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恩令”為什麼能被稱為中國古代史上的最強陽謀?

推恩令是漢武帝時期的特色產物,是皇帝為了避免諸侯王權力過大威脅朝廷,防止出現漢景帝時期“七國之亂”而頒佈的一項重要政令。

它名義上是皇帝允許諸侯王“推私恩”將所轄土地分給子弟,實則是統治者為了加強中央集權而想出的一個餿主意。

“推恩令”為什麼能被稱為中國古代史上的最強陽謀?

由於皇帝廣施恩典,諸侯王原本只有嫡長子繼承王爵及土地變成了所有的兒子都享有繼承權。並且皇帝還會給這些人封侯,所以諸侯王的次子、么子等等對這個政策可謂欣喜若狂甚至感恩戴德。毫不誇張的說,如果哪個諸侯王不同意實施“推恩令”,估計在家族內部都要打起來了。

《史記》:願陛下令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願,上以德施,實分其國,不削而稍弱矣。

為了防止內部亂成一團,所以諸侯王都是鼻子一捏,被迫感謝皇帝的“雨露均霑”。而且推恩令裡還有一條就是

新封的侯,不再受王國統治,改為受郡縣統一管理。

這其實就是變相的削弱了諸侯王的權力。試想下,幾代人下來,諸侯國是越分越小,最終小到什麼程度呢?史料記載,“大國不過十餘城,小國不過數十里。”這樣的諸侯還能掀起什麼浪花來呢?

所以說,“推恩令”的確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最強陽謀,甚至說是千古奇謀也不為過。它是統治者釜底抽薪的絕招,讓人心中咒罵皇帝無恥的同時,表面上還得笑著接受。那為什麼漢武帝非要出“推恩令”這種冷刀子呢?其實還是漢高祖劉邦惹下的禍端。

“推恩令”為什麼能被稱為中國古代史上的最強陽謀?

自劉邦打敗項羽建立大漢朝後,論功行賞,分封了不少異姓諸侯王,比如齊王韓信等等,但能善終的沒有幾個。後來劉邦病逝,漢惠帝劉盈即位,但他性格柔弱,呂太后把持朝政,於是再次大肆分封孃家人。最終這些分封的呂氏諸王,在太后病死後想要改朝換代,在“諸呂之亂”中被劉姓宗室及其支持者斬殺殆盡。也就是從此時起,大漢江山才徹底姓劉。

七國之亂

代王劉恆從哥哥漢惠帝手裡接過江山後,他十分清楚自己是因為呂氏作亂才被推出來做皇帝的,而依靠的就是劉氏諸侯王。所以他對幫助過的諸王都是採取拉攏,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也就是不敢跟他們翻臉,就這樣,漢朝在文帝手中開啟了“文景之治”。但由於文帝對諸侯王的無視,也導致了漢景帝時期,他們的權力十分大,其中以吳王劉濞勢力最大。

“推恩令”為什麼能被稱為中國古代史上的最強陽謀?

漢景帝即位後,沒有采用父親那一套,他將諸侯王的威脅看的很重,甚至到了如鯁在喉的地步。據記載,吳王劉濞私自鑄錢,又煮鹽販賣,為了積蓄力量,他還招納逃犯,謀反之心越來越顯露出來。最終景帝採取晁錯計策,開始削藩,減少諸侯王的封地,就從劉濞開始。

這劉濞本來就對漢景帝耿耿於懷,因為漢景帝做太子的時候殺了他的兒子。原來景帝還是太子的時候,吳國劉濞長子劉賢進宮朝聖,兩人一起喝酒下棋。剛開始兩人交談還算愉快,但劉賢生處民風彪悍的吳國,性格自然是爭強好勝,所以兩人棋盤上起了爭執,雙方產生言語衝突,景帝一氣之下將棋盤砸向劉賢,不料劉賢竟當場身亡。

劉濞心想,我兒子被你弄死了,我還沒跟你算賬。現在你又想要搞走我的土地,新仇舊恨一起算!劉濞不肯束手就擒,於是便聯合其他六個諸侯王,以清理奸臣晁錯為由,開始了叛亂,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七國之亂”。

《漢書》:漢廷臣方議削吳,吳王恐削地無已,因欲發謀舉事。

漢景帝也沒想到劉濞反應這麼激烈,直接造反,讓他有點措手不及。於是他想要息事寧人,便殺了晁錯。本以為這麼做能解決問題,沒想到換來的卻是疏遠。吳王的狼子野心在於皇位,甚至說要稱東帝,跟朝廷分庭抗禮。

“推恩令”為什麼能被稱為中國古代史上的最強陽謀?

雖然七國聲勢浩大,但是從戰況來看,就是一群烏合之眾,景帝派周亞夫三個月便將其擊敗。也正是此刻起,漢廷的力量遠遠大於地方諸侯王,這些藩王再也沒有能力發起動亂。既然地方諸侯王不足為慮,那為何漢武帝還要頒佈“推恩令”呢?

一、其實漢武帝這麼做還是為了防止幾代後,地方諸侯王再次壯大。

簡單來說,不削藩,就看著諸侯王們慢慢做大做強,削藩了就要做好打仗的準備。為了兵不血刃的方法,就是在敵人內部瓦解統一戰線,將矛盾轉嫁到諸侯王內部。通俗來說,好比現在分房子一樣,子女們打的不可開交,把侄子、外甥也拉進來,在加一把火。這樣諸侯王就只能自顧自的救火,就沒有精力想著造反那點事。

二、還有就是他一直心心念念要攻打匈奴,必須要確保全國風向標一直。

從史料記載來看,漢武帝在位54年,打匈奴就整整打了44年。之所以打匈奴能堅持這麼久,“推恩令”功不可沒。因為他需要將漢朝內不穩定的因素統統消滅!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全國的戰備物資能儘快籌集號,攻打匈奴的號令也能快速推進下去。事實證明,漢武帝的推恩令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推恩令”為什麼能被稱為中國古代史上的最強陽謀?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漢朝以後也有很多諸侯王叛亂,但是皇帝都沒有實行推恩令這種令人無法拒絕的手段,這是為何呢?其實每個朝代的開國皇帝都會為子孫考慮。比如明朝也有藩王制度,但是朱元璋就明確規定了,無皇帝詔令,藩王不得離開封地,就是對藩王的一種約束。一旦發現,那就以違反祖訓下獄了。

所以說,推恩令能實施的重要前提,是周亞夫平定了七國之亂,將刺頭的最強幾個諸侯國打趴下了,否則,諸侯國的王侯們不會就這樣坐以待斃的。此外諸侯王都知道這是慢性死亡,他們也都知道後果,但也沒轍,雖然明白,這是削弱自己的軟刀子,卻被兒子們的利益牽制,而無法反抗。

分家產的手段真是高明,皇帝讓你一碗水端平了,不然都不用等著皇帝來削藩,這點家業就被兒子們給搞完了。從此以後,各諸侯國逐漸衰落,直至徹底消失,確實是歷史最高明的陽謀,簡直是妙不可言。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其實就是團結大多數,打擊一小撮。

“推恩令”為什麼能被稱為中國古代史上的最強陽謀?

然而劉氏宗親的諸侯王權力矛盾解決了,但是也造成了外戚無人掣肘,失去了制衡的力量,最終導致王莽篡漢事件的發生,其實也是推恩令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