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探秘:玉皇大帝為何要處死白龍三太子?

文:白玉基(作者原創授權)

粗略瞭解一下青海吐谷渾的歷史,白龍馬的原型昭然在目。史書記:“吐谷渾的經濟以牧業為主,吐谷渾人擅長養馬。主要從事畜牧業,馬、牛、羊、駝數量很多,馬是遊牧民族跨越山嶺、馳騁草原的最好交通工具,吐谷渾的良馬有龍種、青海驄,所產牲畜曾大量輸往內地。傳說每當隆冬季節,波濤起伏的青海湖被厚實的冰層所覆蓋,到了初春冰層還未消融之時,吐谷渾人把波斯馬和當地馬趕到湖中心的海心山上,到來年冬季,母馬懷孕產下體格健壯的帶有黑點的白馬駒,號為‘龍種’,又名青海驄,號稱日行千里。”

《西遊記》中,作者有意描述:唐僧從長安出發騎唐太宗所賜的白馬,越過兩界山後救出了孫悟空,之後白馬被龍馬所食。這裡已經強調了青海龍種“青海驄”的非凡之處。

在《西遊記》前身《西遊記平話》中也提到,女國首領贈白馬一匹於唐僧。

西遊故事中“白龍馬”是馬中“龍種”,絕不是一般的凡馬。隋唐時期,能繁殖龍種馬“青海驄”者,非吐谷渾莫屬。儘管“青海驄”的顏色是青白雜色,非純白,但也不會辱沒“日行千里”的美譽。唐僧所乘之小說中的“龍馬”,他的原型應該是青海馬。

《西遊記》探秘:玉皇大帝為何要處死白龍三太子?

《西遊記》作者在作品中大量採用擬人、比喻、對映等文學修辭手法,也對很多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進行神魔化處理,有時候只是“點到為止”。比如,要交代一場歷時多年的殘酷的戰爭,作者只用一句話“下了一場血雨之後”。“一場血雨”代替了一場戰爭;有時候一個角色可以概括很多生活原型,比如“月藏玉兔,日藏烏”,“玉兔”隱射像楊貴妃一樣的冷宮美媛、“烏”指被弒殺的帝王,也叫“金烏”。凡被弒殺的帝王叫“金烏”,凡沒有諡號的帝王叫“敖”。角色“白龍馬”,在取經途中代表馱經的“腳力”,但在現實中,馱經的腳力絕不是一匹白龍馬,往來與西域的途中,還有各色牲畜,包括人力。

《西遊記》探秘:玉皇大帝為何要處死白龍三太子?

在《西遊記》故事中,白龍馬會變為人形、龍形、馬形等不同的形態。他是西海龍王敖閏的三太子。要知道白龍馬的身份,就要了解他的父王——西海龍王敖閏。《西遊記》中,四海龍王分別是:東海龍王敖廣、西海龍王敖閏、北海龍王敖順、南海龍王敖欽。四海龍王皆是“敖”字輩。“敖”在中國漢文化中指的是死後沒有諡號的帝王。一般地,被人推翻了的帝王都沒有諡號。“敖閏”意思就是:“非正統的、死後沒能得到諡號的王。”“閏”字的含義就是偏、副的意思,對“正”而言:閏位(舊稱非正統的帝位)。年、月、日中就有“正”與“閏”之分別。“西海”就在青海省境內。西漢王莽專權時,他要圓統領“四海”之夢,將青海省境內青海湖為中心的地區設立為“西海郡”,與現有的“北海”、“南海”、“東海”三郡一起組成“四海郡”。晉永嘉之年起,鮮卑吐谷渾擁有青海,直到隋唐時期吐谷渾就是事實上的“西海龍王”。

《西遊記》探秘:玉皇大帝為何要處死白龍三太子?

《西遊記》中,小白龍因縱火燒了玉帝殿上的明珠而犯了忤逆之罪,正待遭誅之時被觀音所救。

“玉帝殿上的明珠”?善用神魔手法反映現實的《西遊記》作者,我們猜度一下他筆下的“玉帝殿上的明珠”究竟指何物件?

小白龍是“西海王子”,現實中青海湖周邊廣袤的草原就是玉帝的“殿堂”,這特殊的殿堂之上最寶貴的物件莫過於草原生物賴以生存的牧草資源。西海之中建立王國,仰仗的資本就是生長在萬頃草原中的“牧草”。在這裡,再珍貴的各色珠寶也只能成為婦女們身上的玩物,“牧草”資源才是諸王紛爭的焦點目標,區區用來玩耍的“明珠”即使燒了絕不會引起玉帝的震怒。假如有人燒了草場,會有多大的後果?在西部草原,如果有人燒了大片的草場,必將觸犯“塗炭生靈”之大罪呀!甭說是玉帝,會引起人神公憤。歷史上有這樣的事件發生嗎?有的!下面摘錄一段大唐李靖的事蹟,其中就有燒燬草場的一個“王”。

《西遊記》探秘:玉皇大帝為何要處死白龍三太子?

