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兵半天下?從募兵制度,淺談古代浙兵的發展歷程及影響

遠古時代,為了抵禦野生動物的侵襲,身強力壯的男人們就扮演了“兵”的角色,隨著氏族的發展,國家的建立,形成了一個個或大或小的利益集體,而為了保護利益,同時從別人處搶得利益,就需要有一支能守能防的團隊,這個團隊就是所謂的“兵”。

浙兵半天下?從募兵制度,淺談古代浙兵的發展歷程及影響

有兵權就有了話語權,可見,正如孫子所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但古代的募兵制度卻不是一朝形成的。

一、古代募兵方式

在沒有正式形成軍隊之前,為保護利益,利益團體抵禦外敵是靠群起而攻之,誰強壯誰就上,誰能打誰就當領袖。跟動物作戰,可以靠蠻力,但與人作戰就需要策略了,於是募兵方式發生了變化,開始有計劃、有標準地進行遴選。

可是,這個過程是漫長的,而且多種募兵方式在新中國建立前是一直並存的,只不過是有了主次之分。

浙兵半天下?從募兵制度,淺談古代浙兵的發展歷程及影響

剛開始以抓壯丁為主,在大街上抓到誰誰就去當兵,所以,經常有人消失數十年後又與家人團聚的情況發生;到北魏時期,規定每戶必須出一名男子上前線,因此有了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

後來,雖然有了募兵制,規定了當兵的年齡、身高等,但這期間一直存在著戰俘補充到軍隊當兵的方式,那時候間諜事業不發達,沒有“潛伏”,也不怕降兵反戈,像曹操收用了投降的十多萬黃巾農民軍為“青州軍”,清朝也將明朝的俘虜兵改編為綠營兵等。

不管哪種募兵方式佔主導,統治者一直在探索制度化的募兵方式,不同的朝代雖規則不同,但也有其共通性。

浙兵半天下?從募兵制度,淺談古代浙兵的發展歷程及影響

二、古代的募兵標準

募兵制不同於府兵制,全民皆兵,而是國家招募職業軍人,由國家提供軍餉和裝備,同時,還要接受專門的訓練,執行作戰任務。

1。過政審

既有制度,有規則,那就不是誰都能當兵的,首先要過的就是政治關,也就是政審。

丟了一個釘子,亡了一個國家的故事眾所周知,而兵就是軍隊的那一顆釘子,所以,想要當兵,身家就必須清白,因此,當兵之前,必須向徵兵處報告家族裡的情況,家族裡不能有犯罪的情況發生,如果不如實上報,一旦被查出來,是會有牢獄之災的。

浙兵半天下?從募兵制度,淺談古代浙兵的發展歷程及影響

其次就是要對軍隊忠誠,這個標準其實無從考察,只有當兵之後或遇到戰事的時候才能加以考驗,再者,將軍也不是無所作為的,於是,他們把軍隊五人編為一伍長,二十人為什長,這種方式除了作戰的需要之外,也是為了方便管理,有一人作戰時投機取巧或叛敵的話,其他人都會被連坐,所以在一個伍長裡的兵會相互監督,無從選擇地忠誠於自己的部隊。

2。過身高關

在古代,還沒有測試體能的科學標準,於是可視的身高成為募兵的主要方式,但不同的朝代對身高的要求是不一樣的。

漢朝以騎兵為主,對士兵的身高要求不高,一般最低身高是四尺五寸,也就是150釐米左右;

而到了宋朝,隨著經濟發展,社會越來越穩定,人的身體素質也越來越好,而且宋朝缺少養馬之地,以步軍為主,所以,身高越高,對作戰越有利,於是,宋朝規定徵兵的身高標準在五尺二寸至五尺八寸之間。

浙兵半天下?從募兵制度,淺談古代浙兵的發展歷程及影響

而到了金代,主要以弓弩手為主,持重兵器就要求士兵“人高馬大”,所以,這時要求士兵的身高就達到了六尺。

3。過技能關

作戰是一項體力活,不僅需要有長期作戰的能力,更需要轉移戰略物資,而且他們往往需要負重前行,像盔甲、刀劍、口糧等都需要士兵自己攜帶,像宋代的步人甲裝備,甲片由1825枚組成,它的總重量大約有30公斤,這樣的重量不得不要求士兵有強健的體魄。

除此之外,還要求招募來的兵有一定的技能,比如,會射箭,會打拳,雖然這些技能在入伍後會加以訓練,但如果剛入伍時就懂這些的話,就會被重用和提拔,比如,霍去病在年少時就善騎射,進入軍隊後自然會比旁人受重用。

浙兵半天下?從募兵制度,淺談古代浙兵的發展歷程及影響

三、浙兵興起的緣由

在明朝,軍備力量已經十分地強大,軍隊數量達到了270萬人,它主要的軍制是衛所制,跟隋唐時期的府兵制異曲同工,即自京師到郡縣皆設立衛、所,這些衛、所外統于都司,內統於五軍都督府。

