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公主管內庫,告訴你一個這是的皇室私房錢

長公主管內庫,告訴你一個這是的皇室私房錢

隨著《慶餘年》的熱播,劇中人物搞笑的風格和畫風,一次次引得大家捧腹大笑,尤其是貓膩起名字的功夫讓人拍案叫絕。

本來男主的名字叫做範閒就夠招人嫌了,結果他爹叫範建,他弟弟居然叫範思哲,這名字真的諧音梗真是絕了,結果這些統統都敗給了一句“長公主管內庫”,一句話讓人大笑不止。

這雖說是一個諧音梗,但是單看文字的話卻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因為古代中央集權政府,絕大部分王朝都存在著“內庫”與“外庫”的區別,這可以說是中國政治上史上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

為什麼歷代王朝都要有“內庫”和“外庫”的卻別,這中間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財政密碼呢?本文就為你揭開歷代王朝一個有趣的現象,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內庫”和“外庫”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長公主管內庫,告訴你一個這是的皇室私房錢

(1)皇帝也有有私房錢

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但支撐他雄才大略功業的,卻是打仗所需要的無數錢財,於是如何斂財聚齊起足夠的財富,就成了擺在這位雄才大略皇帝面前的頭等問題。

漢武帝扎耳撓腮終於想到了一個歪招,漢朝分封了很多諸侯王及各種侯爵,這些人會按照固定的時間和禮儀去朝拜皇帝,於是漢武帝做個一個規定,凡是皇親國戚來朝拜的,必須用一種皮幣墊著美玉來完成。

這種所謂的皮幣其實就是一小塊皮子,這種皮是一種很特殊的白鹿皮,而這種白鹿只有皇家園林有,你猜猜漢武帝賣給皇親國戚們這一小塊皮子多少錢,說出來準會嚇你一跳,就這麼一小塊兒皮子,需要皇親國戚四十萬買走,這基本上跟明強差不多了。

事實上漢武帝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因為打仗需要錢,但是國家又沒有這麼多錢,憑當時的手段徵稅又是效率比較低下的一件事,於是漢武帝才想起了這麼一個歪招,但漢武帝很雞賊的明確表示,這錢是他自己出的,除了國家給的正常軍費之外,皇帝還要以個人名義出錢。

這就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很特別的制度,即皇室的錢財和國庫的錢是分開的,也就是說國家的錢是國家的,皇帝的錢是皇帝的,國家辦事就用國庫的錢,皇室辦事就用皇帝自己的錢,通常情況下,皇帝的私人財產叫做“內庫”,相對的國家的錢就叫做“外庫”。

這就相當於皇帝本人在龐大的國家財政面前,還藏有私房錢,本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下都是皇家的,為什麼皇帝還非區分國家的錢和自己的錢呢?

長公主管內庫,告訴你一個這是的皇室私房錢

(2)擴張的皇權

中國政治是非常早熟的,從秦漢開始就有了皇權與相權的相互制約,這種制約關係西漢最強,一路弱下去,到了明清皇權徹底勝出,相權幾乎完全沒有一絲一毫的制約能力,剩下的便只有“文死諫,武死戰”了,文臣想要規勸皇帝,只能賭上自己的姓名來規勸皇帝。

但即便如此,皇帝有時候還是被這些文臣逼的沒有辦法,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萬曆皇帝想立自己最寵愛的婉貴妃的孩子做太子,這些大臣們死活就是不同意,哪怕是皇帝有想打誰就打誰的權力,想殺誰就殺誰的權力,但你總不能把所有大臣都殺了吧。

於是乎即便是皇權強如明代,皇帝想扒誰的褲子打屁股都是可以,但是還是會被群臣逼的沒有辦法,最後還是沒能立一個自己喜歡的孩子做太子。

正是有了這種自古以來的制約關係,尤其是從西漢以來奠定下來的內廷與外廷的權力制約,所以才有了內庫與外庫的區別,皇帝私人的錢要嚴格卻別於國家的錢,這樣一來皇帝花起錢來才更加方便,如果皇帝連一點自己的私房錢都沒有,那皇帝的命運將是十分悲慘的。

皇帝私人的財產來源非常廣泛,不同朝代側重點也不同,但自古以來一般情況下,山澤和海域這種地方出產的東西一般都是屬於皇室的,這些地方因為本身不佔用耕地,不會讓皇帝產生與民爭利的壞名聲。

漢代的鹽鐵專賣制度,有一部分就是直接歸入了皇帝的內庫,然後就是各級官吏的進獻,或者是稅收中的一部分,總之皇帝的錢就只屬於自己一個人的,他想怎麼用就怎麼用,至於國家需要搞個什麼工程,賑災修橋鋪路什麼的,這些都是需要國家財政來撥款的。

