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為什麼沒有描述外族入侵,是誰在鎮守邊疆呢?

綜述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天下分合”當然源自內憂外患,各方的勢力此消彼長,無非是為了得到“鹿”——也就是錢,這是《三國演義》明澈的地方,也是讓人無奈的事實。中原有錢,外族自然覬覦,而當中原衰弱的時候,外族自然就會入侵中原,加入到本來就很精彩紛呈的“逐鹿”之中。

自從秦漢之後,中原的王朝就對外族心存恐懼。西漢時期採取主動態勢,而由於當時的匈奴、鮮卑等外族內部發生了不和,沒能出現正面的戰爭,因此無論是對外族、還是對中原各國都沒有造成較大的危害。

而三國時期則不同。三國時局混沌不堪,鮮卑、匈奴等外族都試圖侵掠中原的資源。可讓人意外的是,偏偏是混沌的三國時期,外族沒有展開大規模的入侵,在和中原各國的幾次交戰之後更是失去了蠻夷骨子裡的野蠻,不再敢於挑戰中原各國的權威。

論其原因,一是歷史的延續。漢朝多次討伐匈奴,到漢武帝時期,出征之盛達到頂峰,舉全朝之力,將匈奴一切為二,分成了南、北匈奴。北匈奴出逃,去了歐洲大陸,南匈奴乾脆改了姓,歸順漢帝了。此後,匈奴便忌憚中原,不敢再犯。當然,漢朝也將自己的國運交代給了和匈奴的歷次戰爭中。

除了歷史延續之外,確保三國時期外族不敢入侵中原的,是幾位時代的巨人。

三國演義中為什麼沒有描述外族入侵,是誰在鎮守邊疆呢?

外族入侵

董卓

大勢也好,分合也好,說到底是有著“贏者通吃”的鐵律的。獲勝的一方當然是順應了“大勢”,失敗一方當然就是倒行逆施。即便每個人都參與了歷史,但在歷史這部大書中,有些人的確佔據著更加顯赫的位置,而另一些人則能在頁底的註腳裡找到。

說到倒行逆施,《三國演義》中的董卓是一個。

三國始於董卓入宮,廢了少帝,諸侯之間爾虞我詐,相互討伐,自稱“正統”,最後出現三大贏家,魏、蜀、吳。董卓改變了“逐鹿”的規則,但同時他也遵守著基本的“道德”,雖然他的道德並不符合其他人的情感。

董卓殘暴,這是事實,但他的殘暴似乎達到了讓人費解的“統一”,也就是說,無論對誰,董卓都表現出殘暴。交給董卓的一件事,是完全不用擔心他的情感暗中作祟的——他不像是《三國演義》裡的劉備,總是需要安撫自己的“良心”,,當然,董卓的能力就是另一回事兒了——在這方面,他又不像是《三國演義》裡的曹操,曹操的良心總是需要安撫自己的能力,不斷地告訴自己,我做的一切都是“天下大勢”。

董卓鎮守涼州,這是他仕途的起點。匈奴時常入侵,燒殺搶掠。董卓便率軍親征,擊敗匈奴,他殺紅了眼,斬首千餘名外族蠻夷,但是這正好對了匈奴的胃口,認為董卓這個人惹不起。之後,東漢政權搖搖欲墜,鮮卑、羌人入侵,又是董卓出征平了事,並且斬殺羌人統領。董卓一戰成名。此後,仕途平步青雲,直到他“倒行逆施”,失去民心,失去心腹,失去女人,最後在孤獨中,他死了。

三國演義中為什麼沒有描述外族入侵,是誰在鎮守邊疆呢?

董卓

曹操

到了三國鼎立時期,各家對待外族的政策是一樣的,戰爭中出和平。外族也認這個理,和平不是談來的,誰打贏了誰就帶來和平。

《三國演義》壓制曹操,給了他另一張人皮。但是,曹操在抵禦外族中也堪稱典範。中原再怎麼亂,再怎麼打,都是自家的事,面對外族的入侵,曹操的良心和能力也達成了“諒解”。作為“三國時期”最強悍的巨人,曹操在統一北方的過程中也是憑實力碾壓中原外各族。比起董卓,甚至比起公孫瓚,曹操的實力畢竟還是要更勝一籌的。公孫瓚生於遼西,多年自由出入遊牧民族,雖然是在外圍,但是也給了他機智和好戰的秉性,平定北方烏桓,之後鎮守邊境,遊牧民族望而生畏。當然,公孫瓚也是趕上了“好時代”,眼看著漢朝就要終結了。

到了曹操的時代,就算是徹底結束了。但是,曹操沒有廢“天子”,他讓天子活著,自己做幕後的操盤手,“穩定”了中原。但同時,曹操又要安撫呂布,呂布不服,只好決戰了。抵禦外族對於曹操而言,更像是“隨便解決的瑣事”。南匈奴讓他不省心,他就去打南匈奴,之後將南匈奴分割為五個地區,每個地區有自己的領袖,同時任命漢人擔任司馬,架空了單于的權力,一步到位從內部瓦解了南匈奴。這不僅是體現了曹操的軍事才華,也體現了他的政治手腕。如此,南匈奴就統一在了曹操的能力和情感之下,再也逃不出去了。北方便完全掌握在了曹操一人手中。

三國演義中為什麼沒有描述外族入侵,是誰在鎮守邊疆呢?

曹操

諸葛亮

《三國演義》狀諸葛多智而近妖,因為他是劉備的人。在西蜀,劉備也同樣強悍地抵禦著外族的入侵。透過“七擒孟獲”,諸葛亮穩定了南中的蠻夷。

三國演義中為什麼沒有描述外族入侵,是誰在鎮守邊疆呢?

七擒孟獲

馬超

西北則有西涼馬家鎮守,其中一人便是之後威震四方的馬超,羌戎部落在敗仗之後,再不敢侵犯。東吳則主動出擊,征討山越人,戰爭之後還收編敵軍,將山越人中能打、能戰計程車兵歸入自己的軍隊。

三國演義中為什麼沒有描述外族入侵,是誰在鎮守邊疆呢?

馬超

結論

由此可以看出,三國時期並不是沒有外族對中原的入侵,只是外族此時能力不夠,而中原疆界又有猛將駐守。這些人雖然為了各自的利益在中原廝殺,但是面對外族入侵時,還是能同仇敵愾,抵禦外族的。

當然,不可否認,三國時期之所以能夠抵禦外族,正是由於中原戰亂,各國將士時刻面對著自己國家滅亡的威脅,他們不可能再向外族讓出哪怕一寸領土。而在三國之後,特別是“國泰民安”之時,外族又開始頻繁入侵中原,而中原將士卻再也沒能做到三國時代的強悍。這是非常遺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