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奇女徐惠:才情傳千古,“花神”永流芳

我們常用“

三宮六院

七十二嬪妃”代指封建帝王后、妃眾多,妻妾成群。但在史書特別是正史記載中,除了皇后,能被史家列入正史的嬪妃卻屈指可數。

以唐朝為例,作為享國289年、共歷21帝的大一統中原王朝,《新唐書·后妃》中記載的皇后以外的嬪妃只有兩位,其中一位是以貌美受寵而人皆盡知的唐玄宗貴妃楊玉環,另一位就是今天文章的女主角——唐太宗賢妃徐惠。

和楊貴妃相比,徐惠在歷史上的知名度遠不如前者——

大唐奇女徐惠:才情傳千古,“花神”永流芳

楊貴妃是四大美人之一

論在後宮中的地位,楊玉環是貴妃,居“四妃”之首,地位僅次於皇后;徐惠生前只是“充容”,雖在九嬪之列,但屬於九嬪中倒數第二級次。死後被追諡為“賢妃”,也屬於“四妃”中的最後一個等次。

論相貌,楊貴妃是歷史上四大美女之一,而徐惠只是個姿色一般的女子。

徐惠是靠什麼“擠身”正史的呢?

1。傳奇才女,應召入宮

徐惠是浙江長興人,出生於官宦世家,其父徐孝德是朝廷官員,曾官至散騎常侍。

和那些靠長相貌美而被選入宮的妃嬪不同,徐惠進宮是靠才華出眾,聲名遠揚,被唐太宗李世民召進宮中,納為才人。據記載,徐惠天資聰慧,出生5個月就開始說話,從小愛讀書,4歲就能熟讀《論語》等詩書,8歲的時候,就能寫文章。

大唐奇女徐惠:才情傳千古,“花神”永流芳

徐惠文采過人

有一天,父親想考考她,讓她模擬《離騷》體式作一首詩。小徐惠略一思考,從容提筆,很快作了一首《擬小山篇》:“仰幽巖而流盼,撫桂枝以凝想。將千齡兮此遇,荃何為兮獨往?”父親看後暗暗震驚,知道這孩子才華過人,想不出名都難。事情傳出後,徐惠名聲大震,後來她的詩詞文章廣為流傳,唐太宗聽說後,也很驚奇,就將她召進宮中,封為才人,這一年,徐惠才11歲,唐太宗40歲。

“生五月能言,四歲通《論語》、《詩》,八歲自曉屬文。父孝德,嘗試使擬《離騷》為《小山篇》曰:“仰幽巖而流盼,撫桂枝以凝想。將千齡兮此遇,荃何為兮獨往?”孝德大驚,知不可掩,於是所論著遂盛傳。太宗聞之,召為才人。(《新唐書》)

才人在宮中的地位並不高,只能算是皇帝眾多妻妾中的小妾。但徐惠並不在乎這些,從小酷愛讀書的她,進了皇宮後,看到宮中藏書豐富,如魚得水,整天手不釋卷,沉浸在讀書學習中。

大唐奇女徐惠:才情傳千古,“花神”永流芳

唐太宗像

唐太宗是個愛才之人,當初召徐惠進宮,就是看中了她的才氣。他很欣賞徐惠的聰慧好學和文思敏捷,對她越來越寵愛,不久就將其晉升為充容,位列九嬪。

2。才智雙全,受寵不衰

徐惠持之以恆地讀書學習,詩詞文章更加優美,也給太宗的生活增添了樂趣。有時候,即使因為一些小事惹得太宗生氣,聰明的徐惠也能憑自己的才智輕鬆化解除。

一次,太宗閒暇之餘,傳召徐惠陪侍。作為地位不高的妃嬪,徐惠自然明白“女為悅己者容”的道理,所以聽到傳召,便精心梳妝打扮,過了好久才姍姍而來。等得有些不耐煩的太宗有點生氣,臉也拉得很長。隨從人員看到太宗滿臉怒氣,都暗暗替徐惠捏了一把汗。

徐惠看出太宗生氣,靈機一動,對著太宗嫣然一笑,然後令侍從送上紙筆,寫了一首小詩,呈給太宗。太宗接過一看,寫的是“朝來臨鏡臺,妝罷暫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詎能來?”

