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銅車上那把傘,其實是暗藏玄機的設計,多功能用途令人驚歎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古風五十九首》

《古風五十九首》:

“銘功會稽嶺,騁望琅琊臺。”

雖然後人對秦始皇的評價褒貶不一,但也無法否認秦始皇確實是給我們留下了很多文化瑰寶。提起秦始皇我們就不得不想到兵馬俑了,《觀秦兵馬俑雜感》中這樣描述兵馬俑:

“冢下絕無藏匕客,何須兵馬俑三千。”

兵馬俑不僅僅是在國內人人皆知,而且很多外國人都知道,並且慕名前來參觀過。相信你們對於兵馬俑的瞭解已經很多了,那我們今天就來聊聊跟兵馬俑相關的其他的東西。秦始皇銅車上的那把傘,並不是一把普通的傘,其實它的內部是暗藏玄機的設計,而且它的多功能用途也令人驚歎。

秦始皇銅車上那把傘,其實是暗藏玄機的設計,多功能用途令人驚歎

一開始

秦始皇

墓被挖掘出來之後人們還沒有注意到這把傘,它僅僅是懸掛在銅車周圍。但是考古專家的注意力一開始都放在了這輛銅車上,他們將銅車送往文物修復局去修復。最後文物局花費了八年之久才將這輛銅車修復成功。之所以對這輛銅車很重視也是有原因的,在此之前國家也發現過很多古代馬車,但是這些馬車都是用木材製作而成,所以破損很嚴重。在專家發現這輛銅車後,便想透過它來研究一些古代的馬車構造,所以這輛銅馬車的歷史價值很高。

秦始皇銅車上那把傘,其實是暗藏玄機的設計,多功能用途令人驚歎

銅馬車的製作十分精美,整體看起來很是豪華大氣,這也是專家下意識忽視了那把傘的原因。而且用我們現在的想法來看,確實一把傘能夠有什麼重要的呢,它不就只是用來遮風擋雨嗎?

秦始皇銅車上那把傘,其實是暗藏玄機的設計,多功能用途令人驚歎

其實秦始皇墓中的這把傘遠遠不止遮風擋雨這麼簡單,現在有很多的宮廷影視作品中都會有皇帝出行的場景,我們可以看見總是會有一把傘遮在皇帝頭上。起初皇帝出行打傘確實是為了龍體安康著想,慢慢發展到後面就成為了一種儀式。秦始皇墓中的這把傘也確實是為了遮擋陽光和避灰塵的,但是它在設計上又遠遠不止有這些作用。這把傘的特殊之處是它的傘柄,在古代由於技術原因很少有人會將傘座和傘柄設計成自鎖式的,而這把傘卻是這種設計,從這個設計我們就已經可以體會到這把傘的神奇之處了。

秦始皇銅車上那把傘,其實是暗藏玄機的設計,多功能用途令人驚歎

而且為了使傘的開合更加方便特意在傘座設定暗槽,在傘的上方還有鎖釦,就跟現代的圓環插銷設計很是相似。這些設計不僅僅使得傘的開合更靈活,也最大程度地讓傘變得更穩固了。這足以體現出當時工匠的手藝之精湛,不得不說古人的智慧遠遠比我們瞭解得要多。

秦始皇銅車上那把傘,其實是暗藏玄機的設計,多功能用途令人驚歎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發現,就是在這把傘上發現了我國早期第一次使用銅齒輪的痕跡,這個銅齒輪是起到連線傘頂和傘蓋的作用,相當於一棟房子的脊樑柱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還運用了現代的物理學知識,使得傘蓋受力面更均勻。這也僅僅是傘的設計方面,在使用上這把傘還可以變成防禦武器。如果你將這把傘拆開來看,就可以發現傘可以換成防禦的盾牌和長矛。當皇帝出行遇到意外時,這把傘也可以起到保護作用,從這就可以看出來秦始皇對自己安全的看重。

秦始皇銅車上那把傘,其實是暗藏玄機的設計,多功能用途令人驚歎

不過也是秦始皇一統天下,說明他的本領自然是有的,那再想這把傘也不覺得奇怪了。而且也正是因為樹敵太多,秦始皇才對自己的生命安全很是注意。而且這把傘的發現讓我們看到了古人的智慧和創造力,從建國至今,我國越來越強調工匠精神。我們也應該向古代工匠學習,發明出更多造福國人的產品。

參考資料:

《古風五十九首》

《觀秦兵馬俑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