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片”3次鑑定為贗品,好心人用50元買下,卻成價值過億的國寶

中國經歷無數朝代變遷,每個朝代都留下許多珍貴文物,這些文物都是古人智慧的結晶。

透過研究這些文物,我們可以看到歷史程序,只有對歷史有足夠了解,才能以史為鑑,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每個文物年代製作技藝都各有不同,因此被分出不同等級,其中最珍貴的要屬一級甲等文物,可稱為“國寶”。許多國寶都有一段坎坷離奇的經歷,比如秦杜虎符。

1975年,陝西西安沈家橋的楊東鋒響應國家號召,參與土地平整運動。楊東鋒跟著社員到了村外的一個小土包上,幾人花了大半天時間將小土包剷平。

“銅片”3次鑑定為贗品,好心人用50元買下,卻成價值過億的國寶

小土包底下的泥巴里挖出一個綠色的陶罐,陶罐裡有一塊似虎似豹的銅片。楊東鋒看到後將陶罐打碎,取出銅片悄悄帶回家。

楊東鋒以為這是誰家小孩不要的玩具,於是就送給妹妹把玩。銅片在孩子的玩耍中露出了金色的文字,楊東鋒發覺這銅片可能不簡單,便將其保管起來。

後來母親生病,楊東鋒走投無路,想著將銅片賣掉能不能給母親治病。楊東鋒沒什麼文化,但是知道金子值錢,加上有人撿到過文物,便將銅片帶到當地博物館找專家鑑定。

那時候很多人為了利益選擇造假,工作人員拿過銅片一看,這銅片不僅看不出是什麼,還只有一半。

“銅片”3次鑑定為贗品,好心人用50元買下,卻成價值過億的國寶

工作人員將銅片還給楊東鋒,並告訴他:這東西不值錢。楊東鋒有些失望,但家裡實在沒錢,加上他不甘心。

是第二天、第三天楊東鋒接連上門鑑定銅片。專家給他的答覆都一樣:假的,不值錢。楊東鋒心灰意冷想要放棄,有人卻攔下他,說要看看銅片。

這個人是錢幣專家陳尊祥,陳尊祥看過銅片之後問起銅片來歷。楊東鋒敘述了事情經過,也說明自己遇到難處。

陳尊祥被楊東鋒的孝心感動,不管銅片是真是假,直接用身上僅有的50元將其買下。那個年代50元已經是陳尊祥一個月的工資,對此楊東鋒感激不盡。

“銅片”3次鑑定為贗品,好心人用50元買下,卻成價值過億的國寶

陳尊祥不是銅器方面的專家,便找來陳直幫忙鑑定。陳直髮現這銅片不一般,懷疑是秦朝的虎符。

後來,經過多位專家的鑑定,得出結論:此乃歷史文物,不是贗品。經過研究,這塊虎符被證明是屬於戰國時期的秦虎符——杜虎符。

徵得陳尊祥同意後,這個多次被鑑定為贗品的虎符,於1978年11月30日被送到陝西博物館收藏。這塊虎符身長9。5釐米、高4。4釐米、厚0。7釐米。

虎身上有銘文九行四十個字:“兵甲之符。右才君,左才杜。凡興土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雖母會符,行毆。”

“銅片”3次鑑定為贗品,好心人用50元買下,卻成價值過億的國寶

銘文的意思就是:這個虎符右半符在君王手裡,左半符在杜地軍事長官手裡,只要是調動五十人以上的帶甲士兵,必須要和君王的右半符相合,才能夠行動。若遇上烽火報警的緊急狀況,不合君王的右半符也能行動。

秦杜虎符做工精美,是迄今發現的銘文最多的虎符,如今其市場價值已經過億。

不過其年代尚有爭議,陳直認為,虎符中“君”指的是秦始皇弟弟長安君,此符應為秦始皇八年之前的物件。

馬非百等人認為,“君”指的是秦惠文君,此符應鑄造於惠文君元年至惠文君十三年。

“銅片”3次鑑定為贗品,好心人用50元買下,卻成價值過億的國寶

戴應新等人則認為,戰國時“君”與“王”可互通,結合文字形態來看,虎符應在秦昭襄王的時代,不會是惠文君的時代。

雖年代尚存爭議,但其價值已經得到肯定,僅有半塊的秦杜虎符被評為國家一級文物,是無價之寶。

這塊虎符顯示出秦國軍事管理的嚴格,透過它,人們彷彿可以看到兩千年前秦軍的威猛。後來,發現虎符的楊東鋒也得到了相應獎勵,渡過困難,生活得到了改善。

我國是歷史文明大國,從古至今流傳下來許多文物,有的被民間收藏家收藏,有的好心人會上交給國家保管。對於一些珍貴的文物,挖掘出來後一定要上交給國家,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護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