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一直由外戚和宦官專權亂政,只因劉秀建國之初就埋下禍端……

東漢王朝在光武帝劉秀的開國之初,其實就埋下了外戚執政的禍端。

西漢王朝末年,當時輿論普遍認為【劉氏天命已去】【一姓不能再受命】,是以

王莽

一介外戚,靠著數十年包裝自己名聲的“養望”,才得以輕易篡權。

王莽登基後,各種泥古不化的激進改革措施,同時得罪了豪強和小民,天下大亂後,方才“人心思劉”。各地劉氏宗親紛紛打著“光復漢朝”的旗號起兵。

劉秀

以英才天縱,昆陽之戰打垮王莽大軍42萬,又單槍匹馬到河北募集部眾,得到南陽和河北兩地的豪強大族支援,僅用三年時間,便定都洛陽,建國稱帝,名為中興,實同開創。

東漢世祖光武帝:劉秀

東漢一直由外戚和宦官專權亂政,只因劉秀建國之初就埋下禍端……

光武帝本支的舂陵劉氏,戰亂中損失慘重,光是在“小長安之戰”,就戰死了幾十口人,包括劉秀的二哥劉仲在內。他的大哥劉縯更被劉玄所殺。等到劉秀稱帝后,已經是孑然一生,勢單力薄。

而原西漢王朝的其他劉氏後裔,和劉秀血統疏離,對他而言與其說是助力,實際上不如說是對帝位合法性的直接威脅。

因此,劉秀宣佈光復漢朝後,東漢王朝雖然也承認西漢皇族後裔的宗室身份,如劉備這個“漢景帝中山靖王之後”,但卻絕不將他們視同如皇族,更勿論和西漢時那樣裂土封王了。重申劉邦【白馬之盟】的“非劉不王”,從來就不等於“是劉皆王”。

漢高祖劉邦奪取天下,靠的是豐沛地區的布衣將相,和廣大的自耕農軍團。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靠的則是河南和河北的眾多地方豪強。功臣和豪強們在各州郡實力雄厚,從他們對“

度田令

”的堅決抵制,就能看出其勢力早已尾大不掉。

東漢一直由外戚和宦官專權亂政,只因劉秀建國之初就埋下禍端……

面對豪強反抗度田、盜賊四起、州郡紛亂的現狀,劉秀最終決定廢掉本無過錯的長子劉彊,改立劉莊為太子,就是看中了劉莊年紀輕輕就呈現的英明果決,認為他更比秉性謙沖的劉彊適合執掌帝國。

太子:劉莊

東漢一直由外戚和宦官專權亂政,只因劉秀建國之初就埋下禍端……

漢明帝劉莊,廟號為“肅宗”,對群臣控御極嚴,用法嚴峻,對那些封王的兄弟嚴厲防範,屢興大獄,楚王劉英、廣陵王劉荊都被逼死。從此,東漢完全杜絕了皇族宗室參政的可能。

漢明帝:劉莊

東漢一直由外戚和宦官專權亂政,只因劉秀建國之初就埋下禍端……

而外廷文武大臣又都是地方豪強、世家大族出身,因此,皇室透過聯姻來分化豪強,扶植內廷勢力(母后,外戚,宦官)來鞏固皇權,維繫統治,就成為東漢政治格局的必然。

這些內廷勢力看似一時權勢滔天,其實自成體系,完全依附皇權而存在,和外朝士大夫從來不是一路人,他們的最大利益立場,就是維護東漢皇權不至旁落。

然而,劉莊自己活到48歲,壽命並不算長,他兒子漢章帝劉炟年僅31歲就英年早逝。從此之後,歷任皇帝壽命都實在太短,導致了整整百年時間沒有成年君主即位,9個皇帝即位時,清一色的未成年。

東漢一直由外戚和宦官專權亂政,只因劉秀建國之初就埋下禍端……

因此,皇太后當然會依託外戚集團,臨朝聽政,和母家兄弟合力掌握皇權。

東漢每次選擇皇后,大都被陰氏、樊氏、鄧氏、馬氏、宋氏、梁氏、竇氏這些與國休慼的元勳世家所壟斷。這些元勳世家出身的貴族女子,自幼便為選入宮廷而培育,具備豐富的政治素養和宮廷鬥爭手段。因此,一旦皇帝年幼時,皇太后聽政當然不是擺設,而直接就能對朝堂政治發揮重要影響,並透過一個接一個的國舅大將軍,直接代行皇權,並杜絕外廷重臣和宗室諸侯對皇權的窺測。

