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折不斷的鐵骨脊樑,在除夕夜留下了最後一抹溫情!

除夕是一年之中最為重要的日子之一,這一天,能做什麼呢?祭祖,團圓,貼桃符,燃爆竹,掛燈籠,吃年夜飯,辭舊迎新,總之,歲末之日,喜慶、祝福是永恆的主題。

《除夜》:折不斷的鐵骨脊樑,在除夕夜留下了最後一抹溫情!

那對於身陷桎梏的人來說,又怎麼過除夕夜呢?

手足上是冰冷的鐐銬,四周是冰冷的牆壁,耳邊傳來的是獄卒的喝斥聲和獄友們痛苦的呻吟聲,在火把、油燈的昏暗光亮下更顯得陰冷,森寒。

但這對於被囚禁在兵馬司中已經兩年的大宋丞相文天祥而言,任何來自身體的摧殘和意志的打擊都無法將他摧毀,獄中這一切,他早已習以為常,苦的是始終無法得到大宋復國的訊息。

這一天也是除夕夜,只是離大宋徹底亡國已經過去了兩年,至元十八年的除夕夜(公元1282年),是大元定鼎天下的第二個除夕夜。

此時的大元雖然已經一統天下,然而這兩年來,民間反元復宋的呼聲斷不絕耳,為此文天祥對大宋復國還抱著強烈的希望。

《除夜》:折不斷的鐵骨脊樑,在除夕夜留下了最後一抹溫情!

但似乎,上天不再眷顧趙官家,無論曾經的大宋子民如何英勇善戰,如何悲愴憫人,在元軍的反撲下始終成不了氣候,而大元皇帝忽必烈反而印證了天命所歸,天下之主的位置牢不可破,大宋恐怕沒有了復國的希望。

回想大元滅金,哦,那時應該稱之為蒙古,朝廷似乎忘了唇亡齒寒的道理,也忘了中朝聯金滅遼所帶來的惡果,無視朝中微弱的反對聲音,欣然同意蒙古人所請聯合滅金的要求。

(喬行簡):強韃漸興,其勢已足以亡金。昔吾之仇也,今吾之蔽也。古人唇亡齒寒之轍可覆,宜姑與幣,使得拒韃。——-《四朝聞見錄》

太學諸生黃自然、黃洪、周大同、家演、徐士龍等,同伏麗正門,請斬(喬)行簡以謝天下。——-《續資治通鑑》

如今,朝廷卻再次步入中朝的後塵,嚐到了被大元吞噬的苦果。

《除夜》:折不斷的鐵骨脊樑,在除夕夜留下了最後一抹溫情!

而德祐二年二月(公元1276年)臨安的謝太皇太后帶著小皇帝和文武百官棄城向伯顏投降,祥興二年二月(公元1279年)陸秀夫身負幼帝投海殉國,張世傑崖山兵敗後自殺殉國,大宋亡國之時出現兩種相異景象,不能說對說錯,也許是各人心中所持不同吧。

那自己呢?

朝堂之上草擬詔書譏諷奸相賈似道被罷官,元軍南下後自己又罄家財招兵勤王,奉命赴元軍營帳議和時怒斥伯顏後被拘逃脫,又奔赴江西、嶺南堅決抗元,如此種種,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天地正義。

而自景炎三年十二月(公元1280年)在潮陽被捕後,無論是元將張弘範的勸降,還是要自己出面招降張世傑,都嗤之以鼻,過零丁洋時還留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以明心志。

在大都兵馬司的監獄中,即使面對忽必烈的親自勸降也毅然拒絕了。

世祖皇帝多求才南官,王積翁言:“南人無如天祥者。”遂遣積翁諭旨,天祥曰:“國亡,吾分一死矣。儻緣寬假,得以黃冠歸故鄉,他日以方外備顧問,可也。若遽官之,非直亡國之大夫不可與圖存,舉其平生而盡棄之,將焉用我?”——-《宋史。文天祥傳》

生固然好,但有的時候,生比死要屈辱的多。

《除夜》:折不斷的鐵骨脊樑,在除夕夜留下了最後一抹溫情!

除夕,至元十八年的除夕,大宋亡國後的第二個除夕,此刻的自己還能做什麼呢?

自己畢生的心願是天下太平,百姓安康。

然而,靖康後的中原淪落金人的鐵蹄之下,德祐後的江南淪落在元人的統治之下,大宋百姓苦難,自己為大宋能做的都做了,但有些事情不以人志而轉移,如忽必烈有了天命在身,這不是自己可以左右的,也不是人力可以扭轉的。

此時的這一刻溫情,唯有留給自己!

至元十八年的除夕夜,文天祥在元朝兵馬司的獄中,揮毫而就,作了一首《除夜》,紀念大宋復國無忘,天下遁入長久的黑夜,也懷念自己為家國天下奔波時而忽視的親情。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這是一個苦悶、孤獨、悲愴的除夕,沒有了記憶中的那個歡樂、喜慶、愉悅的夜晚,只有一首英雄自述的悲歌。

詩中沒有了“天地有正氣”的豪邁,也沒有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昂,唯有對大宋百姓處於異族鐵蹄之下的無盡悲憫,唯有對自己無力迴天再復大宋的無奈,唯有對自己無法和家人痛飲屠蘇酒的苦悶。

這是一位身陷囚籠,碧血丹心的男兒,因為對蒼生的憐憫,對親情的牽掛,在剎那間釋放出來的一絲柔情和脆弱,而這,恰恰承托出了在鋼鐵意志下不曾被敵人屈服的人的真實性情。

《除夜》:折不斷的鐵骨脊樑,在除夕夜留下了最後一抹溫情!

汪郎說:

什麼是大丈夫?孟子云: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在大宋,文天祥不畏權貴,敢於和姦相作鬥爭。40餘年人生,為了大宋,為了百姓,早已衰鬢霜染,但他無悔!

在大元,文天祥面對高官厚祿的誘惑沒有屈服,面對牢獄的折磨和苦難沒有低頭。

而實際上,只要他稍微輕點頭顱,即可獲得自由,獲得大元的高官爵位,但他沒有,兩年的囚禁生涯,他依然意志彌堅。

只有在至元十八年的這個除夕夜,在英雄末路的這一刻,他才向世人展現出了一絲自己的脆弱,也讓後人體會到了一位鐵骨錚錚的男兒,永不屈服的不朽人格。

《除夜》:折不斷的鐵骨脊樑,在除夕夜留下了最後一抹溫情!

至元十九年三月,大元左丞相阿合馬遇刺身亡,天下傳聞,宋人將預救丞相重開大宋之天。

文天祥在獄中得到此訊息,心中期盼,百姓終究沒有忘記大宋,這一刻,他放下了所有,從容面對忽必烈,求死!

時盜新殺左丞相阿合馬,命撤城葦,遷瀛國公及宋宗室開平,疑丞相者天祥也。召入諭之曰:“汝何願?”天祥對曰:“天祥受宋恩,為宰相,安事二姓?願賜之一死足矣。”——-《宋史。文天祥傳》

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公元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殉國,享年四十七歲!

這一刻,歷史永遠定格,而我們將永遠懷念!

注:

中朝:南宋對北宋的稱呼,如陸游的《觀渡江諸人詩》中就有“中朝文有漢唐風,南渡詩人尚數公”的說法。

【我是江東汪郎,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視覺!堅持原創,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

《除夜》:折不斷的鐵骨脊樑,在除夕夜留下了最後一抹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