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寧新法,王安石與司馬光的碰撞

王安石與司馬光都是北宋最具聲望的文學家,並且先後擔任宰相。兩人的性格也非常的相似,都是非常犟的性格,認定的事基本就沒有迴旋的餘地了。

貫穿整個宋朝,我們都知道它的軍事力量是非常弱的,整個宋朝都是重文輕武的統治思想。這點得從宋高祖趙匡胤說起了,由於黃袍加身的緣故,擔心歷史重演,便極大地削弱宋朝的軍事武力,關於這點我會再寫一篇詳細敘述。此時年輕的宋神宗繼位,面對宋朝淪落到被小國欺負的羸弱局面,就準備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

熙寧新法,王安石與司馬光的碰撞

宋神宗

改革就得需要有能力的幫手,早年宋神宗讀過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言事書》,對其非常欽佩,便在短時間內接連提拔王安石,直至位居宰輔。此時君臣合心,都想改變北宋羸弱的局面,便推出了熙寧新法,中心思想就是富國強兵。

熙寧新法,王安石與司馬光的碰撞

王安石

王安石與司馬光作為當時文壇最負盛名的二人,私下是比較好的朋友。剛開始,司馬光對王安石的變革是比較贊同的。在吸取范仲淹與歐陽修慶曆新政失敗的原因,除了皇帝做後盾外,初期拉攏了可能阻礙的權貴支援變革,掃清了障礙。而就在變革具體措施時,王安石與司馬光就青苗法產生了分歧,此後分歧越來越大,至使二人走向對立。

青苗法歷來是王安石變法中最為人詬病的一項措施,主張“發富民之藏以救貧民”,由政府充當農民借款的物件,所收利息遠遠低於原先地主的標準。在提出青苗法時,司馬光就非常有見地地剖析其弊端。司馬光認為如果地主破壞規則,農民還可以向官府告狀,一旦官府破壞規則,農民連一點反抗的力量都沒有,長久積壓而且無法宣洩的憤怒,最終結果必定是農民武裝暴動。並且地方官員為了達到業績,可能會強迫農民借貸,導致農民揹負鉅債無力償還進而被捕入獄。而後在阻擋不了新法之後,司馬光選擇了退隱,耗費15年完成了史學鉅作《資治通鑑》。

熙寧新法,王安石與司馬光的碰撞

司馬光

實事證明,司馬光的剖析確實一針見血,新法確實導致了後來的民生怨道。最後在司馬光被請回朝廷,上位後全面廢除了王安石的新法。但是話又說回來,司馬光雖然可以否定變革,但是確實也沒有提出有見地的建議。在當時亟需變革的時期,用王安石的熙寧新法可能是最好的結果,新法帶來了真正的富國強兵,積累的財富在下任皇帝手中作為國庫開支,用了好多年仍有不少結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