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老農有一祖傳金碗,專家鑑定後建議上交,遭拒絕後結果如何?

無論哪一行,都需要職業的技能。天才總應該伴隨著那種導向一個目標的有頭腦的不間斷的練習,沒有這一點,甚至連最幸運的才能,也會無影無蹤地消失。 —— 德拉克羅瓦

河南老農有一祖傳金碗,專家鑑定後建議上交,遭拒絕後結果如何?

縱觀歷史,感傷時事,不難看出朝代的興亡更替是一個無可避免的過程,唐朝——曾經無盡繁華,強國傾服,弱國來朝,多國留學生匯聚,最後卻也逐漸敗落,埋於歷史。就像南唐後主李煜《破陣子》一詩所感慨的那般:‘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旦歸為臣虜,沉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離別歌。垂淚對宮娥。’

一場鑑定引發的關注

河南——是曾經的中原之地,這個黃河所經過的分割的地方擁有著悠久的歷史,更甚者可以說是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在河南這個人口眾多,歷史悠久的地方,不誇張地說,隨便找一個村子都極有可能是古代某位歷史名人的老家,而這樣的地方,自然也會流傳下來一些老物件,這些老物件也極有可能就是人們口中的古董,而就是這個地方,也是今天故事的發生之地。

河南老農有一祖傳金碗,專家鑑定後建議上交,遭拒絕後結果如何?

1990年的某一天,河南省文物鑑定局迎來了一位特殊的鑑定者,來人只是一位普通的老農,但是這位老農卻掏出了一件讓專家感到意料之外的東西——老農的手裡拿著一個金碗。老農拿著這個金碗,想請河南省文物局的專家幫忙鑑定考察一下這個金碗的真假和年代。

見此,專家們從老農手上接過這隻金碗,準備鑑定。鑑定期間,專家們詳細的詢問了這隻金碗的來歷。據老農所說,這隻金碗是自己祖上傳下來的,但並不清楚是從哪一代傳下來的,也不知道真假於是便想從專家這裡得到答案。最終經過專家的鑑定和考察文獻資料,對應金碗上的‘宣統御制’字樣分析猜測,最終認為這隻金碗是真的,也確實是宣統年間的東西,這應該是中國末代皇帝溥儀用過的。

但是這樣的結果讓專家們也是很驚訝,為什麼這樣一個屬於溥儀的御用之碗,最終會落到河南一個老農家裡的?這樣的問題最終還是繞回了宣統皇帝溥儀的身上。

曾識干戈,歸為臣虜

河南老農有一祖傳金碗,專家鑑定後建議上交,遭拒絕後結果如何?

對於每一個朝代來說,它總會有屬於他的最後一位國君,這位國君於朝代來說,不過是一位衰亡的見證者,而對於歷史和臣民來說,他更可能是過錯的承擔者,是終結者。他們往往揹負著罵名,或許無辜,只是身不由己;也或許,就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俯察歷史,以前者來說,唐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李柷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早年的時候為了防止他威脅到王位,於是賜了個名號被驅逐出都城,後來朱溫謀逆,為了達成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目的,13歲的時候被迫登基,成為了當時攝政王朱溫的傀儡。

16歲時朱溫控制了朝政,於是他便被匆匆趕下王座,囚禁在一方小院裡,但人活著總歸是一種威脅,於是17歲時便被朱溫賜以鴆毒毒死,過完了他悽慘卻短暫的一生。以後者來說,例子更是數不勝數,商紂王,周幽王,宋徽宗,隋煬帝等等更是當之無愧的壓垮朝政的最後一根稻草。

而今天要說的這位皇帝,他便是那位身不由己的前者——溥儀,他既是大清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同時也是中國封建君主專制的最後一位君主。慈禧太后專權專政掌控清朝大權50年,為滿足自己的私慾,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屈服投降,鎮壓人民起義,毒死自己不聽話的親兒子,立三歲小兒溥儀為帝。

河南老農有一祖傳金碗,專家鑑定後建議上交,遭拒絕後結果如何?

而溥儀,早年的時候,受慈禧太后控制,小小年紀成為皇帝,無非就是一個工具人,一個傀儡。後來經歷辛亥革命,大清亡了,中國的君主專制也就此結束,他作為最後一位皇帝,雖然在年幼的時候依然居住在紫禁城中,但可能是不安全感作祟,他也曾偷偷囑咐部分宮人,轉移變賣過部分宮中之物,以期為自己的將來做一些謀劃。

金碗最終的歸宿

最終,根據文物局的專家們的不完全統計,當初被這位末代皇帝偷偷運出的寶物多達一千多件,而該金碗底部印有“宣統御制”字樣,可能就是當初溥儀運出的那一批中的其中一件。按理說,在當時的時期,宣統帝溥儀雖然居住在紫禁城中,但是宮中的寶物並不能算得上是溥儀的私人物品了,它們已經歸為國庫,是廣大人民的財產。他並沒有任何的權利將宮中的任何寶物變賣成為自己的財產。

河南老農有一祖傳金碗,專家鑑定後建議上交,遭拒絕後結果如何?

所以最終河南省文物鑑定局專家們勸告這位農民將這件文物上交給國家,以供國家研究和保護。但是,這位農民卻並沒有聽從專家的建議,他認為這是自己家祖傳的寶物,最終並不願意將文物上交給國家,決定自己將其接著作為傳家寶的東西延續下去。

專家們最終勸告無果後,也只能給該農民的金碗頒發相應的證明,對該金碗進行資料登記,並且警告該老農,此金碗屬於文物範圍,並不允許經行交易,不然將會被相應法律懲處。最後任由農民將金碗再次帶回自己的家中。

文物獨特的承載

這個金碗對於這位老農來說,算是一種家族記憶的延續,更是一種家族變化的見證,雖然——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他們的家人會因為誰來繼承這個金碗而產生糾紛。但是這隻金碗對於溥儀來說,更多的則是那種曾經不堪過去的見證,是曾經的落魄,屈辱和無奈。

河南老農有一祖傳金碗,專家鑑定後建議上交,遭拒絕後結果如何?

正因為文物往往是一段歷史的見證,所以才有了它獨特的研究價值,它們就像是無聲的見證者和訴說者。像老農這樣的事件在近年來其實發生的並不少,最終也是有人選擇將文物上交,有人將文物繼續傳承,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作為文物,它們值得,也應該受到我們的保護。

就像故宮的國寶曾經經歷過三次南遷,為的就是保護這一批獨特的‘歷史文獻’不落入敵手,縱使歷史如何變遷,朝代如何更替,該保留下來的,最終都不應該被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而對溥儀來說,他的退位則是大勢所趨,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