漢和帝皇后:鄧綏,執政十六年。

東漢一直由外戚和宦官專權亂政,只因劉秀建國之初就埋下禍端……

等到小皇帝成年後,想從母后和舅舅手中奪回權力,能依靠的也只有自小隨侍身旁、陪伴自己長大的宦官們。從此,外戚和宦官兩大集團的輪流執政,就成為無解之輪迴。

東漢朝廷體制,不設丞相,外廷三公(太尉、司徒、司空)雖然地位尊崇,只是徒具高位,中樞權力都集中於內廷近臣控制的尚書檯來運作。

外戚集團和宦官集團的互相制衡下,誰也無法一家獨大,徹底掌握內廷並完全威脅皇權。因此,哪怕連續出了一個接一個的嬰孩、幼童皇帝,只要母后掌舵、內廷當家,外廷打工,各自分工明確,便能“天子垂拱而治”,帝國正常運轉。

東漢一直由外戚和宦官專權亂政,只因劉秀建國之初就埋下禍端……

而且每代小皇帝一旦成年,都可以透過和宦官集團的密謀,一紙詔命便摧毀當權的外戚集團,控制內廷,奪回屬於自己的皇權。

雖然他們此時親政時,年齡也大都年少,但亦憑藉強大的內廷力量,牢牢掌控皇權,壓制外廷那些年老成精的大臣,實現名副其實的“乾綱獨斷”。

當然,這種運行了百餘年的體制,並沒有相關明確律法背書,完全是幾大勢力集團彼此預設的“潛規則”,因此長久以往,弊端滋生,也導致內廷力量的內部分裂和矛盾激化。

隨著時光流逝,每代新的外戚家族,都必然汲取前任失敗教訓,尋求長久專權富貴之策。

到了大將軍梁冀時期,已經達到專權頂峰,竟悍然弒君,給年幼的漢質帝喂毒餅。

東漢一直由外戚和宦官專權亂政,只因劉秀建國之初就埋下禍端……

梁氏盛極而衰後,此後的外戚竇氏和何氏,更企圖援引外朝世家大族,與之結盟壓制宦官,控制皇權。

而靠自殘身體來平步青雲的宦官集團一旦掌握大權,“吃相難看”地大把撈錢,貪贓納賄,還在其次,他們風光後竭力扶植原為寒門的家族,才真正侵犯世家士大夫集團利益,與外朝士大夫激烈衝突。

到了漢桓帝和漢靈帝在位時,在士族和宦官之爭中一意拉偏架,以“

黨錮之禍

”這樣的激烈手段打擊士族集團,結果就是徹底激化矛盾,令東漢皇權完全喪失了士族集團的支援,直到數十年後,漢桓帝和漢靈帝仍然被以漢臣自居的諸葛孔明,在《出師表》中“未嘗不嘆息痛恨也”。

東漢一直由外戚和宦官專權亂政,只因劉秀建國之初就埋下禍端……

到了漢靈帝死後,本身出身寒微、沒有根基的大將軍何進,完全依靠袁紹兄弟代表世家大族來對付“十常侍”宦官集團,一場慘烈衝突,外戚和宦官兩大集團同歸於盡,內廷力量徹底崩潰,同時也就意味著東漢皇權的徹底崩潰。

在帶領外兵進京的軍閥董卓面前,只剩下少帝劉辯和獻帝劉協這兩個小孩子,何等孱弱無依!天下大亂,東漢滅亡,亦從此不可避免了。

而對比漢明帝劉莊這支皇族的子孫凋零,壽命短暫,甚至在劉莊之後,沒有一個人能活到36歲以上,而且,殤帝劉隆、安帝劉祜、衝帝劉炳、質帝劉纘、桓帝劉志……連續五次面臨皇帝絕嗣,要找其他近支子孫繼承皇統的危機。

原太子劉彊改封東海王之後,雖然一生憂讒畏譏,只活了34歲,但他的後世子孫卻繁衍甚眾,壽命綿長,傳嗣穩定:

劉彊拜別生母郭皇后:

東漢一直由外戚和宦官專權亂政,只因劉秀建國之初就埋下禍端……

劉彊之子,東海靖王劉政在位44年;

劉政之子,東海頃王劉肅在位23年;

劉肅之子,東海孝王劉臻在位31年;

劉臻之子,東海懿王劉祗在位44年。

東海王國穩定傳承五代人的時間,洛陽的大漢帝國中樞已經換了12個皇帝……

如此鮮明的對照,不得不說劉秀當初的儲君選擇,是一念之差,間接導致帝國衰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