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一生中到底指揮過多少場有名的戰爭?又是如何被賜死的呢?

白起一生中到底指揮過多少場有名的戰爭?又是如何被賜死的呢?

第一章 白起:再牛逼的戰神也抵不過一張嘴

提起對名將白起的戰績印象,很多不愛軍事的人,或許還不太熟悉。但是隻要提到“紙上談兵”這個成語,大家可能就明白了。正是因為趙括“紙上談兵”,才使得自己率領的40餘萬趙國兵士,被白起在長平全部坑埋,成為古代軍事歷史上最兇殘的一次殺戮。那麼,這場戰爭的最佳男主角——白起,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他一生中到底指揮過多少場有名的戰爭,最後又是如何被賜死的呢?

白起一生中到底指揮過多少場有名的戰爭?又是如何被賜死的呢?

第二章 家境寒酸 迫切需要牛逼的後臺

白起出生的年代,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何為最壞的時代呢,因為當時七國爭雄,戰亂不斷,百姓無法安居樂業,說不準今天還在家陪著老婆孩子樂呵呵地欣賞月亮,明天就被拉去當壯丁,或者被敵國軍隊給坑殺。當然,也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因為自從商鞅變法之後,秦國開始不以家境的好壞作為當官的主要標準,而是按照軍功賞賜爵位。當時制度規定: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只要是秦國計程車兵,憑藉斬獲敵人的“甲士”首級來獲得爵位,斬獲一個首級就可以獲得一級爵位、田一頃、宅一處和僕人一個。斬殺的首級越多,獲得的爵位就越高。於是,一大批寒門子弟和富家子弟,終於又在同一個起跑線上,誰立功最多,誰的軍爵就越高,誰也就是老大。

白起出生在陝西眉縣常興鎮的白家村,當他出生時,家裡已經完全沒落。本來祖宗是貴族,但到他的爺爺、父親這兩代,就早已淪為寒門了,曾經的萬貫家財只是過去,這時的他只能靠自己的奮鬥才能獲得成功。於是,白起便在16歲開始就參軍戰鬥,因為他深深地知道,只有不斷在戰場殺人,就能不斷地升官。很慶幸的是,白起由於高大威猛,作戰血腥,殺人厲害,長著一雙招風耳的他,很快就立了軍功,職位不斷升級,終於在公元前294年當上了“左庶長”這一職位。當時秦國的軍功爵一共20級,而“左庶長”是第10級,相當於一個師長。

白起,從一個普通士兵混到師長,沒有任何背景,是相當不容易的,但不管怎麼說白起現在也是一個年輕的將領。如要繼續往上爬,就必須得獨立指揮一場大的戰鬥,因此就需要貴人推薦。剛好,這時秦國的政治背景很特殊,秦昭襄王還很年輕,實際掌權的是宣太后,宣太后又依仗相國魏冉。魏冉是秦昭襄王的舅舅,也就是宣太后的弟弟。雖然魏冉掌握了權柄,但是他是外來戶,常常受到秦國本土勢力的排擠,因此也就迫切需要找到自己一幫子人。於是,魏冉常常留意一些可用之才,招到自己的麾下,而白起就是一個很有潛力的優秀人才。

當然,白起見到魏冉後,那是相當高興,一下子就和相國拉上了關係,對以後自己的仕途肯定會有大大的好處。當然,白起肯定對魏冉表示出了足夠的尊重,雖然不像現在這樣逢年過節要發簡訊問好,並送月餅紅酒茅臺,但至少書信來往以及常常走動是必須的。很快,經過一段時間的交往,白起就成了魏冉的心腹將領。魏冉也多次向白起許諾,只要有機會,就會推薦白起單獨指揮一支軍隊,讓他立功建業。白起聽了這話,心裡就像吃了蜜一樣甜,並期待著自己美好的明天。

