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三次勤王之戰,北京城數次被圍困,卻又能化險為夷的真相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的時候,曾為定都的事煩惱。當時一共有三個地方可選,一個是曾經的元大都:北京,一個是六朝古都金陵(南京),還有一個是朱元璋的老家鳳陽。在這三座城市中,朱元璋搖擺不定,一直拿不定主意。

後來經過大臣的勸諫和朱元璋自己的考量,他認為鳳陽地方偏城市小,用來當祖廟還可以,不適合作為國家的政治中心,於是鳳陽就被pass掉了。再加上當時北元在北方蠢蠢欲動,所以北京當時也不是一個安全的地方,

所以朱元璋將都城定在南京

明朝的三次勤王之戰,北京城數次被圍困,卻又能化險為夷的真相

後來朱元璋第四子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將自己的侄子朱允炆趕下了皇位,自己做了皇帝。鑑於種種原因,朱棣將都城從南京遷到了北京,而南京則成為了陪都。

眾所周知,北京地處邊疆。其西北方,除大同宣府外無險可守。而遼東雖然有號稱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但是其山海關——北京之間一馬平川,無險可守。一旦山海關被突破,北京就危在旦夕。

因此明朝也被稱為天子狩邊或天子守國門。事實上,北京城也數次被異族圍困,但是都成功的化險為夷。

明朝的三次勤王之戰,北京城數次被圍困,卻又能化險為夷的真相

一、 第一次圍困,土木堡之變

明正統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鎮不聽大臣勸阻,執意御駕親征。他親征時帶走了北京城內精銳三大營共計20萬人(一說五十萬人),但是因指揮不慎,

於土木堡全軍覆沒

。此役使得明朝禁軍損失殆盡,其大同至宣府一帶的守軍因沒有支援也是危在旦夕,而大同和宣府一旦被突破,那麼北京城內的老弱殘兵根本就抵擋不了瓦剌也先的衝擊。

當時遷都的呼聲很高,眼看大明就要重蹈宋朝的覆轍,忠臣于謙站了出來。此時的于謙,剛剛升任兵部尚書,因此負責統領兵部事宜。他先扶持監國的朱祁鈺當皇帝,同時召集城中的老弱殘兵,組成堅固的防線,接著下令全國各地的軍隊紛紛趕往北京勤王。

明朝的三次勤王之戰,北京城數次被圍困,卻又能化險為夷的真相

當時的明朝雖然中央的禁軍已經損失殆盡,但是依然沒有傷其筋骨,在於謙下令勤王之後,山東備倭兵,河南備操軍,江北運糧官軍都被填充到北京中,短短數天時間,

北京就聚集了22萬官兵,在人數上形成了對瓦剌的優勢。

因此當瓦剌也先在攻到北京城下的時候,實際上就一定程度的決定了他的命運。當時北京部隊全部出城,列陣城下,這就等於和也先打野戰,但即使是這樣也先也沒能勝過明軍。他先是攻擊于謙鎮守的德勝門,後來又攻擊都督孫鏜鎮守的西直門,但均無功而返。當時明朝各地的軍隊也正在向北京城積極運動,而也先唯恐後路被切斷,因此只能倉促退軍。

明朝的三次勤王之戰,北京城數次被圍困,卻又能化險為夷的真相

二、 第二次圍困,俺答的突然襲擊

在嘉靖時期,由於承平日久,所以當時的守將軍隊戰鬥力較弱,再加上內有奸臣嚴嵩亂權,因此有能力的將領根本不能身居要職,這就使得明朝軍隊的戰鬥力顯得頗為不堪。

明朝的三次勤王之戰,北京城數次被圍困,卻又能化險為夷的真相

韃靼的首領俺答趁此機會出兵進攻明朝,以換取更大的利益。當時宣府和大同的守將是仇鸞,他的官位是靠賄賂嚴嵩的兒子嚴世蕃得來的,根本就不會打仗。因此面對俺答的鐵騎,他只能選擇妥協,當時他將貪汙的金銀都獻給了俺答,希望俺答能放他一條生路,遠離他的地界,而俺答也是一個誠信的人,在收了仇鸞的錢之後,立刻率領鐵騎遠離了大同和宣府,只不過他去的地方不太對,他去的是北京。

明朝的三次勤王之戰,北京城數次被圍困,卻又能化險為夷的真相

當時俺答的鐵騎已經攻到了通州,此處離北京非常近,可以說是朝發夕至,北京城也是危在旦夕。但是俺答不是也先,他心理清楚,雖然自己攻到了北京城下,但是這座城卻遙不可得,

明朝的勤王部隊很快就會趕到此地,因此俺答只要了一些財寶和權力,便匆匆的撤退了。

三、 第三次圍困,袁崇煥的生死戰

最後一次圍困則是在崇禎時期,當時女真突然崛起,使得明朝遼東地區全部淪陷。朝廷派出了孫承宗和袁崇煥守遼東,這倆人建立了山海關——寧遠防線,史稱關寧防線,而且還組建了銳不可當的關寧鐵騎。皇太極在強攻之後發現山海關固若金湯,以女真的手段確實是攻不下來。於是皇太極來了一招大迂迴,他從遼東繞道,不打山海關,繞了一圈從宣府打進了關內。

明朝的三次勤王之戰,北京城數次被圍困,卻又能化險為夷的真相

宣府的守將看到女真的騎兵大驚失色,一觸即潰。因此皇太極得以入關劫掠。當時是明朝晚期,軍隊的戰鬥力大不如前,因此此時皇太極完全可能攻下北京,佔據明朝的半壁江山。

而薊遼督師袁崇煥聽聞此訊息大驚,

立即率九千關寧鐵騎星夜馳援

,只求下一步能先一步堵截住皇太極的部隊。但是皇太極猜出了袁崇煥的意圖,他數次繞路,終於來到了北京城下,而此時的袁崇煥也勉強趕到。隨袁崇煥一起來的還有大同總兵滿桂和宣府總兵侯世祿。

這三隻軍隊,加上北京城的衛戍部隊,這些人列陣城下,和滿清八旗對沖,結果取得了勝利。皇太極只能在通州等地劫掠一番後撤退。

明朝的三次勤王之戰,北京城數次被圍困,卻又能化險為夷的真相

由此可見,北京雖然地靠邊疆,但確實戰略要地,一地被圍,八方支援,因此還算得上的安全。但令人遺憾的是,北京城最終沒有亡於外族之手,卻亡在自己人手下。

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闖王李自成率軍攻大同,此時明朝的軍隊已經毫無戰鬥力,而明朝的大臣們,依然判斷不準李自成的行軍路線,他們一致認為大順軍不會攻擊北京,於是就沒有下詔勤王。等到大順軍要打到北京城下的時候,明朝才慌了神,崇禎帝急忙下詔勤王,但為時晚矣,大順軍早已將北京城圍的水洩不通。

明朝的三次勤王之戰,北京城數次被圍困,卻又能化險為夷的真相

由於京師的三大營已經形同擺設,

所以不過數日,大順軍就攻進了北京,而明朝也宣告滅亡

參考資料;《明史紀事本末》、《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