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後期的三股勢力,清軍實力最弱,他們是如何平定中原的?

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並非是傳統的漢人王朝,而是由滿族建立的政權,他們早期生活在遼東地區,過著漁獵耕種的生活,整體的文明相對落後,發展起來的時間也有些晚,在明朝中後期,女真開始興起,後來努爾哈赤統一各部,建立了著名的後金,這也是清朝的前身。

明朝後期的三股勢力,清軍實力最弱,他們是如何平定中原的?

可一開始的清朝不僅很難被稱為是一個國家,更是不具備問鼎中原的能力,他們在遼東發展自己的地盤,很難突破山海關等地,一直到崇禎繼位,皇太極才第一次打到北京城下,可如果不是後來吳三桂主動獻城投降,他們還是不能順利入關。

明朝後期勢力分佈

在明朝後期勢力分佈,有三支力量是最強的,其中一個就是明朝政府,它們依舊是當時力量最強的;其次以李自成等人為主的起義軍,這些人主要都是各地的流民,由於災情選擇了造反,他們長期與明朝政府軍交戰,李自成也終於成了氣候,在陝西等地割據,與明朝政府分庭抗禮。

明朝後期的三股勢力,清軍實力最弱,他們是如何平定中原的?

最後就是滿族勢力,當時滿清的勢力與這兩股勢力相比,沒有太大的優勢,可他們還是笑到最後。

他們到底是如何平定中原的呢?

發展火器

最初的滿清軍隊還是以騎兵為主,可他們在遼東接受了不少的火器,在與明軍的戰鬥中,他們意識到了火器的重要性,就開始大力發展火器,透過海運等很多的途徑,讓自己的軍隊裝備越來越先進。

八旗軍除了作戰悍勇,騎射技術高超,他們對於火器的運用也是相當到位,各類火槍,火炮這類的輕重武器,能在戰場上有著極大的優勢,李自成等人的軍隊與他們相比,在裝備上就差了不少,缺乏足夠多的火力優勢。

明朝後期的三股勢力,清軍實力最弱,他們是如何平定中原的?

更難得的是,清朝的統治者對於火器也是非常重視,從皇太極等人,一直到康熙時期,他們都在國內外不斷挖掘各類的人才,為他們打造眾多的火器。後來人們對於清軍的印象,還是停留在原本錯誤的觀念中,認為他們就是靠著弓馬槍械,在冷兵器的時代,這些軍隊的裝備是有優勢的,可到了明末,這類的裝備就沒有優勢,火器先進的軍隊,就能在戰場上有著更多勝算。

注重人才

清朝在發展的時候,非常注重吸納各族的人才,比如像很多漢人,都在他們的麾下有著極大的作用,范文程,洪承疇這些人,都為清朝打天下立下了極大的功勞。而清朝在入關的時候,更是非常倚重漢人,比如以吳三桂這些人為主,他們手下的漢人軍隊,都是戰場上的主力,在對付明朝軍隊與農民軍的時候,這些漢人軍隊熟悉情況,也容易征服各個地方。

明朝後期的三股勢力,清軍實力最弱,他們是如何平定中原的?

靠著這幫漢人軍隊,他們才能順利佔據整個天下。而八旗軍隊的下滑更加嚴重,原本的人數就比較少,入關之後,他們的戰力更加低迷,到了康熙年間,皇帝都發現皇帝已經沒有什麼八旗軍隊可以用了,他們就依賴綠營的漢軍主力,清朝的軍事重心還是漢人軍隊,從早期一直到晚期,漢人軍隊對於清朝政權的作用都是非常大的。

滿人最大的缺陷,就是人數較少,也沒有足夠多的資源,要想征服統治這麼大的國家,就必須要依靠著更多的力量,比如漢人,還有其他族人的力量。清朝前期還是非常開放的,為了能取得政權,用了不少的人才,可後來他們就沒有這麼多顧及了,變得越來越保守,也很難再吸納其他民族的人才。

明朝內亂

清朝也把握住好的時機,他們沒有真正滅掉明朝,而是撿了一個便宜,當時的明朝內部缺乏穩定性,流民引發的暴亂不斷出現,這也給國家帶來了極大的損失,雖然國家集中大部分的資源放在了遼東,可還是沒辦法集中全國的精力,他們還要忙於平息內地的叛亂,對遼東的策略也就不斷改變,時而打時而和。

明朝後期的三股勢力,清軍實力最弱,他們是如何平定中原的?

