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湯:小時候有斷案天賦,長大後卻成一代酷吏

漢武帝時期,有一位姓張的長安丞,他回家後看到兒子正在對著一隻老鼠唸唸有詞,頓感驚奇,問其原委。孩子告知詳情,原來是這隻老鼠將家中肉食偷吃,孩子就把老鼠綁住,找來“罪證”也就是老鼠吃剩下的肉,再寫下審問文辭,最終判處老鼠死刑。父親將文辭拿過來看,發現寫得如同老道的獄吏一般。

張湯:小時候有斷案天賦,長大後卻成一代酷吏

這個審問老鼠的孩子,名叫張湯。

子承父業,父親去世後,張湯就繼承父職,依舊為長安吏。由於張湯天賦異稟,從小又跟隨父親學習,所以他很擅長斷案,獄吏文書寫得也很好。

不過,與宋慈的性格執拗不同,張湯對於法律有著自己的看法。張湯在長安刑獄中工作的時候,經常會幫助裡面的犯人,因而結交了不少朋友。

田勝就是其中之一,他在落難時受到張湯的照顧,對張湯很是感激,因而他平步青雲封侯後就帶著張湯結交長安的貴族,以示回報。

在田勝的幫助下,張湯進入了長安城裡的上流社會。由於張湯本就做事牢靠,才能出眾,所以他很快就得到了丞相的青睞,並被丞相推薦給了漢武帝。漢武帝求賢若渴,重視人才,召見張湯後,他認為張湯是一位良才,於是補任他為御史。

張湯:小時候有斷案天賦,長大後卻成一代酷吏

就這樣,張湯從一位長安城裡的小吏一躍成為漢武帝的紅人。

當然,漢武帝真正信任張湯還是在張湯審理完“三王謀反案”之後。當時淮南王、衡山王和江都王謀反失敗,漢武帝命張湯審理此案。

面對三位宗室,張湯不留任何情面,他嚴刑拷打,將此案的罪證全部找出。漢武帝準備釋放嚴助和伍被,結果張湯竟然和漢武帝爭論,表示這兩人不懲罰,以後這類案件將層出不窮,無法治理。在張湯的堅持下,漢武帝將嚴助和伍被治罪。

儘管張湯名義上反駁了漢武帝,但漢武帝卻十分高興,還升任張湯為御史大夫。這其中的奧妙,就在於張湯善於揣摩漢武帝心思。

張湯執掌刑獄,不看律令課條,只看皇帝心意。如果漢武帝想要治罪,張湯哪怕嚴刑拷打、刑訊逼供,栽贓陷害,也要找出此人的罪行;若是漢武帝表示寬放,張湯就會給此人遮掩罪行,幫助他脫罪。

張湯:小時候有斷案天賦,長大後卻成一代酷吏

張湯把案子往上稟報時,會把案件的原委清楚地標註出來,如果漢武帝肯定張湯的判決,他就會在經典著作中尋找字句,體現漢武帝的英明,如果漢武帝表示對判決不滿,張湯就會向漢武帝請罪,將責任全部背在自己身上。

有這樣能幹還懂得自己心意的官員,漢武帝如何能不信任?所以,儘管張湯名義上主要負責律法刑獄,但漢武帝卻事事都要詢問他,有時竟會聊到忘記吃飯。以至於丞相制度一度形同虛設,丞相的職權全部被張湯奪走。

張湯深受漢武帝的寵信,但是卻從不利用這一點耀武揚威。相反,張湯做官時與同朝其餘官員都交好,逢年過節他都會備上厚禮,送到官員的家中。所以儘管張湯執法嚴厲,但他在朝中的人緣很不錯。

當然,張湯也有他正直的一面。比如審訊豪強富商時,張湯往往會處罰嚴苛,且判決下完後才上報皇帝,而審理貧苦百姓的案件時,張湯都會親自向皇帝稟告原委,漢武帝也往往會法外開恩。

對於外交,張湯也是一位堅定的主戰派。匈奴人過來和親,漢武帝問該當何如,博士狄山建議漢武帝和親,張湯出言譏諷狄山,並堅決反對和親。狄山舊事重提,說張湯審理三王謀反案的時候離間宗室骨肉,引起漢武帝不滿。漢武帝把狄山派去邊關治理一個縣,結果狄山被匈奴人砍了腦袋。自此以後,朝堂上就再也沒有人敢提與匈奴人和親的事情了。

張湯:小時候有斷案天賦,長大後卻成一代酷吏

其實,與其說主戰是張湯的態度,不如說是漢武帝的態度。張湯的為官之道就是一切為漢武帝服務,比如當漢武帝問他連年征戰,國庫空虛怎麼辦。張湯建議製造白金貨幣及五銖錢,並壟斷鹽鐵,對富商豪強徵以重稅。

實際上漢武帝早已有這樣的想法,他手下的財政大臣也給他提過這樣的建議,他過來詢問張湯,無非是希望張湯能背這個鍋。張湯懂漢武帝的意思,於是他不顧得罪百官和豪強的風險,向漢武帝提出了這樣的建議。

結果是漢武帝對張湯更加信任,但百官和顯貴們都開始厭惡張湯。漢武帝為了給張湯撐場子,在張湯生病的時候親自去看望他。

可是,站在百官和豪強的對立面的時候,張湯就已經難以善終了。張湯與丞相莊青翟結下了樑子,丞相府的三位長史也與張湯素有仇怨,他們就誣陷張湯,說他與自己的一位富商門客勾結,利用職權幫助富商囤積貨物,賺取暴利。

漢武帝起初不信,但架不住彈劾的人很多,他質問張湯,張湯全部否認。漢武帝派趙禹審問張湯,在趙禹的逼迫下,張湯無法自辯,最終自殺。

張湯:小時候有斷案天賦,長大後卻成一代酷吏

張湯死後,他的家產只抄出來五百金,都是漢武帝賜予的,至於罪行中的萬貫家財全都是誣陷。漢武帝這才明白張湯是冤死的,他下令將三位長史處死,丞相莊青翟也被迫自殺。

為了彌補張湯,漢武帝還大力提拔張湯的兒子張安世。張安世歷任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多朝,官拜大司馬,集軍政大權於一身。張湯作為一位酷吏,生時得到皇帝恩寵,死後兒子成為名臣,這一生也足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