到了摯地,建立了摯國,到了商朝末年時,摯國的大任嫁給了季歷。根據考證,薛地、摯地都在河南駐馬店市,屬於商朝核心統治區域,因此太任是商朝大貴族之女。

姬昌才出生時,周太王為何就預言他能興周?甲骨文改寫認知

邊疆的“小邦周”與殷商大貴族聯姻,必然抬高了季歷的政治地位,聯姻的結晶——姬昌,也必然擁有非同一般的政治資源,無疑更能興盛周族,相反泰伯、仲雍卻不具備這種資源,周太王不可能不考慮這些因素。由此可見,周太王(上圖,復原圖)決定最終傳位姬昌,是非常理智的選擇。

然而甲骨文顯示,歐陽修等判斷的祖己身份有誤,此人實際來頭更為驚人,所以周太王才會斷言姬昌將會興盛周人。

甲骨文卜辭記載:“癸酉卜,行貞:王賓父丁歲三牛□兄己一牛、兄庚一牛、亡尤?”這是祖甲祭祀父兄的卜辭,他父親是武丁,兩個兄長是己與庚。

商朝周祭譜是週期性祭祀先人的一種制度,其中一段排序是武丁、祖己、祖庚、祖甲。根據史書記載,武丁去世之後,繼位者為祖庚,之後為祖甲,商朝一度採用兄終弟及的繼承製。周祭譜中有祖己,史書上說祖己沒有繼位,說明祖己可能在武丁生前去世了,但因為曾是太子,故而依然得到隆重祭祀。

顯然,與季歷聯姻的太任,是商朝王族後代,身份無比尊貴。

姬昌才出生時,周太王為何就預言他能興周?甲骨文改寫認知

那麼,大邑商為何與小邦周聯姻,這種聯姻對周人政局有何影響?

從殷商角度來說,當時西部局勢不穩,狄戎虎視眈眈,有必要扶持一個忠心的方國穩定當地局勢,成為殷商在西部的代言人,於是才會將太任嫁給周人,同時無疑也希望、乃至施壓周太王立“大邑商”的外孫為君,這樣便於未來更好地拉攏周人。

從周人角度來說,讓聯姻的結晶姬昌為君,無疑可以借勢殷商,謀求更好的發展。

因此,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姬昌成為周人君主才符合各方利益。

歷史證明周太公的選擇是正確的,由於周人與商朝王族聯姻,有了非比尋常的政治關係,於是“小邦周”在季歷、姬昌時代得到了驚人地大發展,為武王滅商奠定了基礎。其實,如果“小邦周”與商朝王族沒有一定關係,商王又怎麼可能任由周人擴張?

姬昌才出生時,周太王為何就預言他能興周?甲骨文改寫認知

明白了太任的真正來歷,與姬昌身上擁有的龐大政治資源,就不難理解泰伯、仲雍的“高風亮節”了。說到底,他們兩人沒得選,周太王不會允許他們破壞計劃,要麼做過渡性的君主,要麼被殺,要麼出走。

不過,泰伯奔吳的目的地卻值得懷疑,因為從周原到無錫如今高速大約1500公里,泰伯、仲雍步行的話,估計路程不下2000公里,而且道路險峻危機四伏,還要穿過無數野蠻部落。出走的話,沒必要跑到1000多公里以外吧。

當然,不論泰伯奔吳的目的地是什麼地方,基本可以肯定的是,他們的出走不是出於高風亮節的品格,而是無可奈何的選擇,甚至只是一次狼狽不堪的政治逃難。

參考資料:《史記》、甲骨文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