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漫談】盧明專欄|好漢智取生辰綱

【水滸漫談】盧明專欄|好漢智取生辰綱

文/盧明 編輯|燕子 圖片|網路

智取生辰綱是最重要、最精彩的水滸故事,這故事就發生在鄆城的黃泥岡。

小說裡的黃泥岡,離晁蓋所在的東溪村不遠。黃泥岡東十里,就是白勝所在的安樂村。人們按地理方位,認為黃泥岡就是鄆城縣東南部的黃泥岡鎮。別看這裡現在地勢平坦,幾十年前卻是一個隆起的土崗子。上世紀七十年代,這裡出土了一塊明萬曆年間的石碑,碑上說:“祥考北宋徵宗崇寧年間,環梁山八百里皆水也,堆距梁山六十里許,為水滸南岸,古稱黃泥岡”。碑中還提到,這裡地勢高起,漁民們在這岡子上歇腳、曬魚。

有人會問,北宋的時候,梁山泊南抵鉅野縣城,西鄰鄆城縣城,東接汶上縣城,黃堆集這地方應當是梁山泊的水面,怎麼會是岡子呢?

黃堆集這地方,在北宋確屬梁山泊的水面。但是,《水滸傳》寫北宋,往往使用元代或明代的狀況。比如,說高俅是開封府宣武軍一個浮浪子弟,北宋沒有宣武軍這個地名,明代卻有宣武衛,就在開封西面不遠處。當然,唐代也有宣武軍,背叛黃巢投靠唐朝的朱溫就是宣武軍的節度使,他在開封建立大梁政權,就是在節度使的原來的官衙蓋起了皇宮。黃堆集這個地方應當也是這樣。北宋末年,黃河南遷,梁山泊因失去水源而逐漸縮小、北移,黃堆集也就處於梁山泊餘水的西南岸了。

有人說,《水滸傳》寫楊志帶人走黃泥岡,有對山樑的描寫,而黃堆集沒有山。我們說,小說是寫了押生辰綱的這些人走山樑,那是到黃泥岡之前。到黃泥岡的時候,《水滸傳》明確地說:是一個土岡子。

那麼,智取生辰綱的故事,又是怎樣在黃泥岡發生的呢?

智取生辰綱,一個“取”字,牽涉兩個方面:打劫的和被劫的。雖然寫智取過程的只有一集,但為了把故事講得清楚,講得精彩,《水滸傳》在此前用相當多筆墨,對打劫一方和被劫一方分頭做了祥細的交待和輔墊。

這事是從寫楊志開始的。楊志本是殿帥府的制使,被派去江南運送花石綱到東京,在黃河裡遇到了風浪,翻了船,受到追究。後來遇到大赦,才想著再回東京,謀求復職。在路過樑山的時候,遇到急於搞到頭名狀的林沖,二人打鬥幾十個回合不分勝負。王論倫想留他在梁山落草,他不肯,一意回東京。沒想到高太尉不但不重新起用,反而對他大加訓斥。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楊志上街賣刀,遇到潑皮牛二,對牛二的糾纏忍無可忍,一時性起殺了牛二,被髮配到北京大名府,受到梁中書的青睞。梁中書決定派楊志押送獻給其岳父蔡京的十萬貫珠寶去東京。

那麼,大名府是個什麼樣的地方,梁中書又是什麼樣的人呢?

大名,現為河北省的大名縣。在北宋,這個地方了不得。它是大宋朝的北京,相當於現在的直轄市吧,其地位之重要,可以想見。梁中書則是大名府總纜軍政的封疆大吏。

梁中書這個人物,《水滸傳》中說叫梁世傑,《大宋宣和遺事》上叫梁師寶。他究竟叫什麼?歷史上有沒有這個人?

查大名府志,上面有歷代的名宦,北宋有韓琦、蘇轍、呂夷簡等人都赫然在目。卻既無樑師寶,也無樑世傑。這說明,梁中書本是杜撰的人物。

《水滸傳》上說,他是蔡京的女婿。歷史名人在史料上,常常記載他兒孫的情況,比如,蔡京的兒子蔡攸,蔡絛等人,都做過高官。而史料對一個人物女兒的情況一般很少記,所以,梁中書是不是蔡京的女婿,自然就難以查清了。看來,這女婿的身份,也是杜撰的。

《水滸傳》中,除了宋天子、蔡京、童貫這類高官是實有其人,其他的,好多都是虛構的,比如江州知府蔡德章,《水滸傳》說他是蔡九,《宋史》中分明記載,蔡京有八個兒子。僅有八個兒子,小九何來?九江府志中,歷史上重要的官員都有列表,比如檀道濟、白居易、岳飛等,整個北宋,九江的官裡頭不只沒有蔡德章的名子,甚至連一個姓蔡的都沒有!想來,那是《水滸傳》的作者有意這樣安排。杜撰一個人物,怎麼寫都不會被人挑出骨頭來。

倒是蔡京做過大名府的知府,也做過鄆州的知州,難怪大名府和鄆州的人士對他印象這麼深。在北宋六賊中有個梁師成,是個宦官,權傾朝野,蔡京父子還巴結他呢,但這個人一直是京官。至於水滸傳是不是有意影射這兩個人,那就說不清了。