然後就是各種的礦山,這些地方出產的金銀銅等礦的收入,也都是歸了皇帝的內庫,因為這些地方名義上都是屬於皇帝的私人財產,皇帝一般會委派太監來監督管理這些礦產。

當然正是有了這種奇特的制度,歷史上還是有很多有趣的事情,皇帝有時候也會變得很吝嗇,哪怕是皇帝認為普天之下都是自己的財產,天下的事都是自己的事,但是真的讓他自己花自己的錢,還真的是像割自己的肉,有時候甚至會落得個國破家亡的下場。

長公主管內庫,告訴你一個這是的皇室私房錢

(3)宋朝官家的封庫銀

宋朝皇帝的想法比較奇特,從一開始就確立了攢錢“贖回”幽雲十六州的想法,當然宋朝皇帝也知道這個任務比較艱鉅,贖回是最理想的狀態,實在不行就打仗,但無論是打仗還是贖回,必須需要大量的錢財作為基礎,於是大宋官家從立國以來定下來的國策就是不斷攢錢,而且是自己在內庫攢,並且給這筆錢起了一個單獨的名字叫做封樁庫”。

皇帝的收入是不靠國庫的,他有自己專門的來源,比如山川林澤稅、鹽鐵稅、榷場稅等,只要稍微從裡面摳出一點來,就足夠皇帝使用了。此外還有藩國進貢的物品、抄家籍沒的財產、到周邊國家打劫的東西,都是皇帝的私產。

於是在宋朝經濟不斷髮達的情況下,這筆封樁庫就越來越大,成了大宋朝一塊巨大的肥肉,但是被皇帝牢牢看的很緊的一塊肥肉。

但是隨著大宋王朝的局勢不斷惡化,隨著冗官冗兵冗費的出現,宋朝的財政已經越來越吃緊,再加上西夏這個邊患一直騷擾宋朝,到了宋真宗時期,國家財政已經無力支援龐大的費用。

於是大臣們不斷的請求皇帝拿出自己的內庫來解決燃眉之急,可是錢到手了又要吐出去這放在誰身上都不爽,宋真宗雖拿了幾次錢解燃眉之急,但明確警告管財政的三司們以後自己想辦法,甚至嚴令內藏庫的官員們不得將內藏庫的賬目洩露,否則殺頭。

由此可見,就算是清明如真宗這樣的皇帝,要他拿出自己的錢來為國家辦事,心裡還是非常不情願的,好在大宋的皇帝還算是清醒的,明白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這個道理,先保住國家才能有自己的小金庫,但是這個道理,到了明朝皇帝那裡,可就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兒了。

長公主管內庫,告訴你一個這是的皇室私房錢

(4)崇禎富餉銀無

明朝末年是一個爛攤子,雖然崇禎皇帝苦心孤詣了十八年,這十八年堪稱是驚心動魄的十八年,崇禎就像一個救火隊長一樣,在大明王朝的四處起火的版圖上,不斷的滅火,不斷地啟用各種人才什孫承宗,洪承疇,楊嗣昌,吳三桂等等,這些人全都都在大明王朝這場大火上儘自己的全力在滅火。

但大火滅到最後,發現最缺的還是銀子,因為明朝後期的三餉基本上已經把錢財耗盡的差不多了,但是有一個地方還是有錢的,那就是崇禎自己的錢。

這一部分錢崇禎到死都不想動用,因為那是他自己的錢,他不斷的搜刮民間的錢財或者鼓動官員的進行捐獻,但是自己內庫的錢卻從來沒有想過要動用,結果是李自成的大軍一到,一切都晚了,崇禎這個自登基以來就沒有放鬆過的皇帝,終於可以在煤山上好好歇一歇了。

當然也有人說崇禎的內庫裡其實也沒多少銀子,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崇禎的內庫當時的錢財肯定是不少的,至於有沒有像後來的各種版本里說的那麼誇張,這個目前的各有各的說法,但崇禎到了最後也捨不得全部拿出自己內庫的錢還是讓人很費解,一個還不算昏庸的皇帝,怎麼連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這樣的道理也不明白呢。

長公主管內庫,告訴你一個這是的皇室私房錢

總結:雖然中國的皇權一直處在不斷的強化之中,但是幾千年的皇權社會,還是留下了皇帝私人財產和國庫財產分開這麼一種制度,這個制度從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不管中國古代的皇權到了何種程度的專制,但終究是有一個力量在牽制著皇權,使得中國的皇權不至於到了完全任性而為的地步,這也是為什麼皇權制度能夠存在兩千多年的原因,因為他內部存在著一定的張力,能夠不斷的修正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