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匈百年戰爭(上):漢朝從屈辱求全到主動出擊

戰國末期,中國北方的蒙古高原上崛起了一個少數民族——匈奴,其政治中心單于庭位於漠南的頭曼城。

為了阻止匈奴南侵,趙武靈王曾在陰山南麓修築長城,但不久後就被匈奴突破,並佔領了河套地區。

漢匈百年戰爭(上):漢朝從屈辱求全到主動出擊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於公元前214年派遣蒙恬統軍40萬北擊匈奴,並收復了河套地區。

到了公元前209年,匈奴太子冒頓殺父自立為單于。自此,匈奴在一代雄主冒頓單于的帶領下,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

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匈奴則趁機奪取了河套地區。此後,匈奴多次襲擾中原北方的燕郡和代郡。

公元前200年,匈奴趁漢王朝根基未穩,大軍南下突然包圍了幷州的馬邑城,緊接著又南侵太原。

漢高祖劉邦親率32萬大軍北上反擊,一直攻到平城。結果反被三十多萬匈奴大軍一夜間包圍在平城以東的白登山上。最後還是在謀士陳平的計策下才得以脫身,此後幾十年裡漢朝都奉行著屈辱的和親政策,並在軍事上採取守勢。

漢匈百年戰爭(上):漢朝從屈辱求全到主動出擊

冒頓單于

漢廷與匈奴之間的第一次大戰以漢朝的失敗而告終,一部分原因是漢初剛剛結束了秦末亂世,百廢待興,實力不逮。

但更主要的是,當時漢軍完全不適應機動性極強的騎兵作戰方式,一夜之間將三十萬大軍包圍起來,這對當時的漢軍來說是難以置信的。

自此,漢朝在惠帝、呂后與文、景兩帝時期都奉行與民休息的治國方針,大力恢復生產力。

而在軍事方面,漢朝開始重視騎兵作戰方式,在全國範圍內養馬。漢文帝時,朝廷規定每家農戶要養馬一匹,以資軍需。

而匈奴方面則佔領了河西走廊,又征服了西域,從正北和西北兩個方向對中原形成包圍之勢。

和親政策使得漢匈雙方沒有爆發大規模戰爭,但小規模衝突從來都沒有停止過。

從公元前180年開始,匈奴騎兵就頻繁地對長城以南地區進行擄掠襲擾,而漢軍也在堅決反擊,使戰線基本上穩定在西北邊境線上。

但是自從漢武帝時期開始,攻守情形就不同了。少年天子無法容忍屈辱的和親政策,因此對匈奴作戰就成了漢武帝心中的第一要務。

在軍事上,加強騎兵部隊的建設,修築軍事要道;在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實行“推恩法”以削弱地方勢力;在經濟上,實行鹽鐵官營以進一步充實國庫。

於是從元光六年 (前129) 起,漢武帝展開了大規模對匈作戰,漢軍深入匈奴境內,對匈奴實施嚴厲的打擊。

經過漠南、河西兩大戰役,漢軍收復了河套地區地區並佔領了河西走廊。

漢匈百年戰爭(上):漢朝從屈辱求全到主動出擊

但是漢武帝還是不滿足這樣的戰果,因為漠南、河西兩戰只消除了匈奴右部的威脅。東北的匈奴左賢王部和漠北單于本部的實力尚存,因此他希望可以發動一場深入漠北的大戰,徹底殲滅匈奴主力,從根本上消除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