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退位前憤怒留下14個字,李世民嗤之以鼻,結果280年後字字應驗

唐朝的強盛始於“貞觀之治”,而開創這一盛世的皇帝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作為歷史上最有作為的皇帝之一,李世民一向被世人所推崇,認為他的成就不亞於秦皇漢武,是有資格穩定“千古一帝”的皇帝人選。

李淵退位前憤怒留下14個字,李世民嗤之以鼻,結果280年後字字應驗

不過,雖然李世民是位千年難遇的好皇帝,可民間有句俗語叫“人無完人”,李世民同樣有著自身的缺點。作為皇帝來說,李世民的性格可謂是十分完美,他用人不拘一格,甚至連曾經與他為敵的人,只要有真才實學,他都願意重用。比如曾經在玄武門中差點壞了他大事的薛萬徹,李世民非但沒有怪罪於他,反而多次邀請他出山,還把自己的妹妹丹陽公主嫁給了他。

當然,李世民身上最大的特點,就是他作為帝王來說,能充分認識到個人的不足之處,一生秉持帝王如玉良臣如匠的處世原則,善於納諫。同時他還善於從歷史中吸取教訓,那句著名的“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對後世帝王產生了深遠影響。

李淵退位前憤怒留下14個字,李世民嗤之以鼻,結果280年後字字應驗

李世民的性格特點註定他會成為一位偉大的帝王,在他的身上充滿著智慧、堅毅、果敢等一系列優秀品質。可有句話說得很好,凡事有得必有失,李世民在成為偉大帝王的同時,註定他將要失去一些東西,而這些東西也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那就是親情。在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以雷霆手段除掉了兄長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為自己奪取皇位鋪平了道路,可同時他也付出了親情的代價。

從歷史的角度來說,很難說參與玄武門之變的雙方誰對誰錯。或者換句話說,在至高無上的皇權面前,是非對錯這個問題可以說是不值一提,也沒有人會在意這個問題。正所謂成王敗寇,李世民勝利,那他就註定要登基為帝;李建成失敗,那他必然會成為朝廷賊寇。無論是李建成還是李世民,他們或主動或被動捲入這件歷史上最兇險的奪嫡之爭中,就註定沒辦法全身而退。

李淵退位前憤怒留下14個字,李世民嗤之以鼻,結果280年後字字應驗

在玄武門之變前,也許李世民的內心都還保留著一絲最後的親情,可他並非僅僅代表個人利益。無論是李世民的天策府,還是李建成的太子府,他們各自所屬的幕僚都不會坐以待斃。就算李世民不願意發動玄武門之變,那後面也有可能會出現別的變故,直到李世民和李建成中有一方徹底倒下。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固然有其必須這麼做的原因,在這一點上無論是誰都不能指責他。可是在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卻又做了一件事,這件事情成為了李世民一生最大的汙點,那就是他在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後,又下令將他們的兒子全部處死。李建成和李元吉各自都有五位兒子,這些人都是李世民的親侄子,而李世民卻毫不猶豫地將他們全部處死。

李淵退位前憤怒留下14個字,李世民嗤之以鼻,結果280年後字字應驗

在李世民眼中看來,斬草除根是必須要做的事情,如果不把這些侄子處死,日後他們可能又會跳出來爭奪皇位。然而對唐高祖李淵來說,這是何其殘忍的一件事情,他在一日之內失去兩個兒子十個孫子,白髮人送黑髮人,這是任何人都不願意經歷的事情。可事情並非到此為止,李世民在除掉太子李建成後,又進一步逼迫李淵退位。

從李淵過往的表現來看,玄武門之變的發生,他本人要承擔很大一部分責任。正是因為他的猶豫不決,導致太子與秦王的衝突日漸嚴重,直至最後變成兩兄弟不死不休的局面。可以說,玄武門之變的結果是李淵最不願意看到的,然而他卻無能為力。尤其是當他得知十位孫子也被李世民殺掉之後,他的內心是崩潰的,所以在退位前,李淵憤怒地留下了14個字:“汝殺吾子孫,他日汝子孫亦復如是!”

李淵退位前憤怒留下14個字,李世民嗤之以鼻,結果280年後字字應驗

李淵的警告,李世民並不在意,也沒有放在心上,甚至在他內心對父親這種態度還是嗤之以鼻的。然而事實就是如此奇妙,李世民也沒有想到,李淵退位前的這句話280年後居然字字應驗。

自李世民之後,李唐皇室子弟飽受劫難,皇室之間的鬥爭時有發生,每一次都牽連了大批皇室子弟。先是武則天殘酷鎮壓李唐宗室,導致李唐宗室險些滅亡,尤其是在玄武門之變後280年,朱溫發動的白馬驛之禍,更是一日之間殺掉9位李唐皇室子弟,唐朝也因此而覆滅。

李淵退位前憤怒留下14個字,李世民嗤之以鼻,結果280年後字字應驗

李淵當初留下來的警告,後來幾乎全部都應驗了,可這並非是因為李淵能掐會算,而是因為他洞悉了皇室鬥爭的殘酷。只要皇位存在一天,這種鬥爭就永遠不會結束,皇子們為了登上皇位,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後來的“靖難之役”還有“九子奪嫡”都證明了這一點,由此可見古代皇室鬥爭的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