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騎兵所向披靡,為何消失不見?

對於封建王朝而言,我們確實可以說出哪一個王朝擁有大規模的騎兵部隊,那麼哪一個王朝就具備統一天下的實力,甚至可以對外擴張。但是保有一支訓練精幹的騎兵確實要耗費大量的國家資源。

看到有人黑明朝,就想問一下,在當時有比明朝強大的國家嗎?

明朝曾經確實有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但是到了中後期,國家卻放棄了這一軍種。直到袁崇煥的關寧鐵騎出現,彷彿成為了對抗後金軍的主力。騎兵在封建王朝時期,尤其是反擊遊牧部落進攻確實是一大優勢,騎兵軍種在配備上,明朝所使用的火器給蒙古各部落確實帶來較大的傷亡,也贏得了一系列的戰爭。但是之後明朝的國家軍事戰略由進攻轉向了防守,騎兵轉向了長城。所以到了明朝中後期就不再出現大規模的騎兵部隊。

明朝騎兵所向披靡,為何消失不見?

在2000年的封建王朝史上似乎除了秦國能擁有10萬以上的騎兵部隊,之後的漢朝和明朝也很難達到這一高峰數字,倒不是說沒有王朝保有的騎兵數量超過十幾萬的,而是在超過之後,國家財力無法支撐,反而導致軍隊訓練以及軍事作戰質量的下降,甚至財政吃緊及崩潰。所以在既能保證優良素質的騎兵又能夠保證國家經濟不出問題的情況之下,似乎只有秦國保有的騎兵部隊數量最多。

明朝騎兵所向披靡,為何消失不見?

明朝初年確實有大規模的騎兵,而且戰力強悍,多次北伐都是騎兵先行,而且從東到西每一個軍事重鎮都有數萬騎兵駐紮,明朝初年也動用了幾乎全部民力鼓勵民間養馬。大明的馬匹保有量達到了百萬的量級,當然並不是說這100多萬的戰馬全部能夠用於騎兵的建設。畢竟並非只要是馬就能做騎兵的。但是從中優中選優,明朝的騎兵力量也不可小覷。明朝前期之所以保有大規模的騎兵部隊主要是為了北伐,與蒙古騎兵正面對決。

但是經歷多次的戰爭,雙方互有勝負。

而且明朝也無力完全剿滅北方的軍事威脅,在進行大規模的軍事征服以及勝利以後都被迫退回了農耕線以南,沒能實現在蒙古的長期駐紮,自然也就無法完全消除北方的軍事威脅。持續的主動攻伐也造成了明朝內部的財政問題,所以之後的明朝政府和歷代皇帝都對北方遊牧部落的騎兵採取防守的手段,不再主動出擊。

明朝騎兵所向披靡,為何消失不見?

明朝的騎兵就在這一戰略轉變的前提下,逐漸消失。

而對於保養一隻碩大的騎兵部隊而言,修建長城確實可以做到以逸待勞,而且成本僅為保有騎兵的三分之一。而且長城建立之後僅發動當地或者是部分移民就可以自給自足,不再需要中央財政的持續投入與支援。於情於理,明朝政府都沒有理由繼續保有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而放棄長城的建設。但是在幾個重要節點上依然保有騎兵。

其中我們剛才所說過的關寧鐵騎就是如此,這騎兵很有名。而且也實現了與八旗部隊正面對決而勝利的輝煌戰果。但是對於腐敗的明朝政府而言,即便有了這一隻強兵也無法彌補政治上的混亂與失敗,以及經濟上的崩潰。其實明朝末年即便處在多事之秋但是明朝依然不缺戰馬和戰士。並非是因為國家的兵力疲弱而導致的亡國。明朝缺的地方恰恰是一個王朝能夠復興的核心。

明朝騎兵所向披靡,為何消失不見?

明朝滅亡與滿清入關都並非因為明朝放棄騎兵建設而導致的。

長城防線依然管用,只是防守長城的人,不復存在。明朝在戰場上打不過女真,在朝堂之上又全是黨爭,經濟社會危機不斷加深農民起義爆發不斷。即便保有了這些騎兵也無法按時給足糧餉。而騎兵反而也會嚮明朝的其他步兵一樣投入到農民軍當中,反過來進攻明朝官軍,如此不是搬石砸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