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臣有那麼難對付嗎?皇帝為何不找個機會,一劍解決問題?

“權臣”不是“拳臣”,朝堂也不是“拳擊場”!皇帝只有一把劍,權臣身邊可是劍戟林立,比如曹髦,劍是拔出來了,可惜根本砍不到司馬師身上,反而被司馬師的小馬仔成濟刺了透心涼。

權臣有那麼難對付嗎?皇帝為何不找個機會,一劍解決問題?

什麼叫權臣?他軍政大權一把抓,朝中的文武大臣,絕大多數跟他結成了牢不可破的利益鏈,他們唯權臣馬首是瞻,把聖旨當馬糞紙。少數的反對派,要麼噤口中立,要麼提心吊膽,甚至委曲求全。

很多數情況下,權臣甚至掌握了皇帝的廢立,乃至生死。皇帝抬眼四望,給他站崗執哨的侍衛、倒水洗腳的太監、傳遞文書的郎官,甚至陪他睡覺的嬪妃,十二時辰不間斷地把他的一言一行,彙報給了權臣。只要權臣願意,皇帝隨時駕崩。

那麼,權臣究竟是怎樣煉成的呢?

權臣有那麼難對付嗎?皇帝為何不找個機會,一劍解決問題?

權臣是如何做空“皇家股”的

每一個權臣的崛起之路不盡相同,但是做空“皇家股”的幾個必要條件都是相同的。

1。以忠臣的名義攫取權力

大多數權臣都被罵作奸賊、逆臣,可事實上,他們的起點,卻都是從忠臣開始,而且基本都是巴心巴肺的忠臣。正因為如此,他們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獲得了皇權和絕大多數政治力量的支援,也正是權力的集中,開啟了他的權臣之路。

權臣有那麼難對付嗎?皇帝為何不找個機會,一劍解決問題?

比如曹操,想當初為了反對董卓,賣空家財私募兵馬,比那些用公款討董的袁紹之流偉大一百倍。再比如王莽,他最初的理想就是當大漢王朝的“周公”。

2。靠統一戰線清洗異己

權臣變身政治核心,並展開對異己分子的清洗,這個階段是權臣蛻變的過程,也是皇權反擊的最後機會。麻煩的是,這是個黑白難分的階段,權臣身上的光環,往往讓皇權選擇支援權臣,助權臣迅速走向寡頭狀態。

比如霍光,他在與上官桀、桑弘羊的鬥爭中,得到了漢昭帝的鼎力支援,從而輕鬆打翻了漢武帝精心架構的政治三角,變成了霍光一手遮天。等漢昭帝清醒過來才發現,朝堂人人都舉起了“霍”字大旗。

權臣有那麼難對付嗎?皇帝為何不找個機會,一劍解決問題?

3。左手政權右手軍權

王朝的最大權力無非兩個,一是朝政決策大權,一個是軍事指揮大權,當這兩個大權都落入權臣手裡的時候,皇帝就是傀儡。

經過政治清洗,坐在關鍵崗位上的都是權臣的心腹,沒人會聽皇帝的。你可能說,皇帝就不能撤換嗎?當然可以,可是沒用。

換誰皇帝說了不一定算,就算換上皇帝心儀的人選,假如權臣不認可,基本上此人什麼也做不了,甚至成為權臣的靶子。在這種狀況下,估計皇帝提名換誰,誰都哆嗦不敢接任。

權臣有那麼難對付嗎?皇帝為何不找個機會,一劍解決問題?

又有人說,皇帝不是有兵符嗎?調兵幹掉權臣啊!其實沒有軍事決策機構(兵部、衛尉),和相關大佬們(尚書、太尉、大將軍)的行文,聖旨是無效的,光靠兵符都進不了軍營。通常情況下,權臣不光把持軍事決策權,軍隊重要的將領都是他的人。

還是以霍光為例,他本人是大司馬大將軍,二把手張安世是他的鐵桿,霍光的子侄、女婿們都在南北軍、羽林、胡騎任將軍,漢昭帝、漢宣帝根本潑不進去水。

到這時候,皇帝成了給權臣背書的橡皮圖章!

4。捏住皇權的七寸

權臣有那麼難對付嗎?皇帝為何不找個機會,一劍解決問題?

