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在朱元璋墓上的“明”字多加了一橫?真的如此嗎?

南京鐘山之陽,坐落著明代開國君主朱元璋的陵寢——明孝陵。現如今,明孝陵已經成為南京極負盛名的旅遊勝地,南來北往的遊客,都曾在這裡留下自己的足跡。

不知道去過明孝陵旅遊的遊客是否有注意到保護碑文上的三個字,與這座帝王陵寢寶頂正南面面石砌牆體上的七個字呢?前三個字為“明孝陵”,後一處的七個字為“此山明太祖之墓”,這兩處其中的“明”字的“日”字旁,都寫成了“目”。據說“明”字多的這一橫,是康熙帝拜謁明孝陵時有意而為之,這一說法是真是假?康熙帝真的有改過這個字嗎?

康熙在朱元璋墓上的“明”字多加了一橫?真的如此嗎?

明孝陵

康熙對於明孝陵可謂是禮遇有加,其實不只是康熙帝,清朝統治者入關伊始,就已經對於明孝陵十分重視。據史書記載,康熙第一次南巡到達金陵之時,就主動前往明孝陵拜祭,祭拜時甚至都行“三跪九叩”之大禮,其禮數之尊貴,態度之恭敬,超過了大多數人的意料。

當然,康熙之所以這麼做,一方面是為了穩定清朝統治,以謀求漢族認可、消除民族矛盾;另一方面,是對漢人文化的認同,以此來表現清朝願意繼承明制,獲得明朝遺民的認可。

康熙在朱元璋墓上的“明”字多加了一橫?真的如此嗎?

明孝陵

因為這一祭拜儀式摻雜了政治色彩,所以,有些人就覺得康熙是在惺惺作態。民間更有這樣的傳言,有一位風水大師向康熙建議,可以將朱元璋皇陵上的“明”字的“日”字旁改成“目”字,這樣一來大明王朝的光輝就被清朝徹底壓制住了,皇帝再也不用擔心反清復明的勢力。

據說康熙聽了這位大師的話,才更改了陵墓寶頂上的“明”字,給它橫添一筆。不僅如此,因為清朝大興文字獄,再加上都有皇帝改了“明”字的傳言,那些文人墨客在一些重大場合上都不敢在明目張膽的寫“明”這個字,生怕讓朝廷覺得自己有異心。

這樣的解釋似乎也行得通,然而,進一步探究明孝陵中這兩個“明”字的題字時間,會發現,這個被有意寫錯的“明”字,竟然與康熙沒有任何關係。

康熙在朱元璋墓上的“明”字多加了一橫?真的如此嗎?

寶頂上的“錯字”

明孝陵保護碑上題字時間寫得很明確,碑文上的這三個字是於1961年,這一處皇家陵墓成為國家重點文保單位以後,由書法家武中奇所題之字,既然是現代書法家所提,自然不會再犯這麼低階的錯誤,足以說明這並非一個“錯字”。

其次,陵墓寶頂石砌牆上的“此山明太祖之墓”這七個字,據《“明”字故事多》一文考據得知,這一行字其實是民國初年才刻上去的,雖然雕刻者已不可考,但是這並非是清朝皇帝所為。這篇文章就徹底打破了康熙皇帝故意讓人刻錯字,別有用意之說。

康熙在朱元璋墓上的“明”字多加了一橫?真的如此嗎?

古代“明”字

再者,迴歸“明”字本身,這個以“目”字為偏旁的“眀”字,並非是一個錯字。翻閱與“明”字有關的書法資料會發現,其實“眀”與“明”是《幹祿字書》中所說的一對“正俗字”,所謂“正字”就是一些在公共場合裡所用的比較莊重的字型,而“俗字”就是通俗文書中最常使用的字型。

古人以“眀”為正字,以“明”為俗字,所以在一些碑文、判狀上經常見到這個“眀”字。然而在當今時代,由於漢字的統一書寫,原來的“眀”字已經不再使用,這才讓人們誤以為明孝陵中的這兩個“眀”為錯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