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陸遜的興起和衰亡這麼快?他是成也孫權亡也孫權

一、和劉備交戰的陸遜,已經是位戰爭經驗豐富的武將

人們對陸遜的瞭解,還是夷陵之戰。

為什麼陸遜的興起和衰亡這麼快?他是成也孫權亡也孫權

久經沙場,身經百戰的劉備在夷陵大敗於陸遜之手。此後陸遜開始揚名。

由於《三國演義》的影響,人們一直以為劉備的失敗,是因為他認為陸遜只是一介書生,於是看不起陸遜而輕敵。

當劉備聽細作報說東吳以陸遜為大都督和自己對抗,就向身邊人打聽陸遜,馬良說:“遜雖東吳一書生,然年幼多才,深有謀略。”

馬良的這一番介紹,將劉備引入了歧途。久經沙場的劉備以為陸遜真的只是一個年輕書生,他認為陸遜再有謀略,最多也不過是個優秀畢業生而已。因此劉備非常輕蔑地說:“朕用兵老矣,豈反不如一黃口孺子耶!”

劉備的輕敵來自於馬良的介紹,因此此戰的失敗,馬良要負一大半的責任。

為什麼陸遜的興起和衰亡這麼快?他是成也孫權亡也孫權

其實,要歸罪於馬良,不如說是羅貫中為劉備開脫。

劉備在夷陵之戰中的戰敗,確實有輕敵的原因,因為他對陸遜不瞭解。事實上,即使劉備不輕敵,在陸遜面前也難有勝算。箇中原因,除了劉備錯誤的大戰略外,還有陸遜本人的能力。

二、陸遜集游擊戰和正規戰於一身

在夷陵之戰前,陸遜和他的家族已經在江東如雷貫耳。陸遜也並非單純的一介書生,而是有豐富戰場經驗的老將。

陸遜所在的陸氏家族,一直是江東大族,他的祖父陸康是廬江(今安徽桐城)太守,因為被袁術攻擊而帶著家人回到家鄉吳郡(今蘇州)。

冤家路窄,進攻陸康的就是孫策。

為什麼陸遜的興起和衰亡這麼快?他是成也孫權亡也孫權

陸康遭孫策的打擊很沉重,因此回家不久就病逝了。陸遜開始執掌陸氏家族的大權。這時候的陸遜不到20歲,以不到20歲的年齡掌管家族,可見陸遜天才的管理能力。

陸遜21歲那年就進入了孫權麾下。陸遜和孫權的父輩有仇,可是陸遜卻和孫權走到了一起。只能說明一點,即陸遜看好並需要孫權,孫權也看好並需要陸遜。

江東孫氏一門兩代三人,各有自己的基幹隊伍。

孫堅和孫策雖然是江東人士,可是他們早期活動在淮泗,即今天的安徽和江蘇之間,因此孫堅和孫策兩人的基幹隊伍主要以淮泗人為主。《三國志》中記載:

孫堅起兵時,“募諸商旅及淮、泗精兵”;孫策起兵時,“收合士大夫,江、淮間人鹹向之。”

孫堅的親信主要是程普、黃蓋、韓當等人;孫策的親信是周瑜、蔣欽、周泰、陳武等人,這兩批人已經成了朝廷中堅。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孫權也必須啟用一批自己人,由於孫權在江東承繼孫策,因此他的自己人就只能在江東選擇,有名望和勢力的江東世家大族是孫權的首選。

為什麼陸遜的興起和衰亡這麼快?他是成也孫權亡也孫權

於是,陸遜進入了孫權的眼簾。

陸遜先成為孫權的幕僚,後擔任海昌(今嘉興)都尉即公安局長,再以都尉之職擔任縣長工作。當時丹陽(安徽宣城)、吳郡(蘇州)和會稽(紹興)郡有不少土匪,陸遜以海昌公安局長的身份將他們全部納入自己麾下。

