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讓9歲兒子改國籍,他說中國人挺好,還堅持要給張學良當保鏢

1930年年中,一個特別的人婉拒了當時軍政要員吳鐵城的邀約,從香港遠道而來,堅持要拜訪少帥張學良。張學良遂抽空見了見這個如此執著的人,發現是一個年輕英武的青年。

父親讓9歲兒子改國籍,他說中國人挺好,還堅持要給張學良當保鏢

他先時已經從旁人口中知道,這是個豪門世家的公子,以為其不過是想要來部隊混個日子,為以後的履歷鍍層金粉,卻沒想到一開口,這年輕人視野開闊,膽識也不小,對東北乃至國家當前的局勢更是分析得頭頭是道,一腔愛國的赤誠讓旁人也跟著熱血沸騰,張學良於是對其刮目相看。這個人正是時年24歲的何世禮。

何世禮被稱為“豪門公子”,其中是沒有摻雜一絲水分的,看看他的家族大夥兒大概就能理解了。其父何東,是中荷混血,早年憑著自己的聰慧,抓住了機會,一躍成為香港首富。何世禮是何東的第三個兒子,母親是廣東人,所以他也是歐亞混血,外貌上十分明顯。

父親讓9歲兒子改國籍,他說中國人挺好,還堅持要給張學良當保鏢

少年時期,因國籍問題與父親產生分歧,一家人拜訪英國總督時,何世禮得了總督的青眼,當場問他是否願意接受這份榮耀,入英國籍。沒想到何世禮卻語出驚人:我是個中國孩子,這沒什麼不好。

何東十分生氣,兩人為了這個問題鬧到法院,還曾轟動一時。何東堅持讓兒子入英國籍,但何世禮卻認同自己的中國身份,拒不更改。最終還是以何世禮的勝利告一段落,他的中國國籍也被保留了下來。

父親讓9歲兒子改國籍,他說中國人挺好,還堅持要給張學良當保鏢

雖然鬧了這麼出不愉快,但何東還是很看重這個兒子的,在當時的環境下,將何世禮送入軍校培養,這一次,何世禮與父親不謀而合。他一心想要在亂世之中,當個軍人,保家衛國。

因而先後去往南京陸軍軍官學校,英國勒希爾炮兵學校,法國布魯爾炮兵學校進修。1930年學成而歸。

鑑於他的身份,當時有很多部門都向他伸來了橄欖枝,吳鐵城便是其一。但何世禮十分欣賞張學良,而當時的情況下,東北又是最危急的地方,因而他便一心想要去到張學良麾下,改變東北現狀。

父親讓9歲兒子改國籍,他說中國人挺好,還堅持要給張學良當保鏢

張學良認為他這個人有才,而且專業便是炮兵科,於是想要任命他為炮兵副參謀,但何世禮卻一口回絕了,他的理由是:雖然自己專攻炮兵方面,但實戰經驗為零,一開始無法擔任這樣的重任,還是從基層做起比較好。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他頂著香港首富兒子的身份,當了張學良的副官,兼任平時的保鏢護衛工作。其實當時張學良身邊還有其他三大公子,都是軍政要人的兒子,不少都是藉著副官的名字來鍍金,但何世禮顯然不在此列。

父親讓9歲兒子改國籍,他說中國人挺好,還堅持要給張學良當保鏢

張學良每次出門,為了安全,都要將幾個公子都帶出門,這些副官都與張學良穿著一模一樣的衣服,前後至少三輛車,就是為了防止有人趁機刺殺。有些公子偶爾偷懶,會找其他人代替出門,張學良當他們是好朋友,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只有何世禮每次都老老實實地陪著他。

1930年11月,張學良認為何世禮在副官職位上是屈才,於是將他升任為炮兵連長。九一八當天,他眼見東北軍傷亡慘重,激憤之下,嚎啕痛哭,更加堅定了驅除韃虜的決心。

父親讓9歲兒子改國籍,他說中國人挺好,還堅持要給張學良當保鏢

1933年率炮兵營參加了北古口一戰,他十分親民,不僅自己擦拭武器,還親自教部下測算距離等炮兵方面的知識。1936年,受西安事件的影響,何世禮丟了軍職,還未取道回香港,便被宋子文攔住,邀他去廣東在經濟上施展才幹。

何世禮正對當時的局勢十分失望,便應了下來,但不久,抗戰全面爆發,他深藏在內心的報國夢再次被激發,於是重披戎裝,再上戰場,去了薛嶽麾下。

從安徽輾轉到河南,參加了多次戰役,尤其蘭封一戰,幾乎衝在了最前線。但最終因內部矛盾,導致整個作戰計劃被打亂,何世禮也在戰鬥中負傷。隨後又隨薛嶽守衛武漢,直到1945年,在整個抗戰中都積極奔走,或前線指揮,或借家族優勢獲取情報,或用自己的身份請國外同學幫忙運送戰略物資進中國。

父親讓9歲兒子改國籍,他說中國人挺好,還堅持要給張學良當保鏢

1949年,何世禮去了臺灣,在軍政界待了13年後,於1962年辭去職務,回家繼承了父親的事業,將資產規模發展得比其父更壯大。他一直感念著長官張學良,曾兩次赴美探訪這個老朋友。不少網友笑侃:當不了副官,人家就只能回家繼承億萬資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