第三章 貴人推薦 戰場首秀便一鳴驚人

時間沒有讓白起等待多久,應該是半年不到,白起就遇到了一次絕佳的首秀機會。這時,秦國的第一大剋星,趙武靈王在內亂中被活活餓死。這個人就是實行“胡服騎射”,讓趙國強大起來的一代雄主,但是再雄的主,遇到內亂,特別是親人內亂,更是防不勝防,他居然就被關在宮裡活活給餓死了。想起還真令人心酸,趙武靈王的死或許改變了戰國的整體走向。本來趙武靈王是想親自指揮一支軍隊直接殺到秦國的首都咸陽,可惜他的志向不能實現了。趙武靈王一死,對於虎狼之國的秦國來說,就是天大的好事。再加上,這時秦國的2號對手齊國,又忙於和楚國爭奪淮泗之地。兩個有利因素,就促使秦國有必要出去打一槍,弄點土地和人口回來。

於是乎,魏冉就想到了自己的心腹小兄弟白起。既然趙國忙於內亂,齊國和楚國打仗,那麼這時打韓國就比較合適。因此,魏冉就派遣白起去進攻韓國的新城。新城這個地方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處於楚國和韓國的交界處,控制了新城,就能切斷楚國和韓國的聯絡,同時還能三面包圍楚國。

高手出馬,果然一鳴驚人。沒想到,白起以極少的兵力,並以閃電般的速度,就攻佔了韓國的這座戰略要地新城。當時,所有人都懵了,這個白起從那裡冒出來的,以前怎麼沒有聽說過啊。咋個打仗這麼猛,結束戰鬥這麼快,弄得其他將領不是說白起運氣好瞎貓碰上死耗子,就是說白起是個神人,或者簡直不是人。總之,白起這一仗打出了名氣,當然也贏得了巍冉的充分信任。他覺得,自己選的這個心腹沒有錯,以後大大的有用。

奪得新城後,白起便從左庶長連升兩級變成左更了。當然,除了魏冉的推薦外,更重要的是白起自身的努力。

第四章 伊闕之戰 一戰震驚六國

秦國打下韓國新城後,還沒過高興的勁兒,這時韓國就連同魏國一同來奪失地了。當時,韓魏聯軍有20多萬人,人數眾多,來勢兇猛,不可小視。

這是一場大規模的戰爭,秦昭襄王對於派誰為大將有些為難。因為,那時秦國的第一名將司馬錯正在西南地區平蜀,任務重大,一時半會抽不開身。留在家裡的大將,還沒有誰指揮過幾十萬軍人的戰鬥。秦昭襄王本打算派遣自己的心腹向壽去打這一仗,但心中又有猶豫,畢竟是一場關乎生死的大戰,萬一失敗了,自己就是用人不善,還白白受損失。這時,魏冉看出了秦昭襄王的憂慮,便極力推薦白起擔當此項重任。雖然推薦白起,其實魏冉心裡也有些心虛,要是白起這一戰失敗了,自己也有連帶責任。秦昭襄王沒有其他辦法,便同意魏冉的建議,起用白起為將,讓其派兵火速前往戰鬥。

在臨行之前,魏冉找到白起,交代道:“此次戰鬥非同小可,指揮韓趙聯軍的是名將公孫喜,你不能掉以輕心,一定要盡一萬分的力,千萬不能敗啊!”白起聽了後,保證道:“相國放心,你就等我的好訊息吧!”

白起帶領的軍隊隨後便與韓魏的軍隊在伊闕附近相遇,一場生死搏殺就此開演。其實,白起面臨的形式十分艱鉅,韓魏的軍隊數量遠遠超過秦軍,另外韓趙是在本地作戰,就像NBA打球一樣,屬於主場性質,不僅熟悉地理形勢,後勤補給線也比秦國短。白起就是白起,雖然形勢對自己不利,但他很快便有了主意。《孫子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白起仔細分析了敵軍的情況,發現韓軍向來害怕秦軍,不敢主動出擊。而魏軍隊主要是在幫助韓國,更不會主動出擊。因此,白起做出一個驚人的決定,就是派一支不到萬人的軍隊去牽制韓軍,還要主動進攻以麻痺韓軍。而自己率領絕對主力,進攻魏軍。如果按照兵法講,在人數低於敵人時,還要分兵而戰鬥,其實是一個大忌。但是,白起指揮戰鬥,就不拘泥於書本,而向來是靈活運用。

