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稷沉穩、嬴蕩桀驁,秦惠文王在立儲之時,為何還是選擇了嬴蕩?

公元前338年,四十三歲的秦孝公嬴渠梁在咸陽宮中病重,在留下了傳位太子駟的遺詔之後,便撒手人寰,太子駟在為父發喪之後,登基即位,這就是歷史上的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即位之後,西敗義渠,東出中原,先後擊敗了魏國、韓國、趙國、楚國,又攻下了巴蜀之地,使得秦國威名遠揚,躋身戰國一流強國,為秦王政的“帝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嬴稷沉穩、嬴蕩桀驁,秦惠文王在立儲之時,為何還是選擇了嬴蕩?

公元前329年,惠文後為秦惠文王生下了長子,當時恰逢秦軍在前線取得大捷,打開了秦國東出,參與中原爭霸的大門,秦惠文王正要大展拳腳,出於對這個孩子的期待,便為他取名為“蕩”,意思就是希望這個孩子將來能夠滌盪中原。

四年之後,秦惠文王的寵妃,也就是後來的秦宣太后羋八子也為秦惠文王生下了一個孩子,那一年,秦惠文王在“龍門相王”,棄公稱王,正是意氣風發之時,於是,跟這個孩子取名為“稷”,以“社稷天下”為名,秦惠文王對這個孩子的期望有多大,想必大家也都能想到。

等到這兩個秦惠文王最看重的孩子日益長大後,嬴蕩孔武有力,桀驁不馴,而嬴稷卻正好與兄長嬴蕩相反,少了幾分盛氣凌人,多了幾分沉穩。從兄弟二人的表現來看,嬴稷絕對是最好的儲君人選。

可是,為什麼秦惠文王最後沒有選沉穩的嬴稷,而是將桀驁的嬴蕩立為儲君呢?難不成是秦惠文王老糊塗了?

嬴稷沉穩、嬴蕩桀驁,秦惠文王在立儲之時,為何還是選擇了嬴蕩?

秦惠文王晚年還能派出張儀欺楚,怎麼可能是個老糊塗呢?其實,秦惠文王將嬴蕩立為儲君,既是迫於形勢,也算是他自己的選擇。

眾所周知,周王室賴以統治天下的一大原因就是以血緣、宗法制為紐帶,進行封邦建國,雖說到了戰國時期,天下禮崩樂壞,周禮幾近崩潰,但是宗法制的影響卻一直存在,尤其是宗法制裡的嫡長子繼承製,是中國古代皇位繼承的主流制度。嬴稷是寵妃羋八子所生,是庶子,嬴蕩是王后惠文後所生,是嫡子,從“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嫡長子繼承製來說,秦國儲君必然是嬴蕩。

如果不立嬴蕩為儲君,或許秦惠文王活著的時候,不會出什麼問題,一旦秦惠文王去世,各國必然會以破壞宗法制為藉口,出兵攻打秦國,當年的“五國弔孝”將會在秦國身上重現。

嬴稷沉穩、嬴蕩桀驁,秦惠文王在立儲之時,為何還是選擇了嬴蕩?

秦惠文王在秦楚丹陽、藍田之戰後,沒多久就病倒了,當時的嬴蕩只有十七歲,嬴稷比嬴蕩小了四歲,只有十三歲。秦惠文王在感到自己時日無多後,便與胞弟嚴君疾商議,鑑於王子皆年紀不大,加上考慮到秦國宗室的反應,嚴君疾提出了“立長國安”的建議,希望秦惠文王將嫡長子嬴蕩立為儲君,秦惠文王也採納了這一建議。

後來,秦武王嬴蕩即位之後,秦國的權力過渡也確實很平和,並沒有出現什麼波瀾,而後來秦昭襄王嬴稷即位之後,沒多久秦國宗室就發動了“季君之亂”,由此可以看出秦惠文王和嚴君疾的選擇是多麼的正確。

嬴稷沉穩、嬴蕩桀驁,秦惠文王在立儲之時,為何還是選擇了嬴蕩?

被立為儲君的嬴蕩,在即位之後也並沒有辜負父親和叔父的期望,以“武”為諡,便就是對嬴蕩功績的肯定:

公元前310年,蜀相陳莊弒殺蜀侯,發動叛亂,秦武王派遣甘茂一舉平定巴蜀,在巴蜀設立郡縣,將巴蜀徹底融入了秦國版圖。

公元前309年,秦武王廢相國一職,改設左右丞相,任命嚴君疾為右丞相,甘茂為左丞相,隨後,又以“車通三川,欲窺周室”的宏願,派遣甘茂出兵攻打韓國重鎮宜陽。

經過了半年的苦戰後,甘茂攻下宜陽,秦武王親率宿衛趕到宜陽與甘茂匯合,君臣二人聯袂前往周王畿,想要徹底將周王室滅亡,可惜卻因扛鼎,絕臏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