也就是說,地方都有自己的武裝部隊,雖然有直屬上司,但卻很獨立。

在明朝中後期,邊患嚴重,急需兵力,衛所制就暴露出了弊端,因此,地方軍隊開始野蠻生長,而被倭寇們稱為噩夢的以戚家軍為代表的浙軍登上了歷史舞臺。

浙兵多來自處州、紹興、金華、台州等府,在嘉靖御倭中,經戚繼光募練併入援福建剿倭而聲名鵲起,以至於在後來有“浙兵半天下”之說。

浙兵半天下?從募兵制度,淺談古代浙兵的發展歷程及影響

1。玉碎將軍戚繼光

有一個用來形容戰爭結局的詞語,使用得非常頻繁,那就是玉碎,而日本人遇到戚繼光就是遇到了粉碎機。

戚繼光在嘉靖年間共歷十三戰,每戰的玉碎率高達百分之八十以上,而戚家軍的傷亡最大的才六十九人,如此赫赫戰功,戚家軍成為日本倭寇的噩夢。

戚繼光本是武舉人出身,“庚戌之變”後,朝廷為了加強邊境的防務,從山東、山西等地調集軍隊留守邊界,而已開始嶄露頭角的戚繼光自然在調配之列,而他的志向“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也在顛沛流離中得以實現。

浙兵半天下?從募兵制度,淺談古代浙兵的發展歷程及影響

當時,在一次不體面的龍山之戰後,戚繼光要求練兵,於是胡宗憲給了他三千浙兵,於是,他用地獄般的訓練方式,練出了一支戰無不勝的戚家軍。

在歷史上,能用自己的名字命名的除了岳家軍之外,就是戚家軍了,可見這支隊伍的厲害,但如果僅僅這樣就能成功,那戚繼光的事蹟也不值得歷代傳頌了。

有一次,他的這三千兵在一次抗倭的實戰中潰敗了,戰敗對他的打擊不小,但戚繼光並不氣餒,他在一次體察民情中,發現義烏一次有三萬人之多歷時四個月的鬥毆,這次鬥毆讓他發現了新大陸——原來義烏人是天生的兵種。

浙兵半天下?從募兵制度,淺談古代浙兵的發展歷程及影響

於是他訓練義烏兵,而這支義烏兵,打了長沙之戰、林墩之戰、平海衛之戰等十多次戰役,每次都大獲全勝,甚至做到了零傷亡。

從此,戚家軍名揚天下,之後,戚家軍不但保衛自己的家鄉,還被朝廷多次徵調去支援外省,於是更是大大地提高了浙兵的聲名。

2。浙兵聲名鵲起

浙兵雖是為保衛家鄉而生,但它輝煌的戰績註定它要被朝廷所重用,於是福建倭患在嘉靖三十七年開始日趨嚴重後,調往支援數量最多的就是浙兵。

浙兵從不負君,一舉肅清了福建的倭患,從福建到薊遼,從薊遼到廣東、從廣東再到廣西,神州大地處處有浙兵的影子。

打完仗之後,浙兵還在各地鞏固當地的國防,提高部隊的戰鬥力,於是南征北戰又勝多負少的浙兵成為了朝廷的主力軍,聲名鵲起,就有了“浙兵半天下”的說法。

3。“浙兵半天下”的不利影響

浙兵的到來雖然為保一方安寧帶來了利好,但這種利好只是眼前的、暫時的。

一則因為浙兵聲名在外,官晌自然高,於是給當地造成了財政負擔;

浙兵半天下?從募兵制度,淺談古代浙兵的發展歷程及影響

二則大量的浙兵外調,浙江一帶缺乏青壯的勞動力,這就出現了土地荒蕪,水澇嚴重的現象,於是浙江成了“疲省”;

三則是因為隨著長年的征戰,浙兵的戰鬥力開始下降,而招募計程車兵數量越來越多,兵種良莠不齊,紀律渙散;

而最重要的一點在於,訓練浙兵的最初目的是抵禦倭寇,大多是海戰,但各地的作戰特點不一樣,北方多是步兵或騎兵,於是浙兵的優勢屬於“曇花一現”,速戰速決還行,長期作戰,就有些捉襟見肘了,因此,地方官員包括浙江都要求停止調募浙兵。

四、結語

兔子中槍後還能從獵狗的追逐下逃生,區別在於兔子是為了活命全力以赴,而獵狗是為了吃頓飽飯盡力而為。

浙兵也是,最初為了保衛家鄉,保護家人的生命,經歷了嚴苛的募兵規則,又經受住了部隊地獄般的訓練,才練就了一身所向披靡的本領,於是聲名鵲起,人人倚靠。

浙兵半天下?從募兵制度,淺談古代浙兵的發展歷程及影響

然而,最後,身家性命沒有了威脅,家人也安然無恙,打仗的驅動力不再是生命而是吃飽飯時,戰鬥力也就隨之下降了,因此浙兵雖盛極一時,為大明立下赫赫戰功,但最終還是歸於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