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為何要將犯人發配寧古塔,並給披甲人為奴?披甲人是何身份?

經常看清宮劇的讀者,對這麼一個場景定不會陌生,每當朝廷查出貪官汙吏時,在懲罰貪官時,坐在正大光明殿上的皇帝,就會對著群臣威風凜凜的說道:“來啊!將xxx流放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永世不得入關”。

“寧古塔”、“披甲人”,這二個詞恐怕是清宮劇中在出現懲罰貪官汙吏場景時,皇帝口中所用到的最為頻繁的懲罰貪官的刑罰,僅次於斬首示眾 、滿門抄斬。

寧古塔在哪裡?

寧古塔,雖帶塔字,可並不是說它就是一個塔,實際上它是一個地名,指的是今中國境內,圖們江以北,松花江以南,牡丹江流域的廣袤地區,及今俄羅斯境內,日本海以西,烏蘇里江以東的部分地區。

“寧古塔”,滿語是“”。關於此地名的由來,現在尚未有定論,是眾說紛紜。有“六個”之說,清代吳臣在《寧古塔紀略》一書中說:“雖以塔名,實無塔。相傳昔有兄弟六個,各佔一方,滿洲稱六為‘寧古’,個為‘塔’,其言‘寧古塔’,猶華言‘六個’也”,據吳臣所說,古代這片地區被六個兄弟所佔據,而滿族稱六為“寧古”、個為“塔”,故得名“寧古塔”。

清朝為何要將犯人發配寧古塔,並給披甲人為奴?披甲人是何身份?

有“六坐”之說,清代方拱乾在《絕域紀略》一書中說:“相傳當年,曾有六人坐於阜。滿人呼六為寧公,坐為特,故曰寧公特,一訛為寧公臺,再訛為寧古塔矣”,據方拱乾所說,相傳這片地區曾有六位仙人在此坐過,而滿人稱六為“寧公”,“坐”為“特”,故此地被人稱為“寧公特”,但是隨著時間的逝去,以訛傳訛,最後就變成此地的地名就變成“寧古塔”。

除了“六個”、“六坐”之說,關於“寧古塔”地名的由來還還有 “六子”、“六部”、“六塔坦”等說法,這些說法大概的意思就是這片地區曾居住著六戶滿族人,故得名。

為什麼清代要將犯人流放寧古塔?

首先,我們都知道犯人之所以要被流放寧古塔,就是因為他犯了法,要懲罰他,故才會被流放。而在清代,流放寧古塔之罪是僅次於凌遲、斬首的刑罰,比一般的流放之刑還要重些,就是說會被流放寧古塔的就是被清廷認定是罪大惡極的主。試想,既然是被清廷認定是罪大惡極的主,那他被流放到寧古塔,肯定就不是讓他去享福的,肯定是讓他去受折磨的,受懲罰的。

而寧古塔的環境,恰恰就能滿足清廷想要懲罰這些被認定是罪大惡極的罪犯的想法。寧古塔常年處於冰封狀態,天氣十分寒冷,王家禎在《研堂見聞雜錄》一書中就曾說過:“寧古塔,在遼東極北,去京七八千里。其地重冰積雪,非復世界,中國人亦無至其地者”,它位於遼東的最北端,離京城最起碼也有八千里,常年冰封,重冰積雪,對於常年生活在南方的王家禎來說,這根本就不是人生活的地方。

清朝為何要將犯人發配寧古塔,並給披甲人為奴?披甲人是何身份?

清初詩人吳兆騫在給母親的信中說過:“寧古寒苦天下所無,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風如雷鳴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陰雨接連,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盡凍。雪才到地即成堅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寧古塔的天氣是反覆無常,極其惡劣,一月到四月是經常下暴風雨,五月到七月是陰雨連連,八月就開始下大雪,九月就呈現出冰雪連天的狀態,雪一落到地上就成堅冰,一眼望去皆是白雪茫茫。

從被流放到寧古塔的文人對於寧古塔環境的描述來看,寧古塔的環境是極為惡劣的,尤其是對於來自南方的人來說,這環境就更是惡劣,就根本不是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正如清代文人方拱幹所說:“人說黃泉路,若到了寧古塔,便有十個黃泉也不怕了!”。寧古塔的環境在多數眼裡就是如同地獄一般,讓人感到懼怕。

其次,寧古塔是滿族先民肅慎、挹婁等民族的主要生活地,也是清朝皇族的老家,《寧古塔紀略》有言:“東門外三里,有林名‘覺羅’,即我朝發祥地也”,寧古塔舊城東門外三里,有樹林,名為覺羅,被視為是後金開國皇帝努爾哈赤的龍興之地。因此,清帝為以示其祖上的榮耀,就有意地將寧古塔作為被視為罪大惡極的罪犯的流放之地,讓他們在寧古塔為奴為婢,在這裡開荒種地,修橋築路,替清朝皇族改變老家的面貌,為當地滿人當牛做馬,淪為家奴。

而事實上,當時有很多被流放到寧古塔的罪犯,他們多是反對清朝統治的漢人,比如文人金聖嘆、詩人吳兆騫、思想家呂留良等等,他們皆是因被清廷認為是反對清朝的統治而被流放到寧古塔的。清廷將他們流放寧古塔的目的很明確,那就是既然你反對我清朝的統治,那我就讓你去我滿洲的老家寧古塔終生為奴為婢。

清朝為何要將犯人發配寧古塔,並給披甲人為奴?披甲人是何身份?

“與披甲人為奴”的披甲人到底是什麼身份?

剛才我們也說了寧古塔是滿人的祖地,是龍興之地,因此清廷對這個地方是很重視的。但是,我們也說了寧古塔的環境很是惡劣,是常年處於冰封的狀態,這樣的環境對於已經進入關內那錦繡河山的滿人來說,已經是不能夠再忍受的了,誰都不想再待在這苦寒之地,因此當時多數滿人都遷往關中生活,寧古塔已無多少滿人。

可是,寧古塔畢竟是龍興之地,清廷不能,也不會放棄這祖地的,於是在滿人不願在此鎮守的情況下,清廷就讓其他人來鎮守此地,而這些人就是所謂的“披甲人”。

清代的披甲人多是在戰爭中投降滿族的降兵,民族不一,或漢族,或朝鮮族,或蒙古族等,因是投降過來的,所以他們的地位較俘虜過來的奴隸要高,但是較之八旗旗丁卻要低上一些。當時清朝入關後,他們就多會用披甲人來幫助自己鎮守邊疆。

而因披甲人世代鎮守多為苦寒之地的邊疆地區,難免就會產生一些不滿的情緒,誰不想去關內的花花世界去生活呢!於是,為了安撫這些披甲人,不讓他們生出異心,清廷就會經常將流放到寧古塔的犯人或其家屬分配給這些人為奴,讓他們隨意使喚,以此來穩定軍心。

簡單說披甲人在滿族人的眼裡雖然也跟奴隸差不多,但是因為清廷需要藉助他們來鎮守滿族人不願鎮守的苦寒之地,所以較之奴隸,清廷還是高看了披甲人一些,為了安撫他們,經常將罪犯或罪犯家屬發配給他們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