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戊戌變法前的北京城

老照片:戊戌變法前的北京城

本組照片選自杜德維(Edward BangsDrew,1843—1924)的相簿。杜德維是美國人,1865年來到中國。曾任中國海關福州和寧波的稅務司,並長期在中國任職。這些照片是他在中國任職期間拍攝的。本作照片攝於1892年。

原圖注:“Chien-men, Tartar City, Peking”。意即“北京的一座城門”,其中韃靼人是西方世界對滿洲的稱號。

老照片:戊戌變法前的北京城

大清門

原圖注:“Entrance to Imperial Palace, Peking”。意即“通往紫禁城之門”。這是大清門的原貌,如今早已被拆除。在之前,這裡是“大明門”,後來是“中華門”。

老照片:戊戌變法前的北京城

大運河和遠處的英國使館

原圖注:“Imperial Canal and British legation, Peking”。意即為“大運河和英國使館”。這個視角的照片在不同時期的攝影師中都有一些,最顯著的建築物就是遠端的歐式建築——英國使館。英國是那個時代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兩年後的1894年美國的GDP才開始超過英國,但國家實力直到五十多年後的二戰後才超過。

老照片:戊戌變法前的北京城

原圖注:“Street leading to the Hai Tai Men, Peking”。意即北京的一條重要街道。看起來,這條路尚未硬化,泥濘不堪,與20世紀初新政後的硬化道路差距很大。

老照片:戊戌變法前的北京城

破敗的城牆

原圖注:“On top of the wall of Peking”。意即北京城牆頂。與1860年比妥拍攝的同一角度的北京城牆,這幅照片裡體現出的破敗感並沒有多大變化,但依舊巍峨,像極了當時的大清國。

老照片:戊戌變法前的北京城

景山

原圖注:“Coal Hill, Imperial City, Peking”。意即北京皇城裡的煤山。煤山即景山。從照片中,可以看出此時的景山景色旖旎。

老照片:戊戌變法前的北京城

雍和宮

原圖注:“Temple, Imperial City, Peking”。意即“北京的皇城寺廟”。其實,這是雍和宮。雍和宮是西方攝影師非常愛拍攝的北京地標建築。眾所周知,雍和宮是雍正皇帝的潛邸,雍正帝登基後,改為喇嘛寺。

老照片:戊戌變法前的北京城

英國公使館大門

原圖注:“Gateway, British legation, Peking”。意即“英國公使館大門”。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後,於當年10月與清廷簽訂《北京條約》。英使與恭親王奕欣議定以每年一千兩租銀,租用東江米巷北,,御河西岸的梁公府為英國使館。這是外國在北京建立的第一個使館。翌年3月26日,英國公使進駐。此後法國也租賃了使館,由此,自1861年至1873年,俄國、美國、法國、比利時、西班牙、義大利、德國、日本、荷蘭在東江米巷一帶陸續設立使館。

老照片:戊戌變法前的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