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諡號是漢昭烈帝,曹操諡號是武皇帝,但孫權的諡號卻讓人無語

諡號是對一個人一生的最終評價,而在三國時期,劉備的諡號是漢昭烈帝,曹操的諡號是武皇帝(魏武帝),那孫權的諡號是什麼呢?很無語,甚至都不知道在正統的諡號中,有沒有這個諡號,反正在歷史上,只出現過一次。

劉備諡號是漢昭烈帝,曹操諡號是武皇帝,但孫權的諡號卻讓人無語

劉備一直力圖匡扶漢室,重現漢家天下,可惜最終事與願違,僅能割據一方,建立了蜀漢政權。那劉備的昭烈是什麼意思呢?在古代歷代諡號考中,昭指的是容儀恭美、昭德有勞、聖聞周達、聲聞宣遠、威儀恭明、明德有功、聖問達道、聖德嗣服、德業升聞、智慧察微、德禮不愆、高朗令終、遐隱不遺、德輝內蘊及柔德有光;反正都是很正面的形容詞。

而烈指的是有功安民、秉德遵業、聖功廣大、海外有截、業成無兢、光有大功、戎業有光、剛正、宏濟生民及莊以臨下。而劉備是蜀漢的開國皇帝,建立了蜀漢政權,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終成帝業,因此用“昭”字讚揚他的品德。同時歌頌他對漢朝的忠誠,生前以漢室宗親自稱,並以恢復漢室為己任,“有功安民”、“秉德遵業”,所以用烈字讚揚他一生的功績。

劉備諡號是漢昭烈帝,曹操諡號是武皇帝,但孫權的諡號卻讓人無語

至於曹操的諡號則很簡單,武指的是剛彊直理、威彊敵德、克定禍亂、刑民克服、誇志多窮;而曹操為何會得到“武”的諡號呢?曹操一生親自參加並指揮了大小近50次戰役,既打硬仗惡仗,又打智仗巧仗,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他整理了孫武的《孫子兵法》,寫了大量的軍事理論著作。

曹操出生於豪門大族,踏足官場後也是平步青雲,後組織關東諸侯聯軍討伐董卓,遷東郡太守,拜為兗州牧。迎接漢獻帝,拜司隸校尉、錄尚書事、司空,遷丞相,挾天子以令不臣。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基本統一中國北方地區;所以說,曹操得到“武”的諡號,是沒任何問題的。

劉備諡號是漢昭烈帝,曹操諡號是武皇帝,但孫權的諡號卻讓人無語

好了,說了劉備的諡號含義及曹操的諡號含義,再來說說孫權的諡號吧。孫權的諡號是大皇帝,在歷史上所有皇帝的諡號中,有且僅有這一次,甚至都沒辦法確定這個“大”的意思。孫權的江山並不是他親手打下的,這一點與曹操和劉備不同,孫權運氣非常好,他的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在孫策死前,將基業傳給了孫權。

也因此,孫權就這麼成為一方諸侯;而後孫權與劉備建立孫劉聯盟,並於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後孫權派呂蒙成功襲取劉備的荊州,使領土面積大大增加。公元222年,孫權被魏文帝曹丕冊封為吳王,建立吳國。同年,在夷陵之戰中大敗劉備。公元229年,在武昌正式稱帝,國號吳;因為他諡號的原因,所以歷史上又稱之為吳大帝,聽著挺霸氣的。

劉備諡號是漢昭烈帝,曹操諡號是武皇帝,但孫權的諡號卻讓人無語

其實孫權作為一方諸侯來說還是挺不錯的,雖然他並不是東吳政權的開創者,但卻是吳國的建立者。後來他一直致力於東吳政權的穩定,對內消滅山越,對外攻佔荊州及收復交州,極大的擴張了東吳的領土。從這個角度來說,孫權還是很成功的,但卻因為他的這個諡號,讓孫權成為了帝王界的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