五月中旬,梁中書就派楊志往東京押送生辰綱,這禮物,是一定要在老丈人生日(六月十五日)前送到的。由於上一年梁中書送蔡京的生辰綱就被劫了去,所以楊志對這次押送生辰綱這件事特別擔心。一個賊配軍,被人家高官看重,這讓楊志十分感激。因此,他總想透過具體行動體現這種感念。象楊志這樣的勇武之人,本應到邊庭上為國殺敵立功,反倒成了貪官們私人的看家狗,這是楊志的悲哀,更是那個時代許多英雄的悲哀。

楊志深感責任重大,他格外小心。梁中書準備車子運送生辰綱,楊志說不行,得改用擔子,這樣才不容易被賊人看出來。梁中書說讓謝都管和兩個虞候一同去,楊志說這幾個人身份高,如果不聽自己的就很難辦。梁中書只好特意交待謝都管等人在路上一切全聽楊志的。剛離開大名的時候,由於是大路,村子多,那六七天,他們早起趕路,天熱的時候就住下休息。後來,村子少了,人煙稀了,危險多了,他就讓軍健們走不易被人發現的山路。中午熱得再很也不休息,以至於挑擔的軍健們怨聲連連。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一行人來到了黃泥岡。

這是被劫的一方事前的情況。那麼,打劫的一方又做了哪些準備呢?

首先,是劉唐來東溪村向晁蓋報信,說有一套富貴,請晁蓋劫取。接著是吳用指出,幹這件大事人多了不行,人少了也不行,他就去石碣村聯絡了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這三個人是標準的漁民,社會底層人士,天不怕,地不怕,有膽量,講義氣,與吳用一拍即合。再後來,就是摸清了生辰綱的押運路線。本想派劉唐再去大名府打聽的,這時卻有公孫勝找上門來,說具體路線已經知道,就是路過黃泥岡。此後就是具體的戰鬥部署了。這次行動的方針,按吳用的話說,就是“力則力取,智則智取”,當然,最後還是採取了智取的辦法。

智取最好。首先是節省人力。楊志一方15人,晁蓋一方8人,雙方力量對比,基本上是二比一。晁蓋方人少勢弱,靠硬拼是很難取勝的。其次是避免傷亡。如果硬拼,死傷肯定小不了。智取呢,把楊志等人用蒙汗藥麻翻,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看著這些軍漢們“倒也倒也”,公然拿走他們的東西。為了做好智取的文章,晁蓋等人聯絡了白勝,並讓白勝在黃泥岡上做了一番巧妙的表演。新版電視劇《水滸》把白勝寫成一個很不堪的人物,在麻翻軍健後,因為一個軍健瞪眼看他,他就把那個軍健殺死了,這樣修改很沒道理。在原著中,整個事件沒有傷害一個人。

《水滸傳》用了那麼多的筆墨,使故事一步步走向了高潮。現在,雙方相遇,又是怎樣智取的呢?

【水滸漫談】盧明專欄|好漢智取生辰綱

到了黃泥岡,運送生辰綱的軍健終於耐不住又熱又累,任憑你鞭子打,還是一個個倒在松林裡休息。這個時候,楊志看到對面松林裡有人張望,就趕過去對話。原來,林子裡的七個漢子正是晁蓋等人,他們赤條條地在松林裡休息,騙楊志說是從濠州去東京販棗子的客商,才免除了楊志的懷疑。

楊志回到自己這邊的時候,白勝就擔著酒上來了。他口裡還唱著那首反映階級差別的著名的歌謠:“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

眾軍漢想買酒解渴,被楊志制止,他怕酒中下蒙汗藥。為了打消楊志等人的疑慮,晁蓋等七男子有意走過來,先喝了白勝一桶酒,並藉機在另一桶酒中下了藥。看到晁蓋等人吃了沒事,楊志帶的這幫軍漢也就接著買來吃,這下,自然被麻翻了。

有人納悶,咱們喝酒,越喝越渴,白勝的酒怎麼能解渴?咱們的酒都是用酒杯喝,酒量大的也喝不了多少,白勝的酒怎麼論瓢喝?原來,他們喝的不是咱們現在看到的白酒,而是米酒,用小米釀造的,酒精度比較低,大體在十度上下,所以,才可以一次喝許多,並且還能適當解渴。

我們應當怎樣看待智取生辰綱這個故事呢?

黑幫論者否定水滸好漢的英雄性質,說晁蓋等人是黑幫,是罪犯。以他們的觀點說,這次智取生辰綱就是犯罪了。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無論什麼事,都要聯絡它的背景去看。晁蓋等人智取生辰綱,劫取的不是窮苦百姓辛辛苦苦掙來的錢財,而是贓官汙吏搜刮的物品,這些物品,不是用來為國家為人民服務,而是用來供達官貴人們揮霍。這一點就說明,晁蓋等人與一般的土匪有著原則區別。所以,晁蓋等人才說:“梁中書在北京害民,搜刮錢財,這一等不義之才,取之何礙”?其實,《水滸傳》中,有兩句詩寫得很分明:“取非其有官皆盜,損彼有餘盜亦公”!