假如皇帝不願意當橡皮圖章怎麼辦?那就危險了,他可能分分鐘就被權臣幹掉!因為皇帝身邊的侍衛,和大多數服務人員,都是權臣的爪牙。

比如霍光,他的兩位女婿擔任衛尉,分別掌控未央宮和長樂宮皇城護衛。他的兩個侄子和兩個女婿任中郎將,負責皇帝的貼身護衛。此外,還有好幾個天天圍在皇帝身邊的子侄、女婿,充當侍中、給事中,可以說給皇帝來了個三百六十度全天候“護衛”。

難怪漢宣帝看見霍光,就汗流浹背。這時候,權臣稍不如意,一杯特製飲料就送到皇帝面前。比如少帝劉辯和他的母親何太后,比如元欽、宇文覺、司馬衷等等。

權臣有那麼難對付嗎?皇帝為何不找個機會,一劍解決問題?

皇帝就沒辦法雄起一下嗎?有,大概有四個辦法。

“皇家股”反彈的可行性探討

1。發動兵變幹掉權臣

東漢歷史上就發生兩起,皇帝透過兵變幹掉權臣的例子。一起是漢和帝利用宦官,在給竇憲的班師慶功宴上突然發難,捕殺了竇憲的黨羽,並最終逼竇憲自殺。另一起是漢桓帝即位後,也是利用宦官,捕殺了大將軍梁冀。

不過請注意,這種事件成功的機率很低,而且是有條件的。比如漢和帝、漢桓帝的成功,是基於竇氏和梁氏家族與外朝的矛盾,竇憲和梁冀並沒有真正做到一手遮天。同時宦官勢力作為東漢政治第三極,已經悄然崛起,他們是皇帝的忠實助手,所以皇權並不孤立。

權臣有那麼難對付嗎?皇帝為何不找個機會,一劍解決問題?

大多數情況下如曹髦,他剛一行動,訊息立刻就傳到司馬師耳朵裡,幾十個侍從構成的“討賊軍”,就跟小孩過家家差不多。

更主要的是,即便幹掉了權臣,皇帝依然不能解放,往往是前門驅虎後門迎狼,因為權臣也不是孤軍奮戰,通常有“備胎”。比如高澄被廚子暗殺後,他的弟弟高洋立刻接過權力;司馬師死後,司馬昭無縫對接。

2。拉攏盟友對抗權臣

這一條基本上要和第一條聯合使用,才能生效,從來不存在像題幹所說,皇帝單槍匹馬當荊軻的事。

權臣有那麼難對付嗎?皇帝為何不找個機會,一劍解決問題?

不過,這麼做其實風險很大,最終一定會演變成新權臣取代老權臣,換湯不換藥,皇帝還是小媳婦,婆婆換了一個而已。比如“接班”董卓的王允,再比如八王之亂中輪替的司馬王爺們。

3。坐等權臣自然死亡

第一種成功的機率很低,第二種“革命成果”往往被竊取,所以大多數情況下,皇帝更願意選擇最安全的方法——熬死權臣,比如漢宣帝。

雖然霍光死後,霍二代接管了他的政治遺產,但是“霍二們”顯然不具備霍光的能力,更不具備霍光的威望,漢宣帝採用挖牆腳的戰術,讓“霍二們”在進退維谷中安樂死。

權臣有那麼難對付嗎?皇帝為何不找個機會,一劍解決問題?

當然,這是一種賭博行為,萬一碰上能力出色的“霍二們”,期待就會化為泡影。不過,無論哪一種對抗權臣的方法,極少出現曹髦這種個案,更不可能有機會面對面拔劍對峙。

權臣為何總是不絕於史

有史以來,權臣幾乎伴隨皇權始終,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我們也不應該把權臣與奸臣劃等號,它的出現其實是帝制社會必然的產物。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皇帝和權臣所代表的利益不完全一致,權臣代表了部分士族集團的圈子利益,這個立場必然損害皇權利益。可是皇權作為政治架構的一極,又離不開士族集團的支援,雙方既相互支撐又相互制約,做不到消滅對方,好比指南針的兩個極性,在排斥中共存。

權臣有那麼難對付嗎?皇帝為何不找個機會,一劍解決問題?

比如漢獻帝與曹操,漢獻帝雖然痛恨曹操,但客觀講,沒有曹操這頭虎,他恐怕會被其一群狼撕碎。包括劉備在內,一個個都高呼“興復漢室”,可假如他們替代曹操,也絕不會比曹操“仁慈”。

但凡腦子清醒的皇帝,一定會認識到權臣所代表的勢力,絕不是用黑白兩個字就可以概括的,他自己的利益已經與權臣之間深深地交織在一起了,給對方一劍,有時候等於自宮!

權臣有那麼難對付嗎?皇帝為何不找個機會,一劍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