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詩巧藏《三十六計》,最後兩句讀起來讓人捧腹

在我國古代有關戰爭謀略的兵書中,除了“兵學聖典”《孫子兵法》外,最實用、最有名氣的兵書的大概就是《三十六計》了。

《三十六計》是指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據傳是南北朝時的宋將檀道濟所創,但卻成書於明清時。它是我國古代兵家計謀的總結和軍事謀略學的寶貴遺產。

據《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為上計,汝父子唯應走耳。”意思就是無法改變局面時,及時退出,方是上策。這句話為後人所沿用,宋代惠洪《冷齋夜話》:“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到明末清初,引用這句話的人更多。於是有心人採集群書,編撰成《三十六計》。

一首詩巧藏《三十六計》,最後兩句讀起來讓人捧腹

時至今日,“三十六計”已經突破了軍事領域,廣泛地運用於政治、經濟、外交等各個領域,成為人們克敵制勝的法寶和國內外家喻戶曉的著作。

《三十六計》雖然是兵家們所推崇的戰爭謀略寶書,但它裡面的三十六計除了“美人計”、“空城計”、“反間計”、“苦肉計”、“連環計”是三個字外,其它的計策都是四個字的,人們很不容易記住。

於是,有人經過鑽研,從每一計中提取一個字,按三十六計的順序組成了一首詩,背會了這首五言四十個字的詩,也就記住了“三十六計”:

金玉檀公策,藉以擒劫賊。

魚蛇海間笑,羊虎桃桑隔。

樹暗走痴故,釜空苦遠客。

屋樑有美屍,擊魏連伐虢。

全詩除了“檀公策”(指檀道濟)三個字外,其它每一個字都包含了三十六計中的一計(最後兩個字為一計),依序為:

一首詩巧藏《三十六計》,最後兩句讀起來讓人捧腹

金蟬脫殼、拋磚引玉、借刀殺人、以逸待勞、擒賊擒王、趁火打劫、關門捉賊、渾水摸魚、打草驚蛇、瞞天過海、反間計、笑裡藏刀、順手牽羊、調虎離山、李代桃僵、指桑罵槐、隔岸觀火、樹上開花、暗渡陳倉、走為上計、假痴不癲、欲擒故縱、釜底抽薪、空城計、苦肉計、遠交近攻、反客為主、上屋抽梯、偷樑換柱、無中生有、美人計、借屍還魂、聲東擊西、圍魏救趙、連環計、假道伐虢。

仔細閱讀這首小詩,似乎也很通暢,但是,最後兩句讀起來就有點讓人捧腹了,“屋樑有美屍,擊魏連伐虢。”

屋子裡有一“美屍”,是不是有點毛骨悚然?而且,這“美屍”還要出擊魏國並順道伐虢國,是不是太厲害了?

一首詩巧藏《三十六計》,最後兩句讀起來讓人捧腹

還有一位好事者,針對《三十六計》也作了一首伏頭藏尾的打油詩,全詩為:

下策金玉借,以指劫擒賊;

草魚海間笑,山羊桃中擊;

樹暗痴故走,釜空苦遠客;

屋樑連人屍,隔魏虢國滅。

這首詩去掉開頭的“下策”和結尾的“國滅”兩個字外,其餘的三十六字,也是一字一計,讀者可根據前面所列出來的“三十六計”進行一一對比。

這首小詩最後兩句把“美屍”換成了“人屍”,似乎更讓人驚恐,筆者認為,把“美屍”及“人屍”改換成“人魂”更通暢些,讀起來讓人更安心些,讀者朋友們,你們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