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猝死,兩黃旗之所以放棄豪格轉而支援福臨,正藍旗是個關鍵

皇太極猝死,兩黃旗之所以放棄豪格轉而支援福臨,正藍旗是個關鍵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清太宗皇太極猝死,由於生前沒有指定繼承人,因此爆發了皇位爭奪戰,長子豪格和十四弟多爾袞是最有實力的競爭者,不過由於雙方誰都沒有獲得壓倒性優勢,一度僵持不下,最終經過妥協和政治交換,皇太極第九子,年僅6歲的福臨,成為各方都認可的繼承者,是漁翁得利,順利登基為帝,是為順治帝。

這場皇位爭奪戰之中,皇太極長子豪格是最大失敗者,什麼都沒有得到,並且在之後被多爾袞屢屢打壓,到了順治五年,更是被多爾袞構陷下獄致死。而多爾袞則是因為退了一步,同意福臨繼位,因此成為攝政王,並且在之後獨攬大權,實際上代行皇權。

關於豪格的失敗原因,長期以來,大家都聚焦於他的個人能力方面,其實豪格之所以失敗,還有個關鍵在於所領的正藍旗,正因為有著自領一旗,才沒有獲得兩黃旗的死忠支援,所以才敗得一塌糊塗,這是怎麼回事呢,今天宋安之來說說。

一、豪格有著自領之旗,不符合兩黃旗利益

皇太極猝死,兩黃旗之所以放棄豪格轉而支援福臨,正藍旗是個關鍵

皇太極生前子嗣中,豪格是唯一一個自領一旗之人,所領的是正藍旗,還是唯一一位封爵之人,被封為肅親王。當然不是說他很受皇太極重視,皇太極此舉就有立他為儲之意,而是因為他年長,而皇太極其他子嗣,要麼早夭,要麼還沒有成長起來,所以他是佔了年長,還有皇太極需要兒子替自己領一旗以鞏固皇權的優勢。

皇太極猝死以後,其所領的兩黃旗自然是希望皇太極子嗣繼位,這樣才可以保持自己是天子親領之旗的優勢,因此兩黃旗的主要大臣圖爾格、索尼、圖賴、錫翰、鞏阿岱、鰲拜、譚泰、塔瞻八人,相繼前往肅親王府上,是“言欲立肅王為君,以上(順治帝福臨)為太子,私相計議”。

當時不只是有兩黃旗支援豪格,還有濟爾哈朗的鑲藍旗和代善的兩紅旗都傾向於豪格,加上豪格自領的正藍旗,一共是六旗,相比於只有兩白旗支援的多爾袞,可以說佔據巨大優勢。

但豪格因為自身政治能力有限,是優柔寡斷,又拉攏不住人心,結果導致是兩黃旗轉而支援福臨繼位,等於將他中途拋棄。

掌濟爾哈朗和掌兩紅旗的代善,沒有堅決支援豪格,是很正常的情況,畢竟他們只是傾向於豪格,可以順水推舟一把,不是死忠於豪格。

皇太極猝死,兩黃旗之所以放棄豪格轉而支援福臨,正藍旗是個關鍵

但是兩黃旗卻沒有堅決支援豪格,還是很耐人尋味的,因為兩黃旗的態度在於必須是皇太極子嗣繼位,不然是不惜兵戎相見玉石俱焚,按理說豪格身為皇太極長子,自領一旗,如果兩黃旗堅決支援豪格,等於三旗是鐵板一塊,加上濟爾哈朗和代善的偏向於豪格態度,勝算還是很大的,但兩黃旗並沒有這麼做,見豪格表現差勁,乾脆就以自己力量堅決要求皇太極子嗣繼位,放棄無視了豪格,最終僵持不下,才有了順治帝福臨的繼位。

兩黃旗之所以這樣做,其實關鍵原因在於,豪格已經自領了一旗,如果豪格成為皇帝,兩黃旗雖然依舊是天子親旗,但豪格自領的正藍旗才是地位最高的,兩黃旗都要靠邊站,很明顯不符合兩黃旗的利益。

