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談兵”是出自趙括的典故?笑話,他那時候紙都未發明出來

幾乎所有的《成語詞典》裡面,在解釋“紙上談兵”這個成語的時候,都會說這是形容戰國時代趙括的詞語。並且很多書還會說,這個成語的出處也是在戰國時代。

不過,這可是一個謬誤,其實,人們對於趙括和“紙上談兵”這個成語,都存在著巨大的誤解,那麼,趙括和紙上談兵的真相是什麼?先別急,待大慧給諸位一一解答。

“紙上談兵”是出自趙括的典故?笑話,他那時候紙都未發明出來

圖片來源於網路:紙上談兵

一、紙上談兵

紙上談兵,指的是一個人對於某些工作只懂得理論,或者只會泛泛而談,但卻並不直接具備運作的能力。

1、趙括可能沒見過紙

紙上談兵,無論如何都不會是戰國時代的人對趙括的形容,因為在戰國時代,主要的書寫記錄工具是竹簡,這種情況甚至一直延續到漢朝的時候。

典型的例子就是漢朝的文學家東方朔,曾經寫了一篇文章給漢武帝看,根據史書上記載,東方朔為了把這篇文章搬運到皇宮,動員了好幾輛馬車。原因很簡單,因為東方朔的這篇文章是寫在竹簡上。

東方朔作為漢武帝的寵臣,在書寫材料方面都沒有使用紙張,從這可以知道:在漢朝的時候,紙張也並沒有得到主流群體的認可。

因此,在漢朝之前的戰國時代,紙張更不可能是主流的書寫工具,所以,“紙上談兵”的典故絕對不會出自戰國,而趙括估計也沒見過紙的樣子。

“紙上談兵”是出自趙括的典故?笑話,他那時候紙都未發明出來

圖片:副將念戰略給趙括聽劇照

2、成語來歷

一般認為,雖然紙上談兵並不是出自戰國時候的典故,但是,這個成語很有可能是後世的人,在點評戰國時代歷史的時候,尤其是在點評趙括帶兵打仗事蹟時,根據趙括的情況而總結出來的成語。

比如明朝時候,有這樣的詩句:朝野猶誇紙上兵。明清時代距離現在也有上百年的時間了,因此現代的人很習慣的把紙上談兵的典故混淆成戰國時代的典故。但其實,這是明清時代的人,總結戰國時代往事得來的成語。

“紙上談兵”是出自趙括的典故?笑話,他那時候紙都未發明出來

圖片:點評戰國時代歷史劇照

二、趙括的水平

千百年來,人們提到趙括的水平,都會認為趙括沒什麼本事,就是一個誤國的書呆子,不過,古人之所以這樣認為,主要的原因就在於專業知識壁壘的緣故。接下來,本文將著重探討一下,千百年來,人們對趙括的誤會是怎麼來的。

1、專業壁壘

在古代,話語權和記錄歷史的權利往往都掌握在文人手裡,而我國古代的文人往往出自儒家知識分子陣營。這導致古代的知識分子結構出現明顯的畸形:那就是文科和理科比例已經失調到觸目驚心的地步。

在我國古代,作為知識分子想實現階層躍遷的通道只有一個:那就是參加科舉考試。而古代科舉考試的內容,基本上就是儒家的那套理論,換句話說,只要儒家理論掌握明白,而且寫得一篇好文章,並且運氣好,恰好閱卷官喜歡你的文章,那麼,就可以成為朝廷的官員了。

相反,在中國古代,數理化方面的知識都被視為旁門左道,就是沒有前途的,甚至更悲哀的一個現實就是:在我國古代,真正懂得物理和化學知識的,往往是一群街邊變魔術的。畢竟對於當官的來說,學習這些知識和技能沒什麼作用。

這導致古代的知識分子幾乎清一色都是文科生,而理科生幾乎不存在,文科生視角下記載的其他行業情況,走板的機率十分大。

針對這種現象,古人也有過評價,比如著名的文人掌兵,就是這種情況的一種寫照,畢竟文人擅長寫詩做文章,而帶兵打仗也是一個技術活,因此文人帶兵,往往會收穫悲劇。

“紙上談兵”是出自趙括的典故?笑話,他那時候紙都未發明出來

圖片:文人記錄歷史劇照

2、文人視角的歷史

由於古代文人的專業知識有限,因此,古人寫的史書對於現在的歷史學者來說,僅供參考而已,現代的歷史學者需要根據古人留下來的記錄,經過客觀現實的分析從而得出真正的真相。

比如,古代史官認為一個王朝的衰敗,僅僅是因為君王的不作為,但其實,一個王朝的衰敗,有時候也和王朝的末代君王在世時,經濟規律發生了不可逆轉的衰敗有關係。趙括被視為無能的將領,主要原因就在於古代文人的專業知識較為有限。

“紙上談兵”是出自趙括的典故?笑話,他那時候紙都未發明出來

圖片:趙括帶兵劇照

3、趙括的情況

趙括時代的趙國,遭遇到秦國的進攻,而攻打趙國的秦軍將領不是別人,正是大名鼎鼎的白起,白起在中國歷史上有個別號:人屠。

之所以有這樣的外號,主要原因就在於白起的一生可以用殺人如麻來形容,而且白起這一輩子幾乎沒有過打敗仗的記錄,從某個角度上來說,用戰神來形容白起,還真不是對白起的誇大。

這就意味著,即便是自身水平不行而被白起打敗,在當時也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好比在當代,某個地級市的首富和世界首富比起來,地級市的首富顯得很窮一樣,但這並不能說明地級市的首富就是個窮人。因此,被白起打敗,也並不能說明趙括的帶兵水平不行。

而秦國和趙國的較量,白起面對趙軍的固守,也覺得強攻損失太大,如果長期和趙軍消耗,對秦也不利,秦主動攻打趙,糧草需要從秦本土運輸,這對秦的經濟已經造成了巨大的拖累,因此,秦軍需要速戰速決。

“紙上談兵”是出自趙括的典故?笑話,他那時候紙都未發明出來

圖片:秦軍攻趙劇照

於是白起利用秦軍的機動靈活,切斷了趙國軍隊的糧道,趙軍沒了糧食吃,那肯定亂作一團,趙括無奈之下,只好帶著部隊主動進攻白起,打算開啟包圍圈,帶著餘下的將士找條活路,不料,白起以逸待勞,在混戰中,趙括被殺。

不過史書上記載,白起和趙國的這場較量,秦兵也付出了巨大的傷亡,而趙括能讓白起帶領的精銳部隊受到巨大的傷亡,這說明,趙括雖然本身沒有白起的本事大,但也絕對不是不懂軍事的人。

所以,趙括並不是一個紙上談兵的人,只不過是技不如人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