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死後,往往都要放置好多年才落葬,除風水外還有一原因最關鍵

咸豐皇帝在帝國列強的淫威之下意志消沉,最終,鬱鬱而終了。但是,咸豐皇帝過世後,他的遺體不僅沒有馬上運回北京安葬,還被擱置了好幾年,最後,才運到寢陵安葬。

皇帝死後,往往都要放置好多年才落葬,除風水外還有一原因最關鍵

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

1861年,咸豐皇帝終於熬不住了,離開了這個不如意的世界。當時的他只有三十一歲,可以說,是近幾代皇帝中過世年齡最小的。而且,他的過世對清朝歷史的發展影響很大。

咸豐皇帝的一生非常悲情,他一直勵精圖治,無奈國運如此,無法逆轉。他雖然接受的是傳統教育,但是,他所處的時代卻已經進入到了近代,需要處理內憂外患的複雜局面,咸豐皇帝實在是有心無力!最終,在現實的一次次打擊下,他垮了,在承德躲避列強戰火時撒手人寰。

然而,咸豐皇帝去世後,中國仍然處於內憂外患的局面,而世界的主流卻還是堅船利炮。說到底,誰的軍事能力強,誰就有話語權。世界已經被強國主宰,而清政府卻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歐美列強為了繼續維持這個局面,他們努力建造自己的體系,而在這個體系中,則需要中國的幫助。

當然,與其說幫助,還不如說是利用。

皇帝死後,往往都要放置好多年才落葬,除風水外還有一原因最關鍵

那麼,歐美列強需要中國什麼東西來穩定他們的強權呢?

我們知道,那時候的歐美列強已經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他們用機器代替手工,將生產效率提高了數十倍。而此時,歐美列強最需要的就是原料和市場。

原料是生產必需品,沒有原料,生產無法持續。產品生產出來以後,還需要有市場吸納,否則,產品就會滯銷,無法繼續生產。所以,這兩樣東西都非常重要,可偏偏中國有,中國地大物博,有著各種各樣的原材料;中國人口眾多,更有著巨大的購買力。

歐美列強正是看中了這兩點,非要跟清政府來往。如果清政府不從,他們便直接開戰,打到清政府服軟為止。因此,在鴉片戰爭後,清政府被迫開放了五個通商口岸,分別是廣州、福州、廈門、寧波和上海。而且,這些地方都是東南沿海地帶,是當時的經濟前沿地帶。

這些地方已經有了資本主義萌芽,開放後外國商品直接湧了進來。當時,清政府卻沒有設定一定的限制來保護本國企業,從而,導致本國產品慘敗。那麼,外國產品又有著什麼明顯的優勢呢?物美價廉。生產效率的提升可以大幅度降低商品的成本,這是手工業為主的中國產品無法比擬的。

皇帝死後,往往都要放置好多年才落葬,除風水外還有一原因最關鍵

然而,這種情況維持了一段時間之後,歐美列強卻不滿足了。他們覺得中國應該開放更多的通商口岸,這樣他們的產品才能賣得更多,可以分攤運費的成本。

於是,他們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只是,歐美列強並不瞭解中國的情況。

自古以來,中國都是以小農經濟為主,老百姓習慣了自給自足,吃的用的都是自己生產的,根本不需要去購買。而且,外國的商品雖然便宜,但是,中國百姓卻沒有購買的習慣,自然也沒有特別熱銷。不過,外國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卻造成了很多負面影響。

中國產品賣不動,他們的手工工廠自然要倒閉,工人下崗,造成了很多社會不穩定現象。之後,工人階級開始不滿,他們將罪過推到了清政府的頭上,認為是政府妥協才造成了現在的這個局面。還有,帝國列強捲走了很多白銀,導致國內市場出現“銀貴錢賤”的情況,農民的購買力減弱,他們也對現在的政府不滿,認為是他們造成了這個局面。

皇帝死後,往往都要放置好多年才落葬,除風水外還有一原因最關鍵

當時,社會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突出,老百姓開始不滿,組織各種起義運動,誓要鬧上一鬧,爭取更好的生活。

而最嚴重的農民起義,當屬咸豐年間的太平天國運動,其規模之大讓清政府都為之震驚。之後,清兵疲於奔命,花了好多年才將其鎮壓了下來。而且,此次鎮壓農民起義,政府開銷巨大,他們只好停止其它開銷,甚至,將咸豐皇帝即將動工的寢陵給停了。直到咸豐九年,寢陵才開始興建。

然而,咸豐皇帝的寢陵,卻因列強的侵入再次停工。咸豐九年,英法聯軍再次來襲,蒙古親王僧格林沁在大沽口伏擊了他們,將其打退。但是,英法聯軍並不甘心,他們又集結了兩萬兵馬,重新來過。這一次,他們不經過大沽口,而是直接繞開它,來到了北塘。

這出其不意的行動讓清兵沒有防備,清兵被打得丟盔棄甲。無奈之下,清兵只能放棄大沽口、通州、八里橋等地,使英法聯軍長驅直入,直達北京城。

之後,咸豐皇帝倉惶出逃,前往熱河,而他的寢陵也被迫停工了。

皇帝死後,往往都要放置好多年才落葬,除風水外還有一原因最關鍵

咸豐十一年,咸豐皇帝駕崩,可是,寢陵還沒有建好!不得已,顧命大臣和兩宮太后,只能將修建寢陵作為第一要務,希望能夠讓大行皇帝早日入土為安。

因為,大臣和太后對這個事情都非常上心,所以,寢陵的建造速度加快了。然而,寢陵的施工需要錢,但國庫卻沒有足夠的錢財。因此,顧命大臣和太后商量,只能向地方大員要這筆錢。於是,他們下達了命令,找人跟這些地方督撫說了好話,才勉強湊夠了錢。

此外,施工還需要圖紙。當時,大臣們對寢陵的規格是有爭議的。因為,咸豐皇帝父親的寢陵規模比較小,有人認為咸豐皇帝的寢陵也應該小,但顧命大臣卻不同意。最後,他們找到了咸豐皇帝生前敲定的圖紙,按照這個進行修建,準沒有錯。

皇帝死後,往往都要放置好多年才落葬,除風水外還有一原因最關鍵

最終,咸豐皇帝的寢陵於1865年建成,自此,咸豐皇帝的屍身已經在景山的宮殿裡放了四年。他的寢陵被命名為定陵,大家選好了黃道吉日,便把皇帝下葬了。就這樣,屬於咸豐皇帝的時代隨著他的安葬結束了。但是,清政府內憂外患的局面卻沒有破解,後世的皇帝還會發愁,抑鬱。

所以,只有改變現狀,才能避免走上咸豐的道路。

參考資料:

【《苦命天子:咸豐皇帝奕詝》、《中國通史·第十一卷·近代前編》、《清朝野史大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