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是晉楚的棋子,不死不休世世對立

吳越是晉楚的棋子,不死不休世世對立

春秋的開始是以周平王東遷作為歷史分界點,戰國的開始是以三家分晉作為時間的分界點,在春秋的歷史上,諸侯眾多,但又主要是以幾個大的諸侯國作為歷史主要推進路線,這些大的諸侯國或戰或和,讓春秋的歷史風雲變化,更迭頻繁。春秋歷史上較為統一的說法是春秋五霸,即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在這五霸之後有很長的一段時期為空檔期,天下無伯的狀態,因此也是其他諸侯國顯山露水的時候。在春秋後期的歷史中,有一段歷史被稱之為吳越春秋,兩個諸侯國都處於南方,彼此之間剛開始其實並沒有什麼深仇大恨,直到晉國拉攏吳國時,才形成了對立狀態,可是又是什麼原因讓他們不死不休呢?

一部春秋史大部分時間都是晉國與楚國的對抗歷史,到了春秋後期,諸侯無伯,晉國也開始陷入內耗狀態,這個時候的楚國依然還在向北發展擴張。晉國為了消除楚國的威脅,拖住楚國的後腿,扶持起了吳國,在楚國的大後方進行騷擾阻擊,試圖延緩楚國的北進速度。楚國也因為吳國的屢屢干擾,不勝其煩,扶立越國在吳國的後背進行侵蝕,由此吳越對抗就此開始。

公元前512年,吳王闔閭開始進攻楚國,在伍子胥、伯嚭、孫武等的輔佐下,攻楚勝利,由此吳國開始了一系列針對楚國的戰爭。伍子胥恨楚國,伯嚭也恨,兩人在吳國又都是位高權重的人,所以一有機會就勸導吳王闔閭進攻楚國,壯大自己,闔閭也嚐到看進攻楚國的甜頭,屢屢對楚國用兵。楚國沒辦法,只能應戰,一次兩次還好,到了吳兵攻入郢都的時候,楚國就有點撐不下去了,就讓申包胥去請秦國的救兵,將吳軍拖在了楚國的戰場。

這個時候的越國因為晉楚爭霸時與吳國形成的對立局面,見吳國空虛,就率兵進攻吳國,為楚國解憂的同時擴張自己的地盤。可是此次行動被吳王闔閭阻擊,越王帶著軍隊退回了越國,但也就是這次行動,為後來的不死不休埋下了禍根。吳王闔閭回到吳國之後,憑藉著大勝楚國的氣勢,試圖吞併越國,永絕後患,發動了著名的槜李之戰,可惜吳王闔閭沒有了對戰楚國的好運氣,越王勾踐採取了非常規作戰方法,派上死囚陣前自殺,嚇蒙了吳王闔閭的軍隊,一鼓作氣擊敗了吳軍,順便將吳王闔閭重傷,闔閭死前要夫差發下重誓,必須報仇。夫差整飭軍隊,勵精圖治,終於將越國戰敗,俘虜了越王勾踐。然而夫差在戰敗越國之後卻沒有了殺死勾踐的決心,使得勾踐在范蠡的運作下一步一步忍辱負重、臥薪嚐膽,反過頭來滅掉了夫差的吳國。

吳國越國因為本國自己的發展需求形成對立的局面,然而更多的是晉國楚國在爭霸的時候將他們拉進戰場的原因,吳越兩國成為晉楚的棋子,挾制對手,加劇了兩國的仇恨,國仇家恨在一起才形成了不死不休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