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齊桓公去世後,齊國再也沒能稱霸

我們知道,在管仲的輔佐下,齊桓公成為了春秋時期的第一位霸主,他是一位謀略超群、見識遠大、胸襟廣闊的皇帝,在他的統治期間,國內安定,經濟繁榮發展;國外環境穩定,是不多見的繁榮強大時期。他與晉文公並稱“齊桓晉文”,雖然都是春秋初期的霸主,但是不同的是,齊桓公死後,齊國就無緣春秋霸主的寶座了,與此相對應的是,晉國則在晉文公之後長期稱霸。這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齊桓公去世後,齊國再也沒能稱霸

齊國再無緣春秋霸主寶座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齊桓公後期任用小人。管仲去世後,齊桓公不聽管仲的臨終勸諫,任用易牙、豎刁等小人。這在一定程度上為齊國的內亂埋伏了伏筆。在齊桓公去世後,易牙、豎刁等小人為非作歹,而公子無虧、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等公子又為爭奪君主之位大打出手。在這樣的環境中,即便之後的君主再有作為,也很難奪取霸主寶座。

第二,齊桓公之後,人才匱乏。齊桓公晚年,甯戚、王子成父、賓須無、管仲、隰朋等一大批老一輩的功臣良將,皆先後離世,齊國人才匱乏,尤其是隰朋去世之後,齊國更是沒有可用的人才,導致齊國自齊桓公死後,齊國便一蹶不振。

為什麼齊桓公去世後,齊國再也沒能稱霸

綜上齊國不在稱霸的原因主要在於齊桓公晚年寵信奸佞,沒有妥善的安排好身後事,使齊國陷入長達四十餘年的內亂。而晉國就大不相同了。

首先,晉國保證了人才的活躍度。晉國的六卿制度,一開始是能者上的淘汰機制。由此,這保證了晉國大量非公族的人才擁有上升的渠道,乃至達到了楚才晉用的效果。相對於晉國的用人機制,包括鼓勵各家卿大夫率軍開疆擴土等行為,都大大增強了晉國的國力。

為什麼齊桓公去世後,齊國再也沒能稱霸

其次,晉國與周王室的血緣關係近。在春秋時期,各個諸侯想要稱霸,顯然離不開周王室的支援。齊國畢竟是姜姓諸侯國,而晉國和周天子一樣,都是姬姓諸侯國。因此,等到晉國崛起之後,周王室自然偏向於支援姬姓的晉國。此外,晉國作為姬姓諸侯國,對於魯國、衛國、鄭國、曹國、燕國等姬姓諸侯國的號召力,自然也比齊國要強。

由此可以看出,對於齊國,晉國除了有自身的優勢外,其君主在用人、培育人方面是比較有作為的。這樣,在晉文公去世後,晉襄公、晉景公、晉悼公才得以維護和鞏固了晉國的霸業,促使晉國的長期稱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