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夏商周就統一了,為何我們認為,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王朝是秦朝

咱們在讀歷史的時候,可能有一個問題不理解。說起來,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夏、商、周其實已經實現統一了,為什麼我們現在說大一統的王朝,卻認為秦朝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呢?

原本夏商周就統一了,為何我們認為,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王朝是秦朝

(統一六國,圖取其意)

要談這個問題,我們得來正確理解“大一統王朝”的意義。

一、大。

大一統王朝,疆域面積必須大。如果疆域面積很小,是不配稱為大一統王朝的。

實際上,夏朝和商朝的疆域面積都是非常小的。由於中華民族有多個文明發源地,當時在夏朝和商朝之外,中國還有很多其它地方的文明在發展。因此,夏朝和商朝,只能算中華民族其中一個起源的文明。不過,由於一直以來的歷史定論,因此我們把夏朝和商朝,稱為中華民族最主要的起源文明。

實際上,周朝在建立的時候,雖然屬於西域國家和中原地區國家的一種融合,面積已經比原先的商朝大了不少,但是也稱不上很大。到了秦朝統一時候的疆域,實際上比原先好了很多。這些打出來的疆域,主要是秦國往西域發展,楚國往南邊發展,以及趙國與燕國往北面發展的結果。沒有這些諸侯國的開疆拓土,如果依然只是西周初年的那點疆域面積的話,秦國就算統一了六國,它也算不得大一統的王朝。

原本夏商周就統一了,為何我們認為,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王朝是秦朝

(分封諸侯,圖取其意)

二、一統。

“一統”這個概念,就是要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整個國家保持比較一致的模樣。

夏朝和商朝由於太小,我們這裡暫時不討論,我們來說說周朝。

西周建立以後,實行分封制。這種分封制和後來的郡縣制最大的區別,就是分封以後,各諸侯國內部的各種事務,都由各諸侯國自行處理。各諸侯國一方面要遵守周禮,不能做違背周禮的事情;另一方面要朝拜周天子,同時向周天子進獻他們應該進獻的糧食等各種日用品及祭祀用品,同時參加周天子組織的戰爭、祭祀等等各種大型活動。如果諸侯國達到了這一點,那麼周天子是不會管各諸侯國的。

從這裡可以看出,實際上週天子只是相當於一個維持會長,或者說“聯合國秘書長”等。統治權是比較小的。

由於西周在政治上採用這種方式,因此周朝各諸侯國在發展過程中,經濟、文化各方面都會出現不平衡的現象。而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沒有了威望,各國也不再遵守周禮,也不再向周天子進獻該進獻的物品,更不會參加周天子組織的集體活動。因此,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國,實際上處在分裂的狀態,更加不是“一統”國家了,

秦朝建立後,廢除了分封制,實施郡縣制。並且“書同文,車同軌”,包括貨幣和度量衡等,都實現了統一。整個國家在政治生活及經濟文化各方面,都趨於一致。所以,秦朝才稱為“一統國家”。

原本夏商周就統一了,為何我們認為,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王朝是秦朝

(秦始皇)

三、王朝。

這裡的“王朝”,準確的稱呼,應該是“皇朝”。不過在這裡“王”和“皇”其實是同樣的意思,因此,歷史上就沿用“王朝”這個概念。

“王”在古代,就是一個“唯一統治者”的意思。西周最早的“王”說的是周天子。但實際上週天子並不具備“王”的權威。後來楚國率先稱王,再接著,到了戰國時期,七國都紛紛稱王。當這些國家都稱王的時候,也就意味著,這些國家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了。

秦始皇統一以後,本來他應該也叫“王”的。不過因為他覺得自己的功績,比“三皇五帝”更了不起,一個“王”字已經不可能囊括他了,因此便把自己稱為“皇帝”。從這裡可以看出,秦始皇這個“皇帝”,比之前的“王”,更有權威,權力更加集中。

為什麼秦始皇的這個“皇帝”,權力比之前的“王”,權力更加集中呢?因為之前雖然七國紛紛稱王,但是,各國內部實際上還是按照分封制來進行的。只不過七國諸侯王的權力更大一些而已,並沒有在根本上解決問題。而秦始皇統一以後,秦始皇完全不分封。到了漢朝雖然有分封,但先是剪滅異姓諸侯王,接著對同姓諸侯王進行分權、消權。到了封建社會後期,那些“王”們,就只是一個爵位,並沒有任何權力了。而皇帝則權力獨大,在整個國家裡,唯我獨尊。

因此,這樣的歷史時期,我們才稱之為“王朝”。

從以上三方面的分析,我們就不難看出,為什麼從秦朝開始,中國才稱得上進入了“大一統王朝”時期。

(參考資料:《中國通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