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亡於崇禎時期,可是在朱棣時期就埋下了禍根,禍根是什麼呢

我們知道明朝建國276年,亡於崇禎皇帝手裡。實際上在萬曆時期它已經有傾覆的危險,是張居正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革,延續了明朝幾十年的生命。可張居正的改革並沒有觸及到明朝的靈魂問題,比如財政徵收方式方法問題,漫長的九邊防守問題,黨爭問題。這些問題都給明朝統治帶了很沉重的危害。那麼這些問題是在什麼時候就有的呢,實際上在朱棣時期就埋下了禍根。

明朝亡於崇禎時期,可是在朱棣時期就埋下了禍根,禍根是什麼呢

朱棣一生有兩個心願,一個就是當皇帝,另一是在當上皇帝才有的,就是創造一個大大的盛世。他的一生都在征戰,當王爺時期保衛北方邊境一直在打仗,皇位也是靠著戰爭搶自己侄子的,當皇帝后五次北征元朝殘餘勢力,南征安南,可以說他一生都在戰爭中度過。當然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以及帝位的傳承,他還做很多事情。比如加強文官的力量,建立內閣,使他們在後來爭奪到了宰相的實權;建立由宦官擔任首領的東廠,使宦官成為朝中權力的一極;加上跟他起兵的靖難功臣,他們以後成為了與國同休的軍事貴族。這三方勢力在以後相互牽制,保證了後繼之君皇位的穩固。

明朝亡於崇禎時期,可是在朱棣時期就埋下了禍根,禍根是什麼呢

朱棣的一生有功勞也有過錯,從整體上對國家而言,他的功勞很大,比如在《明史》中就這樣描述他:“知人善用,表裡洞達,雄武之略,同符太祖”。說他雄才偉略,跟朱元璋很像。在朱棣的率領下,明朝軍隊五徵北疆,漠北塵清,元朝殘餘遠遁而去,四方賓服,有三十個國家朝貢。還有兩個小國的君主,來了之後,不想走,死在中國,最後還埋在了中國。在張廷玉著的《明史》中,朱棣也有過的,他的過主要是在登基之初大肆殺戮反對他計程車大夫。

明朝亡於崇禎時期,可是在朱棣時期就埋下了禍根,禍根是什麼呢

朱棣在當上皇帝后,一直在為實現創造一個大的盛世努力,他不斷地發動北征,鄭和幾次下西洋,宣揚國威。而這些動作也是為了向世人表明,他比朱允炆更有魄力,更像朱元璋,更適合當皇帝。也就是說他心裡一直有一個疑慮,就是朱允炆會不會突然冒出來,起兵跟他爭皇位。而當胡濙深夜在軍營中,告訴他朱允炆不會出來了,這消除了他的疑慮。而對於一個沒有憂患,心中那根一直緊繃的弦突然鬆了的人來說,他的生命也快走到盡頭。

明朝亡於崇禎時期,可是在朱棣時期就埋下了禍根,禍根是什麼呢

在朱棣生命的最後一年,1424年,他發動了第五次北征。蒙元首領阿魯臺在聽說朱棣又來了後,就早早率軍遠遁了。所以朱棣鋪了個空。一路上的顛簸勞累,朱棣終於病倒了,而且病情逐漸加重,在走到榆林時,就斷氣了。朱棣雖然死了,但是他給後繼之君留下了幾個遺產,一個是對遠方朝貢國有義務的帝國,一個在北方邊境上的有著漫長的九邊防線,一個有著不同勢力複雜的文官官僚機構和軍事組織,一個需要龐大規模漕運來維持的北京。這些都需要一個朝氣蓬勃的皇帝的領導和駕馭,可惜,朱棣的後繼之君中沒有這樣的人。

明朝後來的皇帝都是守城之君,他們沒有朱棣的遠大抱負,不能滿足國家發展的要求,不能給國家提供向外擴張的慾望和動力,不能解決財政問題和財富分配問題,國家自然要崩潰。因此,從這講,明朝在朱棣時期就埋下了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