按照常理,陸遜負責的地盤只有一個縣,卻將手伸到丹陽、吳郡和會稽的大郡地盤,沒有孫權給予的特殊權力是做不到的。

之後,陸遜利用招安來的大約2千人部隊對會稽的大股山賊進行討伐,勝利之後官封定威校尉,這是一個軍職,說明陸遜已經進入軍隊編制。

陸遜的能力以及陸氏家族在江東的龐大勢力,使得急需培養自己人的孫權非常重視,他將自己哥哥孫策的女兒許配給了陸遜。

為什麼陸遜的興起和衰亡這麼快?他是成也孫權亡也孫權

和孫堅、孫策靠戰場廝殺和下屬結成生死友誼不同,孫權沒有戰場經歷,因此聯姻是孫權籠絡人的主要方式。

孫權將孫策的三個女兒,分別嫁給了江東顧氏、朱氏和陸氏三大家族。江東大族成了孫權起家的主要依靠。

成為孫權的親戚後,陸遜的地位很快就得到提升。之後陸遜給了孫權第一個富有戰略性的建議,就是肅清匪患,先保證江東內部的穩定,他本人親自負責剿匪。

打土匪是練兵的好辦法,而且剿匪通常是游擊戰,游擊戰通常又以弱勝強。因此有文化又有剿匪經驗的陸遜在軍事方面進步很快。

有了游擊戰經驗的陸遜,主動向正規戰爭的軍事領域靠近。

病重的呂蒙從荊州前線回來養病。陸遜主動找呂蒙談對關羽的應對之策,交流的結果,使得呂蒙對陸遜大為讚賞,他立刻向孫權推薦了陸遜。

為什麼陸遜的興起和衰亡這麼快?他是成也孫權亡也孫權

陸遜不負孫權所望,在荊州前線大勝關羽,全面奪回荊州。

陸遜奪荊州並非完全取巧,也打了不少攻堅戰,攻克了公安、南郡、宜都、房陵、南鄉等地,一直打到蜀國邊界的秭歸。

透過奪荊州的戰役,讓陸遜更增長了不少打正規戰的經驗。夷陵之戰前的陸遜已經有了豐富的游擊戰技巧和正規戰的經驗,更對長江三峽的地理瞭如指掌。

因此,劉備遇到的陸遜,絕不是一介書生,而是集戰場經驗和理論於一身的老將。以劉備對三峽地理的不熟悉和他本人正規戰的出身,即使不輕敵也難取勝。

為什麼陸遜的興起和衰亡這麼快?他是成也孫權亡也孫權

結果,劉備的10萬精銳陣亡了8萬,他本人還沒有回到成都就病死在白帝城。

三、孫權要陸遜死,至於如何死,由他自己定

江東英才的翹楚,自周瑜以下,依次是魯肅、呂蒙和陸遜。

黃武七年即公元228年,陸遜帶兵北上,以三路人馬破了曹魏大司馬曹休,“斬獲萬餘”。曹休病發而死。

之後,孫權給了陸遜至高無上的名利。

在名方面,孫權授予陸遜“假遜黃鉞,吳王親執鞭以見之。”孫權給了陸遜可以專斷自主的權力;在利方面“凡所賜遜,皆御物上珍,於時莫與為比。”孫權給陸遜的物質獎勵,在東吳無人能及。

為什麼陸遜的興起和衰亡這麼快?他是成也孫權亡也孫權

黃龍元年即公元229年,孫權又拜陸遜為上大將軍、右都護,之後又讓陸遜輔佐太子,“並掌荊州及豫章三郡事,董督軍國。”之後,再讓陸遜擔任丞相。

陸遜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為臣子的,一旦獲得了君王親自為之執鞭的禮遇,集文武大權於一身,本人又似乎沒有過錯,也許就距離倒黴不遠了。

和孫堅、孫策兩位開拓之主不同,孫權是守成之主,因此他的弱勢非常明顯,“割據江東,策之基兆也,而權尊崇未至。”孫權是在15歲那年從孫策手中撿的現成江東,因此相比孫策,威望低了很多。

也因為如此,造成了孫權本人“性多嫌忌,果於殺戮。”的性格,多疑猜忌不用說,而以殺戮解決問題,也就說明了孫權具有強烈的自卑感和無力感。

為什麼陸遜的興起和衰亡這麼快?他是成也孫權亡也孫權

孫策對孫權算是比較瞭解,他死前對15歲的孫權說:

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孫策話的前半部分自然沒有問題,可是後半部分就不合常理了。15歲孩子價值觀還沒有成熟,如果沒有人輔佐,怎麼能做到“舉賢任能,各盡其心”?

因此孫策的話只能是對孫權的勉勵,指出他需要改進的地方,希望他能成為一位英雄,“與天下爭衡”。孫權卻做不到。

因此無法“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的孫權,只能以聯姻的方式和江東大族拉親戚。

為什麼陸遜的興起和衰亡這麼快?他是成也孫權亡也孫權

可是在多疑的孫權心中,親戚也並非靠得住。當陸遜有功高震主的趨勢時,孫權就要“嫌忌”並“果於殺戮”了。

而且陸遜的主動和忍耐性格,是孫權忌諱的。

陸遜的主動,表現在他不顧陸家和孫家的世仇而主動投入孫權麾下,又主動找呂蒙談論荊州戰事從而進入軍界。

陸遜的忍耐,表現在他和劉備對峙時,能忍耐住那些跟隨孫堅和孫策沙場百戰的老將軍們的不滿,而和劉備大軍相持好幾個月。

對厲害的陸遜,孫權擔心自己駕馭不住。

為什麼陸遜的興起和衰亡這麼快?他是成也孫權亡也孫權

孫權對自己駕馭下屬的能力是沒有信心的。當年周瑜讓孫權收編劉備,孫權就擔心自己駕馭不了劉備而沒有同意。

孫權對人的駕馭,比起孫策、周瑜等人來,差得太遠。可是孫權有他自己的辦法,駕馭不了就讓他徹底消失。

孫權很擔心陸遜尾大不掉,而陸遜的性格讓他無法琢磨。

雖然陸遜可能是個忠臣,但是在“性多嫌忌,果於殺戮”的孫權心裡,是寧可錯殺不可放過的。

身為君主的孫權要對付臣子陸遜,理由很多。

孫權要廢太子,做為太子老師的陸遜自然要為太子申辯。於是,孫權“累遣中使責讓遜”,孫權多次派人對陸遜進行責罵,結果“遜憤恚致卒”,陸遜鬱悶而死。

孫權是一定要陸遜死的,他對陸遜的多次責罵就已經傳遞了這個資訊。智慧的陸遜心裡很清楚,具體怎麼死法,由陸遜自己定。

鬱悶而死,是陸遜保護家族的最好死法。

陸遜21歲進入孫權麾下,死時63歲,為孫權服務了42年,他的一生,是為孫權而生也是為孫權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