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頓狗肉換到鄭板橋的真跡,古人居然如此好吃狗肉

一頓狗肉騙到鄭板橋的真跡,古人居然如此好吃狗肉

我國的飲食文化歷史悠久、食材包羅萬有,狗肉便是一種。

一頓狗肉換到鄭板橋的真跡,古人居然如此好吃狗肉

自商周開始,我國便開始食用狗肉了,只不過那個時候帝王才有資格享用這樣的美食,普羅大眾是絕對禁止屠宰與食用狗肉的。

除商周時期,歷史上食用狗肉的記載也不少,臥薪嚐膽的越王勾踐,為了儘快恢復國力,加速人口的繁衍,就曾用狗肉作為獎勵來激勵大眾積極生育:如果生了男孩,政府予以獎勵一隻狗與兩壺酒,生女孩則給一隻小豬和兩壺酒(政策不錯,不過是不是有些男女不平等的嫌疑呢?)

一頓狗肉換到鄭板橋的真跡,古人居然如此好吃狗肉

之所以不獎勵其他的肉食,是因為我國古代以農耕經濟為主體,是立國之本。食用牛馬等動物與法令相違背(耕地、運輸與戰爭都需要這兩種動物),而羊的飼養週期相對較長,而狗的繁殖與生長週期都較短,這麼一來,吃狗肉比較經濟實惠。

另外,漢朝的樊噲也是屠狗之輩出身,他與劉邦在未發跡之前,一個殺狗、一個吃狗,兩人在吃吃喝喝間建立了濃厚地革命情誼,後來的“沛公狗肉”也是因為託劉邦的福而名聲大噪,直至現在都幾乎無人不曉。

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中的花和尚魯智深,更是將吃貨的形象演繹到極致——撕開狗肉蘸著蒜泥等醬料,大碗酒、大口肉,透露出了濃厚地江湖氣息。

一頓狗肉換到鄭板橋的真跡,古人居然如此好吃狗肉

清朝的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嗜食狗肉。

他不願為劣紳官宦作畫,於是便有人在他必經之路上烹飪狗肉,肉香入鼻,鄭板橋垂涎欲滴,再加上主人家殷勤相待、勸酒勸菜,於是大快朵頤一番,酒足飯飽之餘應主人所求作畫一幅酬謝。事後方知是劣紳官宦設計為之,後悔不已。狗肉如此美味,神仙都站不穩,何況鄭板橋呢?

我國也不是歷朝歷代皆喜食狗肉,唐朝就吃得少。當時的唐帝國是世界的中心,萬國來賀,經濟發達、人民富裕,肉食種類豐富,自然對狗肉不太熱衷。

也是由那個時候開始,養狗的平常人家開始漸漸增多,畢竟狗狗忠心於主人、且容易馴化、很通人性。

一頓狗肉換到鄭板橋的真跡,古人居然如此好吃狗肉

待到了北宋,女性深受道德與禮教的嚴格束縛,三步不出閨門,在家無聊便養狗逗狗取樂,打發孤寂,這應該算是我國較早的寵物狗吧?這樣的現象蔚然成風,逐漸便有人家用狗看家護院。

說了這麼多吃狗肉的歷史,並不是號召大家去發揚這種傳統,從古至今,狗狗一直陪伴著我們,即使我們把它當作食物,它依然忠心護主。

現在隨著經濟越來越發達,可選擇的食物種類越來越多,將狗狗作為寵物的人也越來越多。畢竟,做為動物,狗狗的確是最通人性的,最喜歡與人親近,且對主人忠心不二,如此可愛、而且可以與人為伴的動物,值得我們好好的去愛護。

一頓狗肉換到鄭板橋的真跡,古人居然如此好吃狗肉

口腹之慾固然難耐,但人類忠實的朋友更為難得,你該如何取捨?

希望本文能有更多的人看到,謝謝大家!

參考文獻:《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