李靖在青少年時曾銳意進取,然而一旦富貴在身,又深懼盈滿,能知足而退。到了貞觀八年(634年)十月,擔任宰相職務剛滿四年的李靖即以足疾辭任,而且言辭懇切。唐太宗明白他的心意,並十分欣賞他的這一舉動,派遣中書侍郎岑文字轉告他說:“朕觀自古已來,身居富貴,能知止足者甚少。不問賢智,莫相自知,才雖不堪,強欲居職,縱有疾病,猶自勉強。公能識達大體,深足可嘉,朕今非直成公雅志,欲以公為一代楷模。”特頒下詔書,加授特進,賜物千段,尚乘馬兩匹。如足疾稍好一些,每二三天可到中書、門下平章政事。不久,又特賜李靖一條靈壽杖,以幫助他療養足疾。

可此事還未過兩個月,就發生了吐谷渾進犯涼州的事件,朝廷決定興兵反擊。在任命統帥時,唐太宗自然想到了足智多謀、威名震撼邊庭的李靖,認為他是最為合適的人選,可惜足疾未愈。而這位年逾花甲的老將軍一聽到朝廷將遠征吐谷渾的訊息,頓時精神抖擻,他顧不上足疾與年事已高,主動去求見宰相房玄齡,請求掛帥,親自遠征。唐太宗大喜過望,這年十二月,即任命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又分別任命兵部尚書侯君集、刑部尚書任城王李道宗、涼州都督李大亮、右衛將軍李道彥、利州刺史高甑生等五人為各道行軍總管,統由李靖指揮(參見唐擊吐谷渾之戰)。於是一場大規模的反擊吐谷渾的戰爭序幕拉開了。

《西遊記》探秘:玉皇大帝為何要處死白龍三太子?

李靖奉命赴任之時,正值寒冬臘月季節。他一路踏著冰雪,風餐露宿,備嘗艱辛。翌年閏四月,唐軍在庫山(在今青海天峻)與吐谷渾交戰,李道宗部大敗吐谷渾,唐軍首戰告捷。

狡詐的吐谷渾可汗伏允一面往西敗退,一面令人把野草燒光,以斷絕唐軍馬草。乾草已被燒光,春草尚未萌生,諸將大都認為戰馬瘦弱,不可長途追擊。侯君集認為吐谷渾已“鼠逃鳥散,斥候亦絕,君臣攜離,父子相失,取之易如拾芥,此而不乘,後必悔之”。李靖完全贊同他的意見,決定不給敵人喘息的機會,於是兵分兩路:李靖與薛萬均、李大亮等從北道,侯君集、李道宗從南道,兩路大軍一齊進發。

李靖親自率領的北路軍進展順利。不幾天,其部將薛孤兒於曼頭山(今屬青海)擊敗吐谷渾軍,殺其名王,用繳獲的大批牛羊充作軍食。接著李靖的主力軍也先後於牛心堆、赤水源兩次大敗吐谷渾軍。侯君集、李道宗所率南路軍進展也很迅速,他們深入荒漠二千餘里。這裡荒無人煙,溫差變化大,有時酷熱難忍,有時寒冷得令人顫慄。有時無水,他們只能刺馬飲血解渴。唐軍克服了種種困難,長途奔襲,到了五月,終於在烏海(今青海興海)追上了伏允可汗,又大敗其軍,俘獲了其名王。薛萬均等於赤海也打敗了吐谷渾的天柱王軍。

李靖都督各軍繼續進擊,又連戰告捷。李大亮軍於蜀渾山擊敗吐谷渾軍,獲其名王二十人。部將執失思力也在居茹川擊敗吐谷渾軍。唐軍乘勝進軍,經過積石山河源,一直打到吐谷渾西陲且末。部將契苾何力追擊伏允可汗,破其牙帳,殺數千人,繳獲牛羊二十多萬頭(只),並俘虜了其妻子。

伏允可汗率一千多騎兵逃到磧中,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部下紛紛離散。不久,伏允可汗為部下所殺。其長子大寧王慕容順殺死天柱王,率眾降唐。李靖率軍經過了兩個月的浴血奮戰,平定了吐谷渾,並向京師告捷。唐朝為了控制吐谷渾舊境,封慕容順為西平郡王、趉故呂烏甘豆可汗,並留下李大亮協助防守。

燒燬草場的元兇就是吐谷渾王伏允,理由是遭到了李靖大將軍的一路追殺。在神話中,李靖就是玉帝派往徵繳孫悟空的。

神話中小白龍是西海王的兒子,歷史上李靖追殺吐谷渾王伏允也在青海的海西州。因此,小白龍的原型是吐谷渾王伏允。(四海龍王中,北海王取名“敖順”,影射的當然是吐谷渾王——慕容順)

後來,小白龍在幫唐僧取經途中變為“白馬”,吐谷渾王伏允的姓是“慕容”,“慕容”一詞在蒙古語系中就是“馬”之意。歷史上,“取經”經歷了很長的過程,吐谷渾部眾頻繁來往於中西方交流的路途中,好些姓慕容(馬)的吐谷渾人都充當了取經途中的“腳力”角色,所以小白龍的原型也代表那些姓慕容的貴族或平民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