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的諞閒傳文化

陝西的諞閒傳文化

有一句話讓關中人輩輩有面子呢!“江南的才子山東的將,陝西的黃土埋皇上”。

江南曾有才子幾何?山東又有名將幾多?咱關中人才不在乎呢。陝西少才子少名將也無甚呀,可咱關中就是不缺統領文武百官的天子與皇上哩!

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四個朝代周、秦、漢、唐都曾不約而同地定都於關中的西安和咸陽!且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有一半的歷史曾發生在關中地方。

關中之地成就了中國歷史上最體面最輝煌的篇章。曾經的周秦遺韻、漢唐雄風,讓中國威震四海,八方來朝!這讓多少代中國人有了民族自豪感呢!這也讓一代代關中人沾沾自喜,津津樂道。

你若站在南山朝北放眼望去,夕陽頹草中,數不清的皇陵大冢如小山堆踞在黃土的龍脈之上。不知有多少個皇親國戚的墳冢早已湮沒在黃土之下?

秦嶺和黃土高原為關中聚齊了好風水,它們也成為了關中的天然屏障。中國歷史上霸氣的皇帝幾乎全埋在關中:秦始皇(臨潼)、周武王(咸陽周陵)、唐太宗(禮泉昭陵)、漢武帝(咸陽茂陵),就連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也埋在關中(乾陵)。

關中人沾盡了皇脈,吸足了帝氣,個個竊喜,夜夜美夢。希望有朝一日,後世子孫們中也能出個皇帝或是出個大人物。他們極相信風水之說,也極相信關中就是龍盤虎踞的風水寶地。臨死前,一個個交待兒女,定要找本鄉最好的風水先生來為自己勘踏上風上水的墓穴,還得吉時下葬。這樣,子孫後代裡才會有大人物出現哩!

生活在天子周圍的關中人,便有了傳世的自豪感與目空一切的優越感!吃皇糧,住龍脈,說官話,一日三餐頓頓香。不拘禮,不服輸,不講究,一生知足天天樂。

關中人跟著皇帝住寶地,說官話。皇帝住哪兒咱住哪兒?皇帝吃啥咱吃啥?天天站在坡口崖畔上,聽著了長安城傳出的晨鐘暮鼓聲和宮中的仙樂聲,聞著了長安城飄出的御膳的香味和羊肉館子的泡饃味道,知足滿足。

於是乎,關中人便把關中之地當做天下的龍脈和上風上水的寶地了,惜之愛之戀之。所以說關中人戀家呀!四川人外出務工,可以幾年不回家,可咱關中人不那樣,一兩個月就得回家一趟,回家的理由多的是:母豬下豬娃要回家,鄰家孩子待滿月要回家,莊稼澆水當然要回家。有理由回,沒理由也要回。回家是為了看一家老小,是為了老婆的熱炕頭,是為了那一碗熱騰騰的然面。

關中人很不願去遠行,出遠門那是極要命的事哩!關中人就喜歡過著自己的小日子。“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這是關中人小康理想。“卡娃收雞蛋,吆雞關後門”這是關中人最幸福的生活。關中人認為這樣的生活才叫日子。關中人只羨鴛鴦不羨仙,活到壽終才算賺。兒孫滿堂,老死家中,埋在祖墳,這才是幸福才是美滿。

關中人在生活上極容易滿足,生活也極簡單。

勤勞節儉過日子,耕讀傳家育兒女。吃穿不講究,吃飽穿暖即可。村裡老人多穿黑絨布鞋,早上下炕穿,臨睡上炕脫,脫下之後必會在炕沿處撣撣鞋裡的細土。用手拍拍腳上的灰土,才上炕休息呢。一旦穿上新鞋就不下腳了,幹活穿下雨穿,一年四季就這一雙布鞋,除非天凍才換棉鞋。一雙鞋直到破口或鞋底磨穿,才會脫下腳但又不會扔掉。這樣的舊鞋還可墊在架子車的腳子上或钁頭把上。

一身粗布漂藍衣衫,可穿幾年甚至十幾年。後背部分會讓汗水和太陽浸成白色了,髒了洗舊了補。當然逢年過節或走親戚肯定要穿新衣的,可新衣只是特殊日子穿穿罷,平時會靜靜地躺在大櫃裡。這衣衫又可防曬防雨還可擦汗。

白米細面當然好,粗糧當飯也不嫌。大魚大肉當然是吃不慣,吃多了,胃腸不舒服,甚至消化不了會拉稀。一天兩頓玉米糝,吃不厭頓頓飽,搭兼一頓然面那是最好不過的事情。

一碗然面端在手,煩惱憂愁全逃走。邊走邊吃,邊吃邊哼,邊唱邊罵。咥然面,哼秦腔,罵官罵天罵雞罵狗。粗大黝黑且指甲縫內全是汙圬的手,把一個耀州粗瓷老碗高高掫起,挑起一條筋光筋光沾滿油潑辣子的biangbiang面,先看一眼,猛地送進口連吸帶嚼,極快極舒服地下嚥了。

吃飽了罵夠了,放下碗筷任狗舔,又掏出煙鍋抽旱菸或捲紙煙繼續諞。煙鍋裝滿煙稍斜一下,用打火機點著,過癮地猛吸幾口,大拇指壓壓虛火,再吸,直到吸完,最後在鞋掌上撣掉菸灰。肚飽瞭解氣了過癮了,老碗卻不知讓誰家的狗舔的乾乾淨淨,也不在乎了。

關中人嘛,人吃啥狗吃啥。人在炕上睡,狗在炕下臥。人吃肉狗啃骨,狗貓都算家裡一口人哩。

徵稿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