女真就有了喘息的空間,他們可以一邊先解除背後朝鮮的威脅,另外一邊解決與蒙古的問題,處在遼東這樣狹小的地方,四面都是敵人,正面還要對抗強大的明朝,如果明朝要是集中全國的力量,他們確實很難應對,可明朝自身的問題就比較多,國內的問題實在太多了,他們必須要分出很多精力去應對國內的事情,沒辦法投入到遼東的戰場上。趕上這麼一個時候,也不得不說女真到了將要興起的階段。

物資充裕

明朝給了他們太多的機會,而明朝一開始對於遼東問題不夠重視,這就讓女真能漸漸發展起來,他們征服朝鮮,聯合了蒙古,還從明朝獲取了大量的物資,透過戰爭的方式,讓自己的國家頻繁得到物資的補給,從而能在遼東這樣的地方崛起,在歷史上很少有從遼東起家的政權可以統一全國的。

明朝後期的三股勢力,清軍實力最弱,他們是如何平定中原的?

有足夠的物資補給,就具備了成功的要素,清朝積極學習漢文化,彌補自己的不足,還不斷吸取各方的力量,他們的成功也必然的,不過要是沒有明朝的內亂,他們還真就很難入關,在兩國的長期對峙中,清軍在野戰中有著很大的優勢,卻被明朝的城防給困住,一直都很難突破對方的關寧防線。

即便是皇太極曾經帶兵打到過北京,他也沒辦法長期逗留,自己一次效能帶的人是比較少的,也無法持久作戰,因此明朝還是可以靠著自己的國力,耗死清朝,可崇禎的一系列操作,讓明朝原本還可以支撐的局面瞬間崩潰,大明從內部被瓦解,而明朝的延續政權,也做得不夠到位,可以說清朝統一天下是要好好謝謝崇禎皇帝,他的很多糟糕作為,都大大影響了國家的程序。除了各種盲目政策導致國家滅亡之外,他自己決定要殉國,卻沒有想過國家後面該怎麼辦,他沒有指定一個繼承人,這就導致明朝徹底瓦解。

明朝後期的三股勢力,清軍實力最弱,他們是如何平定中原的?

之後的南明政權,雖然丟失了北京,陝西等地,可論國土兵員都是有著極大的優勢,但在清軍面前也是節節敗退,說到底還是國家一直處在內鬥中。南明政權有很多王爺被擁立,沒有誰是真正的正統太子,因此內鬥不斷,唯一的精力都用到了這上面,自然就很難有什麼凝聚力,與南宋面臨的情況是比較相似的,可不一樣的是,南宋一直都能形成一個穩定的政權,國內沒有過多的繼承人之爭,而南明的皇子太多,可以繼位的人也太多了,這麼多人都去競爭一個位置,沒有幾個人是真心要對付清軍,甚至還有一些人與清軍合作,朝中黨爭還更加頻繁,南明的軍隊沒有太強的戰力,也沒有什麼抵抗的意志。

明朝後期的三股勢力,清軍實力最弱,他們是如何平定中原的?

他們的衰亡是無法避免的事情,清軍入關之後,各個地方都是分開抵抗,沒有一個統一的指揮,雖然他們面對的敵人比較多,但這些敵人各自為戰,自然就沒辦法給兵鋒正盛的清軍帶來什麼麻煩了。李自成的軍隊內部矛盾重重,派系林立,他們也沒有足夠強的凝聚力,因此清朝就抓住了這些機會,順利消滅了諸多的敵人。滿清內部也不是沒有問題,早期他們也是處在相對原始的部落聯盟中,很多事情都需要手下的旗主們一起商量,可他們原本處在弱勢的地位,為了要對抗外部的強敵,就必須要聯合起來,否則他們的國家很難在遼東立足,正是外部的壓力,讓滿清能把內部矛盾壓住,這也讓他們有了極強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