很快,白起就開始進攻魏軍,他們的騎兵、步兵和戰車協同作戰,潮水一般朝魏軍的大營撲去。魏軍措手不及,頓時驚慌失措。魏軍統帥公孫喜畢竟是沙場老將,很快就鎮定下來,並騎著高頭大馬,走上高處,指揮作戰。看到自己的主將就在顯眼處,這支透過吳起訓練出來的“武率”很快又勇敢地和秦軍拼殺,雙方陷入焦灼戰。狹路相逢勇者勝。為了打破僵局,白起在戰車上將戰鼓擂得響入雲霄,親自為士兵助威。秦軍將士們聽見主將擂擊的戰鼓聲,頓時豪情萬丈,扔掉頭盔,人人奮勇,個個爭先,像發怒的獅子朝著魏軍推進。

很快魏軍快抵擋不住了。公孫喜立即派人快馬朝韓軍請求增援。但是,韓軍這邊的草包將領,居然沒有看出秦軍的小支部隊僅僅只是起牽制作用,根本抵不過他的大軍。他雖然接到魏軍求援信後,依舊未衝出營壘,前去增援。正是因為韓軍的膽怯,才導致了魏軍的全軍覆滅。魏軍在秦軍絕對主力的攻擊下,最終戰敗投降,公孫喜也被白起斬殺。修理完魏軍後,韓軍就是魚板上的魚肉,很快便被秦軍消滅。此次大戰,秦軍斬殺魏、韓聯軍共24萬人。白起,也因為這次戰爭震驚六國,從此名揚天下。

第五章 鄢郢之戰 7萬精兵直搗楚國首都

自伊闕之戰後,白起從左更變態性的升到了國尉。國尉這個官,屬於三公九卿之類,相當於後來的太尉,也就是國防部長。那個愛踢球的高俅就當過太尉,可惜高俅趕白起就差十萬八千里了。

當了國尉之後,白起相繼打了大大小小好幾場戰爭,場場全勝。最後,打得其他六國幾乎就沒有大將趕接帥印,只要聽到是白起主帥,就乾脆直接投降,不打了。

直到公元前279年,才又有了一場曠世的大戰。這一年,秦昭襄王對白起說:“大良造,我們去弄弄楚國。狗日的楚國不聽話,在我們和趙國打仗時,他們連同韓國齊國給我們添亂,這樣的國家一定要弄,往死里弄!”

當時秦昭襄王問白起需要帶多少兵馬去攻打楚國。白起回答說:“七萬足矣!”我操,這一個7萬頓時就震驚了所有人。要知道,楚國號稱百萬士兵,即使後來秦始皇嬴政當老大時,李信20萬軍隊攻楚也是敗興而歸。最後,只得靠牛逼戰將王翦用60萬大軍才滅掉楚國。沒想到白起居然只要7萬,這不是瘋了嗎?

但是,無論秦昭襄王如何問,白起都只回答說7萬足矣。沒辦法,秦昭襄王就讓白起挑選了7萬熟悉山水作戰的精壯之士出征楚國。為了安全起見,秦昭襄王還派了蜀守張若從四川出發,沿長江而下,牽制楚國兵力。另外一路由司馬錯從武關出發,作為後續部隊,做好支援。

白起帶領軍隊,未帶糧食,輕裝前進,一路“以戰養戰”,透過楚國獲得糧食。另外,為了表示必勝決心,他過河拆橋毀船,自斷歸路。這一點和項羽當年的“破釜沉舟”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項羽只能算是白起的“徒孫”。白起帶領軍隊勢如破竹,沒過多久,兵鋒便直指鄢城。

這個郾城十分特殊,它是楚國的別都,在今天的湖北宜城東南,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是通向郢都的咽喉和門戶。鄢城一失,郢都必定不保,所謂唇亡齒寒。楚頃襄王熊橫很清楚這一點,因此集中楚軍的精銳,在這裡死守不退。

