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炯明和曾國藩的募兵之法

陳炯明的募兵之法是要連人帶槍一起來,與曾國藩的募兵之法有相似之處。曾國藩先任命高階官員,由高階官員再去任命低階官員,低階官員再去招募士兵。在招募士兵時,曾國藩還在其中尋找誠實吃苦的,以應其忠心為國的思想。

陳炯明和曾國藩的募兵之法

陳炯明募兵之法基本上是曾國藩的升級版。為了快速增強戰鬥力,在援閩粵軍建設中,陳炯明要求募兵募將時要有人還要有槍。而民國初有人有槍的都不是等閒之輩,陳炯明透過特別的軍官專賣,短短時間就募得了十營二千人的兵力。而且這些兵力是能夠直接投入戰爭而不必再經訓練的。

曾國藩募兵後,新軍必須經過訓練才能上陣,在成長速度上較慢,但忠誠度強,而且很多軍器也由多由總部分配,下級軍官的能動性不強,所以整個軍隊只服從曾國藩一人。

陳炯明的募兵之法,能迅速提升軍隊戰鬥力,培養一支狼性隊伍。但因為其過於注重物質(槍越多,官越大;人越多,權越大),使各個部隊長官都有一種天然的趨利避害心理,並且助長司令官的權力,導致驕兵悍將的出現而陳炯明又難以制約。

陳炯明和曾國藩的募兵之法

粵軍湘軍對比,湘軍內部較為團結,全軍只聽命曾國藩。而粵軍在其初建時,孫中山也參與其中,並多為粵軍籌款以及開展相關政治工作。粵軍基本是雙重領導機制(陳炯明總司令,孫中山政委)。結果後來粵軍分裂時,軍方多傾向陳炯明,而政方多傾向孫中山,並由此成就了蔣介石這顆新星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