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麾下第一謀士荀彧,鞠躬精粹,為何下場淒涼?

東漢末年群雄四起,三國鼎立局面出現了,作為三國之中實力最強的曹魏陣營,大家應該有所耳聞,曹操作為曹魏陣營的一把手,他的能力是所有人可見的,他手下有一位叫做荀彧的,信很多人對於這個名字都不會感到陌生,畢竟在三國時期他是非常出名的一位謀士。可是在歷史上很多記載,都說荀彧是死在曹操的手中。曹操這個人求賢若渴,作為他的頂級謀士,荀彧晚年的結果到底是為什麼呢?曹操為什麼要殺他呢?

曹操麾下第一謀士荀彧,鞠躬精粹,為何下場淒涼?

荀彧字文若,然而名字這位聽起來與“文弱”同音的謀士,卻絕非人們印象當中的文弱書生。據《三國志?荀彧傳》介紹,在曹操進攻徐州之時,因為張邈、陳宮等人的背叛,正坐鎮兗州的荀彧就成了當時力挽狂瀾的定海神針。更令人稱道的,則是荀彧的另一表現。在這期間,豫州刺史曾攜數萬大軍兵臨城下,邀請荀彧一見,這自是試探其底氣和氣量。而荀彧這位一直以謀士身份居於曹操麾下的謀臣,竟不顧手下勸說,隻身下城與立場曖昧的郭貢等人見面。事實上,正是他的這一行為,震懾了叛亂諸將,以至於後者最終選擇班師回程。

曹操麾下第一謀士荀彧,鞠躬精粹,為何下場淒涼?

若他的這一表現只能說明其膽識,那麼他之後定計迎漢帝入許昌則可以說是為曹操曹魏政權贏得了寶貴計程車林支援,當時曹操曾經十分猶疑,是否要聽從屬下的意見,尊奉依然失勢的漢獻帝。“昔晉文納周襄王而諸侯景從,高祖東伐為義帝縞素而天下歸心。”荀彧對曹操的勸說,在《三國志》的記載中,幾乎佔據了整個荀彧志將近五分之一的篇幅。足見陳壽對於荀彧這項事蹟的重視。然而,為什麼這樣一位謀士最終卻在中年鬱鬱而終呢?這其實也和荀彧本身的性格有著密切的關係。

曹操麾下第一謀士荀彧,鞠躬精粹,為何下場淒涼?

雖然曹操在當世人眼中“名為漢相,實為漢賊”,然而在其一生中,並未真正稱帝。有人據此為曹操洗白,然而事實上,建安十七年,董昭等大臣就曾經密謀要上書獻帝,為曹操加封國公,並進九錫禮,然而此舉最終被荀彧制止(見《三國志?董昭傳》)在古代九錫之禮實則為臣屬篡位之必備手段和訊號,一旦有臣屬加封此古禮,也就意味著原先的政治格局將再起波瀾。然而這一切卻被荀彧連打帶消的制止了。

曹操麾下第一謀士荀彧,鞠躬精粹,為何下場淒涼?

“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這是當時荀彧用來制止曹操受九錫之禮時的勸告,他警告曹操,一旦其受九錫,那麼原本忠於漢室的大臣必然會站出來反對。此句圖窮匕見,直指曹操要害,《三國志?荀彧傳》載,當荀彧做出這番表態後,“太祖由是心不能平”。而這也成了曹操和荀彧兩人之間不可彌合的矛盾來源,對於曹操來說,獻帝不過是其掌控下的一面旗幟,用以封堵世人的悠悠眾口,即使尊其為君,也不過一木偶神像,立於殿堂之上罷了

曹操麾下第一謀士荀彧,鞠躬精粹,為何下場淒涼?

然而,令曹操沒想到的是,自己的第一謀臣卻真的篤信了自己原先的豪言壯語,道不同不相與謀,在這之後,荀彧幾乎淡出了曹操的核心權利圈子。即使是之後征伐孫權這樣的大事,後者也多以勞軍之事令其滯留。這個曾經參與了曹操幾乎所有重達決策的謀士,最終因言獲忌,憂鬱而死。

曹操麾下第一謀士荀彧,鞠躬精粹,為何下場淒涼?

曹操在經過了稱魏公之舉,便已經走上了日薄西山的道路,此後面臨的便是眾叛親離、內部不穩,最終使曹魏政權崩潰。而這一切荀彧在早年就已經有所預警了。他時常以高祖比喻曹操,但高祖並非沒有稱帝之心,可卻能夠以天下為重、察納雅言,最終天下歸心。不至不取正是荀彧希望曹操所能夠做到的。然而,曹操的性格和野心註定了他不及高祖,以至於晚年的霸業中衰,葬送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