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遺憾的3位皇太子,若是他們即位,或許能避開這3大災難

俗話說,皇帝愛長子,百姓愛么兒。在封建王朝,皇帝立太子無外乎四種標準:立長、立賢、立愛、立權。立長最為普遍,起始於周王朝的嫡長子繼承製,歷史上大多數皇帝將其奉為圭臬,正所謂“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史上最遺憾的3位皇太子,若是他們即位,或許能避開這3大災難

其目的在於維持統治階級內部的秩序,維持皇權的特殊性,如明太祖朱元璋立太子便是長子朱標,朱標死後又立皇太孫朱允炆。立賢,則是擇優而立,也是許多皇帝選擇立太子的標準,從理性層面講立賢不立長是最優選擇。

但在實際上,不利於維持皇權的獨特性和封建王朝的統治,一旦將“立賢不立長”當作立太子的標準,那麼皇子們都會自覺為“賢”,混淆皇帝的視線,從而覬覦皇位,歷史上,宋仁宗趙禎立長子為太子,長子不賢,被廢棄立賢能的趙曙為太子,這是歷史上少有的平穩交接的例子。

史上最遺憾的3位皇太子,若是他們即位,或許能避開這3大災難

立愛為太子則是皇帝一言堂的表現,動搖了封建王朝的穩固,例如漢景帝廢嫡長子劉榮為臨江王,冊立喜愛的劉徹為太子。立權則是外戚家族的力量過於壯大或是某位皇子的實力過於強大,皇帝迫不得已之舉,比如唐朝秦王李世民實力強大,透過玄武門事變逼迫父親李淵立自己為太子。

這樣看起來,太子表面風光無限,想熬成皇帝可不是件容易事。歷史上也有太多太子沒能熬成皇帝,否則,歷史恐怕就要重新書寫了。

史上最遺憾的3位皇太子,若是他們即位,或許能避開這3大災難

要說起讓人可惜的太子,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立的衛太子絕對算一個。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29歲的漢武帝才迎來第一個皇子,便是劉據。劉據的母親是衛子夫,當時並非皇后,因此為劉據是庶長子,地位並不高。

漢武帝還是立了劉據為太子,並且花費大量精力,將其作為繼承人。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漢武帝立劉據為太子。隨著漢武帝的兒子一個一個降生,漢武帝不再重視衛太子劉據,甚至忌諱他背後的外戚勢力。

史上最遺憾的3位皇太子,若是他們即位,或許能避開這3大災難

衛太子劉據背後站著誰?答案是驅逐匈奴的大將軍衛青,他是衛太子劉據的親舅舅,在廟堂的地位之高,可謂是一代柱臣,便是漢武帝也得禮待有加。

漢武帝劉徹本就是依靠外戚勢力被扶持為太子的,他需要依靠外戚勢力,但又害怕被外戚勢力左右。此時的漢武帝無疑成為一個矛盾體。為了平衡外戚勢力,他扶持霍去病制衡衛青。甚至在衛青時候,漢武帝利用江充等人打壓衛家,剷除外戚勢力。

史上最遺憾的3位皇太子,若是他們即位,或許能避開這3大災難

漢武帝一輩子都將外戚視作心頭刺,因此,衛太子劉據也成為了犧牲品。公元前31年,衛太子含恨而終。而之後的歷史,漢朝經歷了昭帝、廢帝和宣帝的三朝權臣之禍。我們不妨假設,如果衛太子劉據沒被廢除,這一段歷史是否會改寫?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國俘虜宋徽宗、宋欽宗。靖康事變後,宋高宗趙構臨危受命,建立南宋。宋高宗趙構膝下無子,只能立養子趙昚為太子,也就是後來的宋孝宗皇帝。宋孝宗立趙愭偉太子,趙愭卻英年早逝,宋孝宗只能另立第三子趙惇為太子。

史上最遺憾的3位皇太子,若是他們即位,或許能避開這3大災難

等到宋孝宗62歲時,膝下也只剩下趙惇,偏偏趙惇精神不太正常,又是個氣管炎,受到外戚和權臣蠱惑嚴重,荒廢朝政,鬧出內禪鬧劇,秦檜、韓侂冑、史彌遠等權臣粉墨登場,內憂不絕,外患不斷。

要是趙愭沒有英年早逝,是不是會大展手腳,改寫這一段悲慘的歷史?明朝的歷史總是有那麼多令人說道的事兒,諡號“孝康皇帝”的太子朱標是朱元璋的長子,生於龍鳳元年(公元1355年)性情溫和良善,內外都對他推崇倍加。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朱標早逝,朱元璋心疼這個費了大力氣培養的嫡長子,立朱標之子朱允炆為嫡長孫。

史上最遺憾的3位皇太子,若是他們即位,或許能避開這3大災難

朱允炆繼位後,面對一眾叔叔未免有些有心無力,燕王朱棣回京。建文元年到建文四年(公元1399年-1402年)發動“靖難之役”,直接改寫了明朝歷史。試想,要是朱標不英年早逝,理應順理成章坐上皇帝之位,朱允炆也不會落得如此下場。

劉據、趙愭、朱標,三位本該大展拳腳,在歷史上書寫自己濃厚一筆,卻時運不濟,引發了蝴蝶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