關於楊志他們行進的路線,有不少學者質疑,京城開封在大名府的正南偏西一點,大名往開封送東西,往南走是很順的,為什麼卻走到了位於東南方向的黃泥岡?先往東南,再往西南,本想早早送到的,卻繞了一個大圈子,這不是傻瓜嗎?

有位先生說:梁中書是北宋著名狀元梁灝的曾孫樑子美,東平人。梁中書送的禮物,都是搜刮的民脂民膏,怕被別人知道了,所以,不敢從大名發運,而是先藏到東平老家,然後,再從東平送往開封。東平在鄆城東北,開封在鄆城西南,從東平去開封,正好經過鄆城。這是能夠自圓其說的。不過,小說上明明寫的是從大名出發,不是從東平出發。查東平府志,該地考取功名的名單中,確有梁灝和樑子美,但梁世傑連影子都沒有。說梁中書就是樑子美,只能算是一種猜測,無法證明。

其實,智取生辰綱,還有一個版本。在《水滸傳》的藍本《大宋宣和遺事》上,就把押運路線寫得很順,那裡面,智取生辰綱的地點,不是鄆城的黃泥岡,而是南洛的五花營。南洛,現在叫南樂,是河南省濮陽市下屬的一個縣,在河北大名正南很近的地方,從大名去開封,正好路過那裡。

五花營這個村子是實際存在的,現在仍然有。歷史上,曾有五個縣的鄉軍在這裡集中演練。這個地方離鄆城也只有一百公里左右。那時雖然沒有現代化的交通工具,但是,即使徒步行走,兩天多的時間也能從鄆城來到這裡。晁蓋等人來這裡流竄作案,是有可能的。《大宋宣和遺事》上是這樣講述的:大名府的知府梁世寶,派縣尉馬安國押送生辰綱出發,來到五花營的時候,晁蓋等八人等在大堤上,擔了兩桶酒賣。馬安國等人又渴又累,於是,拿錢買了酒吃,很快被麻翻,那些金銀財寶就被晁蓋等人劫去了。梁中書派人破案,發現兩隻桶在,上面寫有四個字“酒海花家”,於是順藤摸瓜,在酒店找到店主花約。花約承認借酒桶給別人,並供出嫌犯是鄆城縣石碣村(記住,不是東溪村,也不是晁家莊)的晁蓋等八人。逮捕文書下到鄆城縣,押司宋江為晁蓋通風報信,晁蓋等人不得已,就投梁山泊去了。

那麼,《水滸傳》的作者,為什麼把智取生辰綱的地點,由南洛的五花營改在鄆城的黃泥岡呢?

我感覺,這可能是有意為之。這不是地理常識的錯誤。如果不犯地理錯誤,保留《大宋宣和遣事》的寫法也就是了,何必要改地點!比較合理的解釋,應當是為了使故事更緊湊。晁蓋等人是鄆城的,那,把他作案的地點改在鄆城境內,顯得更自然,更容易讓人信服。這類情況,在其他地方也有。比如,魯智深從五臺山到開封大相國寺,無論如何也走不到山東省的青州,戴宗從九江去開封送信,無論如何也走不著梁山泊。但,作者還是這樣寫了。《水滸傳》是由許多傳說故事加工而成的,這些傳說開始的時候可能並不關聯,《水滸傳》把他們整合成一個整體,不可能把每一處都寫得嚴絲合縫。於是,也就只好重點顧及故事性,而把地理問題放一邊了。

智取生辰綱,在水滸故事的發展脈絡上,具有重要的作用。生辰綱被劫了,楊志無法向梁中書交待。謝都管等人為了擺脫自己的責任,汙陷楊志,向梁中書說是楊志勾接賊人劫了生辰綱。楊志走投無路,只得上山落草。晁蓋等人被官府追捕,投奔梁山,邁向了反抗官府的第一步。更有那為晁蓋等人通風報信的宋江,因為這件事,押司也做不成了,從此改變了一生的命運。

【水滸漫談】盧明專欄|好漢智取生辰綱

【水滸漫談】盧明專欄|好漢智取生辰綱

作者:盧明,男,1960年生人,筆名黃河入海。鄆城縣委退休幹部,鄆城縣作家協會主席,縣詩詞學會會長。系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菏澤市詩詞學會副會長,菏澤學院水滸文化研究基地特約研究員,鄆城縣歷史文化研究學者。在《光明日報》《山東文學》《時代文學》等多種報刊及網路平臺發表散文100餘篇、小說20餘篇、詩詞詩歌1000餘首,其中《菏澤賦》在《光明日報》發表。著有《正話水滸》《水滸印象》《好漢文化探究》《鄆城文史考略》(三卷)文化書籍六部,主編《鄆城文學作品選》《鄆城文韻》《水滸別傳》《水滸酒故事》作品集四部。在菏澤電視臺主講水滸文化十三期。

壹點號心夢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