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軍隊向來重視紀律,湘軍為何卻要對太平天國燒殺搶掠

湘軍在攻打太平天國的時候,對攻下來的太平天國土地實行燒殺搶掠,尤其是打進天京後的燒殺搶掠,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這件事,在趙烈文的《能靜居日記》以及英國人呤俐的《太平天國革命親歷記》中,都有記載。這兩個人,趙烈文曾經是曾國藩和曾國荃的幕僚,呤俐則是參加過太平天國運動的外國人。他們兩人的記載,真實程度顯然是非常高的。

朝廷軍隊向來重視紀律,湘軍為何卻要對太平天國燒殺搶掠

(曾國藩畫像)

事實上,這也是攻破天京,滅亡太平天國以後,曾國藩之所以解散湘軍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我們都知道,如果是遊牧民族的軍隊,做燒殺搶掠的事情,那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這是他們的傳統。因為他們生活的土地貧瘠,物資缺乏,長期以來,他們就是透過這種方式,和中原王朝打交道的。以至於元軍和清軍打進關來的時候,他們做這樣的事情,我們都並不感到驚訝。

不過,漢人朝廷的軍隊,對燒殺搶掠這一點,自古以來就是嚴令禁止的。“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已經成為漢人軍隊的信條。

為什麼漢人軍隊會把這個作為信條呢?因為漢人會考慮民心向背。只有獲得老百姓支援的軍隊,才能奪得天下。劉邦一打進咸陽就“約法三章”,李世民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講的都是隻有獲取民心,才能得天下的道理。而漢人所倡導的儒家文化,也要求軍隊不能殘殺,不能搶劫,軍隊要做仁義之師。《孫子兵法》講“上兵伐謀”,也是基於軍隊應該仁愛而不是殘殺。

清朝軍隊在入關以後,其實已經接受了漢人文化,嚴禁燒殺搶掠成為清朝軍隊的常識。更何況湘軍還幾乎完全由漢人組成,何以他們會做出燒殺搶掠的事情來呢?

朝廷軍隊向來重視紀律,湘軍為何卻要對太平天國燒殺搶掠

(網路配圖)

湘軍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其一,湘軍軍餉籌集困難。

曾國藩是為了抗擊太平軍,才為朝廷組建湘軍的。可是,當他組建了湘軍以後,朝廷卻不給撥軍餉。其實也不是不給撥軍餉,朝廷也列入了計劃,要撥軍餉。但是,由於當時朝廷很窮,也實在拿不出錢出來。就算能拿出錢來,朝廷也是首先滿足他們的正規軍——綠營軍隊。雖然綠營軍隊的戰鬥力十分有限,但當時漢人大臣還沒有起勢,把控朝廷的還是滿人,他們當然要首先考慮“親兒子”的利益。因此,撥到湘軍名下的軍餉,可以說少之又少。

湘軍在缺少軍餉的情況下,他們主要靠地方地主糧戶的捐贈,靠地方財政收入,甚至靠向外國人貸款來維繫。但是,這些錢依然是遠遠不夠的。

在軍餉不夠的情況下,搶劫之事就因此發生了。

其二,清政府對太平天國妖魔化。

清政府在打擊太平天國的時候,不僅僅像以往統治者慣常做的那樣,把太平天國軍民稱作是“賊寇”,稱作是“逆賊”,同時,還對太平天國極力地妖魔化。對太平天國信仰的拜上帝教,稱作是“邪教”。把太平天國蓄髮的行為,稱作是“長毛”。把太平天國在特殊時期實行的男女分營制度,從倫理道德的角度給予詆譭,認為是道德淪喪的表現。

另外,清政府還極力誇大太平天國的破壞作用。這一點,在英國人呤俐的《太平天國革命親歷記》中,有詳細的描繪。

總之,清政府透過這種做法,極大地煽動了國民對太平天國軍民的仇恨和蔑視。以至於他們在攻打太平天國的時候,幾乎沒有把他們當“人”看待。他們覺得他們在“屠宰牲口”,他們覺得自己幹得理所當然。

朝廷軍隊向來重視紀律,湘軍為何卻要對太平天國燒殺搶掠

(太平軍起義)

其三,湘軍上下升官發財心理強烈。

湘軍之所以在朝廷並不怎麼重視,也沒有給撥軍餉的情況下,卻還能夠迅速組建起來,並且具有極大的戰鬥熱情,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們都抱著強烈的升官發財的心理。

對於湘軍將領來說,這正是他們走上仕途的好機會,而且是他們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當時清朝的八旗體系已經腐朽,不但證明旗人在政治上庸碌無為,同時也證明他們在軍事上庸碌無為。而這正是漢人透過鎮壓太平天國,取代旗人,走上高階政治舞臺的機會。

對於湘軍士兵來說,拿命去搏殺,當然不能白犧牲,發財是首要目標。如果不趁機撈一點,仗就白打了。朝廷不給錢,肯定就只能靠搶劫。將領們要士兵們立功,自然就不會約束他們。

(參考資料:《湘軍》《能靜居日記》《太平天國革命親歷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