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三路伐蜀,功勞最小的反而命運最好

蜀國滅亡之前沒有明顯的徵兆,但魏國權臣司馬昭執意伐蜀。當司馬昭把伐蜀的計劃說出來後,很多人嚇了一跳,因為蜀國的大將軍姜維之前不久還在搞北伐,讓魏國邊境將士疲於應付。反對者中包括長期與蜀國作戰的老將鄧艾,他以其對蜀國的瞭解,認為大舉伐蜀的時機尚不成熟。但是鍾會極力支援司馬昭,並獻上詳細的計劃。

魏國三路伐蜀,功勞最小的反而命運最好

司馬昭滅蜀,揭開了統一的序幕

司馬昭於是力排眾議兵分三路伐蜀。一路由鄧艾率三萬人把姜維大軍牽絆在沓中。一路由諸葛緒率三萬人馬負責阻擊姜維,防止其回救。首功是留給首倡者鍾會的,他率十萬大軍長驅直入滅蜀國。出征前,三個人的職位:鍾會為鎮西將軍、假節、都督關中諸軍事,鄧艾為徵西將軍,諸葛緒為雍州刺史。

魏國三路伐蜀,功勞最小的反而命運最好

唯有鍾會極力支援司馬昭滅蜀

蜀國雖然真如司馬昭意料滅亡,但是過程完全變了。本來讓鄧艾絆住姜維,被姜維逃脫,諸葛緒雖然按預期阻擊了姜維,但被姜維甩開,姜維據守劍閣,與鍾會大軍相持。也就是說司馬昭的計劃落空了,計劃落空足以說明司馬昭伐蜀是一次賭博,一旦失敗後果很嚴重。關鍵時候,老將鄧艾站出來了,他提出了偷渡陰平的計劃。鍾會認為他成不了,有意讓他去送死,但最終鄧艾成功了。他率軍隊攻入蜀國境內,蜀國內部幾十年沒有見過戰火,人心潰散,鄧艾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兵圍成都。蜀國後主劉禪拒絕了固守成都打持久戰以及逃跑的建議,向鄧艾投降。

魏國三路伐蜀,功勞最小的反而命運最好

鄧艾起初是反對伐蜀,到後來成就滅蜀第一功

滅蜀的功勞,鄧艾第一,鍾會只能屈居第二,諸葛緒非但沒有功勞,反而被鍾會以怯戰、不聽號令為由拘押回洛陽治罪。但是最終的結局卻是鍾會、鄧艾死在亂軍之中,諸葛緒得以善終,晉朝建立後,他被封為樂安亭侯,官任太常,升任衛尉。

諸葛緒,史書記載很少,有人甚至認為他和諸葛亮同族,更有人認為他是諸葛誕之子,但是都站不住腳。鍾會是太傅鍾繇的幼子,如假包換的豪門子弟。鄧艾出生寒微,完全靠自己的努力和司馬懿父子的提拔才得以充任高位。鍾會之所以死於非命,是因為他起了不臣之心,又遠不是司馬昭的對手。鄧艾死於非命,是因為他在立了大功之後,說了很多不該說的話,做了很多不該做的事,使得司馬昭非常忌憚,被監軍衛瓘所殺。諸葛緒雖然被誣陷,但在鍾會、鄧艾相繼被殺後,他反而安全了。

為什麼諸葛緒功勞最小,結局卻最好?

魏國三路伐蜀,功勞最小的反而命運最好

司馬昭出兵前形勢圖

我認為主要的原因在於諸葛緒也是世家,但是與鍾會不同,他是聽話的世家,絕對不會對司馬昭構成威脅。司馬懿父子作為世家代理人,沒有到迫不得已,不會對諸葛緒下手。那麼諸葛緒是世家,我們怎麼可以看出來?其實僅憑一點就知道,他的孫女為晉朝開國皇帝,司馬昭之子晉武帝司馬炎的妃子。晉朝的建立標誌著中國政治進入了豪強政治時代,上到帝王,下到底層官吏,他們的婚姻都會講究門當戶對,豪強基本上斷絕了與庶族通婚的可能,更何況是皇帝之尊。也就是說,如果諸葛緒不是世家,他的孫女要成為皇帝妃子,想都別想。

插圖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