白起經過幾晝夜的攻城,發現郾城防守牢固,一時半會無法攻下,陷入了沉思。他騎著馬在郾城外察看地形,當走到郾城西側的一座山旁,看到一條水,名叫長谷水。白起頓時靈機一動,一條陰毒的詭計出來了。他立即策馬回營,派遣士兵進行攔壩截水。同時,又派人繼續攻城。當水流攔截到一定水位,這時白起立即下令撤軍。城內的楚國軍隊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正在納悶之時,突然一股洪流隨著運城河流入城中。很快,郾城就成一片汪洋,僅郾城東北角死亡的軍民就數十萬,城內到處漂浮著屍體,到處一片惡臭。鄢城隨之告破,數十萬國人盡喪白起之手,訊息傳開,楚國舉國悲痛。

鄢城陷落,郢都也成了熟透的桃子。白起沒有立即進兵,他在鄢城休整部隊,從秦國調集大量的刑徒之人,遷徙到剛剛佔領的楚地,並且運來糧草,充實後方。一切準備就緒,他首先發兵西進,佔領夷陵,就是今天的湖北宜昌,一把大火,將楚人的宗廟和陵墓,燒得乾乾淨淨。白起這一招,比水淹鄢城都要狠。楚傾襄王不得不放棄國都,遷到了陳,就是今天的河南淮陽。不過白起的水淹郾城、火燒楚陵這一招也埋下了仇恨的種子,讓偉大詩人屈原含恨沉江而死,讓後來的項羽憤怒坑殺秦國降卒20萬,並一把火燒了阿房宮。

因為鄢郢之戰的功勞,白起被秦昭襄王封為“武安君”,這已不是軍爵中的一個爵位,而相當於封侯。這時白起的地位,在秦國已經高貴得無法再高貴,他也由此成為了典型的“貴一代”。

第六章 長平之戰 一戰就能定乾坤

鄢郢之戰後,白起又相繼弄了韓國、魏國、趙國,奪取了不少城市,又弄了一場大的戰役,就是華陽之戰。但是,這些對於白起來說,均是小兒科,最牛逼最輝煌的一次,還算是長平之戰。這一戰,讓白起從此進入世界戰爭史,也背下了千古的罵名。

趙軍和秦軍在長平相遇,最開始趙軍在廉頗的指揮下,還主動進攻了兩三次,但是次次都失敗,弄得廉頗損失了一個偏將,死了不少士兵。廉頗畢竟是一把老薑,知道硬打是弄不過秦軍的,乾脆就和秦軍打消耗戰,著力防守。這一點像後來的司馬懿,管你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管你諸葛亮料事如神精通兵法,我司馬懿反正是呆在營內,吃我的肉,喝我的酒,你在外面叫罵,等於零,爺打不贏你,我就利用地理優勢防你。廉頗就是用的這一招,不管你白起如何挑釁,爺就是不出戰。你秦軍後勤不足,看你還能耗多久。

廉頗這麼一弄,不是辦法,可急壞了將領王齕和秦王。這時,聰明絕頂的丞相範睢想了一個好主意,便是離間之計。這一計謀不少人用過,王允就離間呂布,殺了董卓。後來,陳平給漢王劉邦也獻了此計,趕走了項羽的第一謀士范增。這不,範睢透過離間廉頗和趙王,讓趙王臨時換將,換得了當時的軍事理論家趙括。據史料記載,當時趙王換趙括為將領,趙括的母親還冒死進諫,聲稱自己才20多歲的兒子沒有將才,請求趙王不要以趙括為將。要真為將,就得取消自己的連坐。

從這一點看,趙括的母親很聰明。她留了退路,兒子要是勝了,皆大歡喜。要是敗了,至少不會滅族,照樣過自己的好日子。趙王遂同意了趙母的請求。

趙國換了將領趙括後,秦國悄悄用白起換了王齕。而趙國軍隊卻一點訊息也沒有,趙括還以為是原來的王齕呢。在他心裡,要是遇上白起,勝負各佔一半,要是和眼前的王齕對戰,自己勝數極大。

