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前承商鞅,讓趙國換掉廉頗,最後逼得戰神白起自盡

前承商鞅,後輔強秦,一個讓戰神白起自刎而死的戰國政治家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西周之後,各諸侯國混雜,四處是戰火連天,百姓民不聊生。就在混亂的神州大地上,在今山東一帶有一個國家——秦國,我們就講一講這個國家如何稱霸,並最終一統天下。

他的一統之路並不是那麼一帆風順的,當然離不開社稷之臣的幫助,在秦國的歷史上有兩個人是不能忽視的,他們就是商鞅和范雎。

此人前承商鞅,讓趙國換掉廉頗,最後逼得戰神白起自盡

咱們先來講講商鞅,商鞅是比較出名的,我們都知道商鞅變法在歷史上是很出名的,正是這場變法分界了秦國。在此之前,因為秦國所處的地理位置,導致了秦國的物資也是很匱乏的,因此秦國就相對的有些弱小。在那個戰爭年代,這種弱小是非常致命的,正是因為它的弱小,它才不斷的受到其他國家的欺負,當時其他的幾個國家都在想方設法的吞併秦國的土地,而秦國有沒有辦法只能一讓再讓。

到了秦孝公的手中,秦國已經被分割出去了一小半,秦孝公十分著急,就下了求賢令。這時候的商鞅在魏國經歷了兩代君主仍然得不到重用。看到秦孝公的求賢令之後,他動心了。離開魏國,來到了秦國。當然秦孝公也沒讓他失望,秦孝公十分器重他,支援他的改革。

此人前承商鞅,讓趙國換掉廉頗,最後逼得戰神白起自盡

當然商鞅同時也未讓秦孝公失望,從“立木為信”開始一步步的提升大秦的國力。但所有變革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商鞅的變法也不例外。當然商鞅的變法也有它的弊端,就是完全摒棄了人情。舉個例子:有一次秦孝公的哥哥觸犯了法律,當時秦國正是用人之際,所有的人都在為他求情,可商鞅無動於衷,仍然堅持按法處理,這也就與秦國勳貴結下了樑子,也為日後商鞅的慘狀埋下了種子。在秦孝公去世後,他的兒子秦惠王即位,為了平息國內的怨氣,就車裂了商鞅。但繼續沿用商鞅的變法內容。

此人前承商鞅,讓趙國換掉廉頗,最後逼得戰神白起自盡

第二位為秦國的崛起立下汗馬功勞的人——范雎。這個人的經歷是十分曲折的。他原本也是跟商鞅一樣,原本效力於魏國。不過跟商鞅不一樣的是,商鞅在魏國任中庶子,但范雎只是須賈的一個門客而已。他跟隨須賈一起出任齊國,受到齊國君主的賞識,但被須賈懷疑通敵賣國,回到魏國後差點被打死,以詐死逃過一劫。

鄭安平帶他逃走避禍,范雎更名張祿。後來王稽出使魏國求賢,范雎就跟王稽去了秦國。在秦國受王稽引薦,就開始了自己的輝煌生涯。他對秦昭王提出了“遠親近攻”的政策,這一攻略也確實幫助了秦昭王增強秦國國力。秦昭王也更加信任范雎,對范雎禮賢下士,事事都諮詢范雎的意見。但成功後的范雎並沒有忘了當初幫助過他的兩個人——鄭安平和王稽。在一次奏對中對秦昭公說:我現在已經功成名就,可當初幫助過我的兩個人還是貧困的,希望大王可以提拔提拔他們。秦昭公也確實不同程度的提拔了他們兩個。

此人前承商鞅,讓趙國換掉廉頗,最後逼得戰神白起自盡

之後,范雎有幫助秦昭公平定了內患,是繼商鞅之後秦國的又一大臣,使秦昭公徹底掌握了秦國內權。在攻打趙國時,有獻反間計,使趙王換掉了廉頗,讓趙括出站,成就了戰神白起生命中最有名的一戰,成就了白起。但范雎有害怕白起軍功太高了,威望超過了自己,於是又使計逼迫白起自殺。

此人前承商鞅,讓趙國換掉廉頗,最後逼得戰神白起自盡

總體來說,范雎是一個恩怨分明的人。對鄭安平和王稽報恩;對陷害過自己的須賈報仇,在秦國日益強大時,魏國派須賈過來說和,范雎又讓他捎話給魏國君主,讓其自刎。范雎,乃真性情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