所以皇太極猝死以後,兩黃旗雖然支援豪格繼位,不過是因為豪格年長有實力,是強強聯合,但有個特殊條件卻是讓豪格的弟弟福臨為太子,而不是讓豪格兒子以後繼位,就是因為福臨沒有自領之旗,肯定要以兩黃旗為主,但之後豪格表現太差勁,所以本就不太情願的兩黃旗乾脆甩開豪格,依靠自己力量去爭取。

再之後發展是年幼的福臨符合各方利益,像多爾袞就同意福臨繼位,因為福臨年幼,沒有親政能力,自己成為攝政王,大權可以掌握在手中。

皇太極猝死,兩黃旗之所以放棄豪格轉而支援福臨,正藍旗是個關鍵

而兩黃旗如果堅決支援豪格,多爾袞肯定不會同意,因為爭奪皇位之戰,豪格與多爾袞已經是死敵,多爾袞怎麼可能會同意豪格登基為帝,那不是親手送仇人掌握大權,以後再整死自己嗎,所以這點也是兩黃旗後來不再放棄豪格的重要原因,而福臨的繼位,也可以說是兩黃旗和多爾袞的合作。

可以說豪格是成也正藍旗,自領八旗中的一旗,這是實力的基礎,但也是敗也正藍旗,因為他有了自領的正藍旗,兩黃旗的大臣是不願意與他綁在一起,因為他登基,最大受益方是正藍旗,次之才是兩黃旗,因此兩黃旗自然更死心塌地的支援沒有自領一旗的福臨,這才能使他們利益最大化。

二、豪格並沒有得到自領正藍旗的鼎力支援

清朝初期,因為各種原因,八旗流行改色和混編。像清太宗皇太極繼承大汗之位以後,為名正言順和鞏固權力,將多鐸和阿濟格兩兄弟統領的曾經努爾哈赤親領的正黃和鑲黃二旗改色為正白旗與鑲白旗,而自己控制的原兩白旗改為兩黃旗。

至於混編更是常有,由於不能明目張膽地打壓取消其他旗,所以皇太極有時便以旗與旗之間混編來打亂旗內部團結,或者剝奪某旗一部分,分給自己一方的旗。像實力強大的兩白旗,皇太極就曾經找藉口,將其互相混編。

皇太極猝死,兩黃旗之所以放棄豪格轉而支援福臨,正藍旗是個關鍵

在這種情況下,豪格身為小輩,卻要獨掌一旗,自然也要面對類似於混編這種情況,當然他的情況不是父親皇太極有意分化其實力,而是剝奪和兼併其他旗,分給豪格部分,讓其壯大實力。

豪格所領的正藍旗,成分比較複雜。先是在天聰九年兼併莽古爾泰的正藍旗,又是與兩黃旗摻雜糅合重新組建而成。

正藍旗成分複雜,旗員對於豪格有不服者亦是不少。像旗中貝勒阿巴泰,是豪格伯父,對於弟弟皇太極是積怨已久,對豪格更是不用說,這種情況下,豪格在帝位爭奪戰之中,其實並沒有得到全體成員的鼎力支援。

像皇太極猝死以後群龍無首的兩黃旗,不論是出於利益,還是死忠成分,都是表明態度必須立皇太極子嗣,哪怕是玉石俱焚。而正藍旗,即使出於豪格成為皇帝,正藍旗肯定一飛沖天的利益立場考慮,如兩黃旗那般誓死支援豪格的都沒有。

可以說豪格自領的正藍旗是他失敗的重要原因,對外,使得兩黃旗沒有堅決支援他,對內,也得不到全體成員的全力支援和死忠。

當然豪格的個人能力也是重要原因,他性格“性柔”,還有“力不勝眾”,是錯失皇位的主因。不然他若是有手腕,早就將正藍旗內部整頓成鐵板一塊,更是不會在皇位爭奪戰中,是畏畏縮縮,使得傾向於他的勢力大失所望。

皇太極猝死,兩黃旗之所以放棄豪格轉而支援福臨,正藍旗是個關鍵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文章,專注於中國大歷史,更多獨特視角,原創文章請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