但是,趙括還是輕敵了。他萬萬也沒想到,自己的敵人是白起,而不是王齕。不然,他也不得孤軍深入,直搗敵窩。

接掌軍隊後,趙括不僅遇到了敵軍的麻煩,還遇到趙軍的麻煩。當時,趙國軍隊將領大多是廉頗的手下,他們對於眼前這個20多歲的小夥子取代廉頗,心裡本來就不服。趙括剛開始,將令不通,很多都不買賬。於是,趙括殺了8名廉頗的舊將,號稱8義士。此時,趙括才算收復了軍心。

殺了義士之後,趙括與秦軍展開了第一戰。當時,秦軍上萬軍隊前來挑釁,趙括親率大軍,將該支秦國部隊殺得片甲不留。其實,他哪裡知道,這是白起用的一支敢死隊,目的就是來送死的,吸引趙軍主力繼續前進。

打了勝仗的趙括,覺得王齕這廝真不行,自己輕易就擺平了秦軍上萬士兵。但是,到現在他都不明白,指揮作戰的秦軍主帥是白起。於是,信心滿滿地趙括親率45萬大軍,直接殺向秦軍。剩下的5萬由馮亭統領留在後方保護輜重、運輸糧食。這時的秦軍,在白起的指揮下,竟然用50萬大軍,誘敵深入,進行全殲包圍。50萬包圍45萬,這一點又違背了《孫子兵法》第三篇謀攻篇提到:“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白起牛逼,與敵軍人數相當的情況,竟採取包圍戰術。

不過,白起除了採取包圍戰術外,還用了一計。那就是派遣兩支奇兵,一支25000人,直接繞道進攻趙軍的大後方,準備截斷趙軍與邯鄲大本營的聯絡。這廝是釜底抽薪,關門大狗啊。再派5000人馬,直接殺向趙括的後方糧食大營。這麼一弄,趙括是有兵無糧,馮亭是有糧無兵,而邯鄲趙王是有糧有兵,但又無法救援。

做好這一切準備之後,白起率軍開始攻擊趙括一軍,雙方不分勝負。由於白起計程車兵分了幾萬出去,面對趙括的45萬大軍一時佔不到優勢,白起又開始學習廉頗,進行防守。反正你趙括就隨身帶了點糧食,後方都被我截斷了。我現在是有糧有兵,和你玩一下消耗戰。這一耗,趙括急了,沒糧,只能速戰。白起,打死不出來,趙括只能幹吼。正當趙括軍筋疲力盡之時,白起突然下令,以飽食之兵勇猛進攻,趙軍開始潰敗。但是,趙括畢竟是軍事家,他很快回過神來,並親自披掛上陣和秦軍士兵進行肉搏,許多趙軍看到這一情況,紛紛來了勇氣,反正餓死也是死,拼死也是死,還不如死得壯烈。

一場曠古絕今的大搏鬥就此上演,此次肉搏,趙軍死了差不多25萬人,而秦軍也好不到哪裡去,也拼死20萬人。正當戰鬥進行到白熱化之時,秦昭襄王到處給各國打招呼,警告其他國家不要來瞎摻和。同時,將秦國15歲以上的壯丁都給拉來支援白起了。首先,他派兵截了邯鄲運往長平的糧草,又派司馬錯支援攻打趙括後方糧食基地的秦軍,並全殲馮亭那支5萬人的軍隊。

此時的趙括,其實輸的不是他自己,而是全域性。外援喪失,內無糧食,除了以死抗爭,別無他法。這個20多歲的軍事天才,非常不幸,幸運之神並不眷顧他,第一次戰鬥就遇到了天下第一名將白起,怎能不敗呢。

在長平之戰中,趙括和白起兩軍對壘達46天。46天裡,趙括一軍沒有一丁點糧食,餓著肚子在戰鬥,或許吃的是人肉。趙括在這樣的情況下,堅持了46天,最後拼死在了戰場上。

主將死去,軍隊也隨之潰散。剩下的20萬士兵,只得被繳械投降。加上上黨等地投降的軍民,共計40萬。面對這40萬降兵,白起下了一道血令:殺!

