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後,為何俄羅斯人紛紛建議拆除列寧墓?普京對此強勢迴應

引言

“披荊斬棘”這個詞語出自《後漢書·馮異傳》,意思是指就算前方有荊棘擋路,也要努力劈開它,奮力前行。生活中總會有發生許多不如意的事,而有些人會用頑強的意志迎難而上最終獲得成功。

01

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列寧絕對是一個值得一提的人物。列寧建立了布林什維克黨和蘇維埃政權,指導俄國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推翻腐朽的沙俄政府,成功把社會主義從科學理論轉向偉大實踐,為世界文明的發展開闢出新道路。

蘇聯解體後,為何俄羅斯人紛紛建議拆除列寧墓?普京對此強勢迴應

▲工業革命工廠排放黑煙圖畫

《列寧傳》中寫道,19世紀下半葉,西歐國家經歷了工業革命的洗禮,發展迅速,西歐國家的經濟和軍事實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資本主義進入新發展階段。相比之下,沙俄仍然處於封建農奴制下,大多數人民處於貧困和飢餓中。由於列強之間的利益衝突,沙俄百姓要隨時遭受戰爭威脅,“克里米亞戰爭”失敗後,沙皇在國內外的威望一掃而空,人民的不滿情緒日益加深。與此同時,一些有識之士認識到腐朽落後的農奴制,紛紛發起或參與反對沙皇的反封建鬥爭。

蘇聯解體後,為何俄羅斯人紛紛建議拆除列寧墓?普京對此強勢迴應

▲列寧指導人民油畫

1895年,列寧領導工人起義。不幸的是,他被沙俄政府逮捕,流放到西伯利亞。1905年沙俄戰敗日本,國內民眾對沙俄政府的失望情緒空前高漲。11月,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爆發,列寧回國為人民指導革命思想。然而,舊有封建勢力仍然強大,面對沙俄政府反攻,列寧領導的革命勢力無法抵抗。莫斯科的武裝起義失敗了,列寧又開始流亡。

02

列寧前往巴黎等地,在相對貧困的條件下從事政治寫作,研究社會主義。1914年,沙皇尼古拉二世想將國內矛盾轉移到國外,強行將沙俄帶入“一戰”。然而,這一做法並沒有成功,相反,加劇了沙俄國內百姓的不滿情緒,陷入內憂外患的國家狀態,革命一觸即發。1917年3月(俄羅斯歷2月),“二月革命”爆發。尼古拉二世宣佈退位。資產階級成立的臨時政府和工農兵組成的蘇維埃政權,為國家的統治權繼續展開鬥爭。

蘇聯解體後,為何俄羅斯人紛紛建議拆除列寧墓?普京對此強勢迴應

▲二月革命人民舊照

關鍵時刻,列寧回到俄國,提出《四月綱領》,指出俄國革命必須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過渡到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強烈反對 “資產階級臨時政府”,1917年11月7日,隨著兩軍戰鬥的升溫,著名的“十月革命”爆發,8日凌晨2時,支援布林什維克的工人,士兵佔領了臨時政府所在地,宣佈推翻俄國臨時政府,成立人民委員會,列寧當選國家領導人,並頒佈了《和平法》和《土地法》,俄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建立社會主義國家。

蘇聯解體後,為何俄羅斯人紛紛建議拆除列寧墓?普京對此強勢迴應

▲十月革命士兵舊照

03

對於新蘇維埃政權,西方資本主義勢力保持敵視態度,因此剛開始蘇維埃政權就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在國內,保皇黨設立的“白侍衛”隨時準備挑起動亂,在國外,西歐列強對蘇聯政權實行經濟封鎖和軍事幹預。在內憂外患的大環境下,列寧堅定實施“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堅決鎮壓國內反動勢力,與此同時,他放棄了大量的利益,包括土地、以求從一戰中“抽身”

隨著蘇聯政權的日益穩定,列寧開始恢復經濟和生產,放棄了戰時的共產主義,實行了允許商品貿易和鼓勵外國投資的“新經濟政策”。這些新政策充分考慮了俄國的國情,符合俄國的實際發展,使俄國經濟快速增長。1922年12月30日,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

蘇俄政權的成長道路並不平坦。《列國志:俄羅斯》中記載,不僅國家發展受到種種阻礙,列寧本人也遭受數次生命威脅 ,保皇派、資本家、西歐列強和其他勢力都想除掉他。例如,1918年1月14日,列寧在彼得格勒演講結束後乘車,12名槍手在其過橋時射擊,這些刺殺活動在列寧身上留下了幾顆子彈。列寧由於長期勞累身體虛弱,在接受手術時不幸中風。中風後,列寧身體右側部分癱瘓,政治活動開始減少。

蘇聯解體後,為何俄羅斯人紛紛建議拆除列寧墓?普京對此強勢迴應

▲列寧在水晶棺中

從那以後,列寧的健康狀態每況愈下,最終在1924年1月21日去世,列寧受到蘇聯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尊敬。他的遺體被放進水晶棺,供人們瞻仰和紀念。1991年蘇聯解體後,列寧開始受到批評,許多人認為俄羅斯國家的根本政體已經發生變化,社會主義領袖列寧不應該享有如此高的禮遇,他們建議把列寧的墳墓拆毀。對於這個問題,普京最終做出決定不同意。俄羅斯無法忘記蘇聯的光輝與榮耀,更不用說否定列寧的成就。由於這個原因,列寧得以繼續睡在水晶棺。

結語

生命只有一次,總有許多人為了偉大的事業奉獻了自己的一生。他們披荊斬棘,不斷在摸索中前進,從而獲得成功。這樣的人,值得所有人的尊敬。

參考資料:

《後漢書·馮異傳》

《列寧傳》

《列國志: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