大唐奇女徐惠:才情傳千古,“花神”永流芳

徐妃梳妝打扮形象圖

太宗看罷,被徐惠的聰慧機靈和撒嬌式的小調皮逗得哈哈大笑,滿腹怒氣一掃而光,一場危機就這樣被徐惠化解。這首小詩《進太宗》也被後人收入《全唐詩》,成為千百年來流傳不衰的佳作。

“太宗曾召妃,久不至,怒之,因進詩曰:‘朝來臨鏡臺,妝罷暫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詎能來?’”(《唐語林·賢媛》)

徐惠不僅才氣過人,而且心憂國事,敢於建言獻策、進言直諫,這也是她身為嬪妃,而被後世載入史書留名千古的最重要原因。

唐太宗是一代明君,在任期間重視吏治,發展經濟,國富民安,善於納諫,開創“貞觀之治”,歷來為世人稱頌。但到了後期,開始對外四處征伐,對內大興土木,勞民傷財,引發百姓不滿。

大唐奇女徐惠:才情傳千古,“花神”永流芳

唐太宗後期四處征伐

徐惠看到這種情況,內心非常焦急。但作為一名妃嬪,和皇帝見面的機會並不多,怎麼才能勸諫太宗呢?她想到了自己的特長:書諫。於是,她就針對朝廷當前四處征伐、大興土木帶來的弊端,精心構思,寫出了一篇千字長文《諫太宗息兵罷役疏》,計劃擇機呈報太宗。

不久,太宗駕幸玉華宮,徐惠伴駕。徐惠藉機將疏文呈上。在疏文中,徐惠透過總結貞觀之治以來國富民安的的喜人變化,讚揚貞觀初年與民生息、勤政愛民的施政方針。然後說明歷代君主開頭做得好的實在很多,而能夠堅持到底的卻很少。接著便列舉今年以來四處征戰、大興土木帶來的弊端,勸諫唐太宗戒驕戒侈,慎終如始,體恤民生,息兵罷役。

“惠上疏極諫,且言:‘故地廣者,非常安之術也;人勞者,為易亂之符也。’”“是知業大者易驕,願陛下難之,善始者難終,願陛下易之。”《新唐書》《舊唐書》)

大唐奇女徐惠:才情傳千古,“花神”永流芳

唐太宗後期大造宮殿

太宗歷來從諫如流,看過徐惠的上疏後,自然明白她的一番苦心,加之疏文寫的委婉曲折,切中時弊,文辭優美,言詞懇切,既有文采,又富有遠見卓識和憂國憂民之情,因此大加讚賞,當即重賞了徐惠。

“太宗善其言,優賜甚厚。”(《舊唐書》)

3。以身殉情,譽為花神

不管在政事上太宗能否採納徐惠的諫言,但太宗對徐惠的憂國愛民之心和出眾的才智,無疑是賞識的,並以此生愛,常寵不衰。這與那些所謂“以色侍人,色衰而愛馳”的嬪妃形成了鮮明對比。

大唐奇女徐惠:才情傳千古,“花神”永流芳

徐妃劇照

公元649年,51歲的太宗病逝。徐惠悲痛萬分,不久就思念成疾。為了早日和太宗地下相見,她拒不服藥治療,對身邊親近的人說:“先帝待我優厚,我希望早一點死去,侍奉在先帝陵寢,這是我的心願。”並作詩明志。

“……追思顧遇之恩,哀慕愈甚,發疾不自醫。病甚,謂所親曰:‘吾荷顧實深,志在早歿,魂其有靈,得侍園寢,吾之志也’。”(《舊唐書·列傳第一》)

第二年,徐惠不治而亡,時年24歲。唐高宗感念她對太宗的忠貞之情,追諡其為“賢妃”,這個稱號,也是對徐惠短暫一生的客觀公正評價。

有的文章說,因為太宗對徐惠的寵愛,臨終前留下遺詔,特許她不和其他沒有生育子女的嬪妃那樣出家為尼,但這一廉潔但並無正規史料佐證。也許,這是後人對她的一種美好期望吧。

大唐奇女徐惠:才情傳千古,“花神”永流芳

唐太宗劇照

後世也沒有忘記這位聰慧善良、才華超人的賢妃。雖然生前地位不高,但《新唐書》《舊唐書》將她的事蹟收錄其中就是明證。

更為傳奇的是,後人因為她曾寫過詠桂花的詩,就封其為桂花花神,這其中,是否飽含了人們對這位善良、有才、多情而又痴情的傳奇女子的追思懷念之情呢?

(參考史料:《新唐書》《舊唐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