從此,40萬鮮活的生命煙消雲散。當秦軍看著那一顆顆頭顱,心中想的是什麼呢?會不會是那一級級軍爵……

第七章 將相不和 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長平之戰後,秦王認為滅掉趙國的時機到了,於是繼續派遣白起對趙國進行殲滅。但是,正當白起快要全勝之時,這時竟出現了一個意外,正是這個意外,讓秦國統一天下延遲了幾十年。

其實,出現這個意外,還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將相不和。最開始的相國是魏冉,魏冉可是白起的後臺加恩人,當時白起打仗,後方可是穩當得很,也沒有人說白起的壞話。但是,後來範睢挑撥秦王和魏冉的關係,當然也迎合了秦王的心意,使得魏冉失寵,最後遠離權力中心。將相中的相就換了他人。範睢當相國後,最開始因為白起在外打仗,還無法和自己爭奪權柄。但是,後來因為縱橫家蘇代到秦國對範睢了說一句“點醒夢中人”的話,他的態度就變了。

當時蘇代對範睢說:“現在白起馬上就要攻破趙國首都邯鄲了,趙國一滅,秦國將統一全國,成就帝王之業。但是,那時的白起可是萬世之功,肯定會位居你之上!這樣,你這個相國可就危險了。”

範睢聽到這之後,頓時冒冷汗,心中十分恐懼,便問道:“怎麼辦才好?”

“把白起召回來,讓韓趙割地求和,這樣你就有割地之功,相國的位置就很穩當了!”

範睢聽了這話,覺得很有道理,便應承了下來。於是,不久就向秦昭襄王建議,稱如果秦攻打趙國甚緊,趙國很有可能殺掉自己的孫子異人,也就是秦始皇嬴政的老漢。另外,白起掌握這麼多軍隊,功高蓋主,萬一反叛呢?

聽到這話,秦昭襄王心裡也涼了一截,便同意了範睢的建議。於是,白起從前線被召了回來,他的眼睛都氣綠了,肚子也氣爆了,但又能有什麼辦法呢。

過了一年,趙國並沒有把該割讓的土地交出來,反而還要送給齊國。秦昭襄王憤怒之極,立即要派白起出徵。但是白起正鬱悶不得了,和君王耍起了性子,聲稱自己得病了,不能打仗。秦昭襄王心裡很惱,無奈只得派出將領王陵出戰,心想:“我不信,沒你白起,就搞不定趙國!”

但還真是這個道理,沒有白起的秦軍,的確搞不掂趙國。王陵帶領10萬軍隊攻打趙國,反而折兵5萬。秦昭襄王又給他增加20萬,共30萬攻打趙國,但秦國還是折兵損將,弄不贏趙國。趙國雖然現在計程車兵都是些老弱病殘,但是主將是廉頗,他們就認個死理,不和你打,因為打不贏你,反正我們守城就行。

沒有辦法,秦昭襄王又得找白起,白起這時就說:“老大,不管怎樣。有範睢,就沒有我。我和他,你只能選一個!”

秦昭襄王是個什麼人,你這不是威脅我麼?他可不會上慈禧太后當年上的當,袁世凱不就是這樣威脅,最後就奪取政權了的麼?

秦昭襄王又派當年和廉頗打仗的王齕接過王陵的指揮權,讓其率領40萬大軍攻打趙國首都邯鄲。結果還是一樣,王齕用了整個5個月150多天,也搞不定邯鄲。這時,信陵君帶領著三國數十萬聯軍來救趙了,還殲滅了範睢的好友鄭安平的2萬多秦軍,秦軍敗退。

白起在這種情況下,還是不聽從君王號令。無奈,秦昭襄王下了最後通牒也無法起效。於是,秦昭襄王便派人殺了白起,理由是範睢說的那樣:“像白起這樣的名將,不為我們所用,被別人重用,是很可怕的!”

是的,後來的呂不韋也是這麼死的。呂不韋接待各國賓客,就犯了這一大忌。

一代名將死了,許多人認為他該死,包括他自己也覺得自己該死,因為長平之戰,他活活坑殺了45萬降卒,這一違揹人倫的行為,的確遭到了天譴。他的死,讓秦國統一天下延後了幾十年。直到秦昭襄王的曾孫嬴政執政時,才真正實現了他的夢想,成就了帝王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