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20分鐘就要中場休息,古希臘方陣的青銅戰士為何這麼打仗?

每20分鐘就要中場休息,古希臘方陣的青銅戰士為何這麼打仗?

作者|冷研作者團隊-微漫菸葉

字數:3489,閱讀時間:約5分鐘

編者按:每當提及古代歐洲軍事歷史,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會是古希臘方陣。而組成那些方陣的古希臘武士,在大家的印象裡都是擁有盾牌,佩戴青銅盔甲、頭盔與護腿的重灌步兵。這些“青銅戰士”在希臘歷史上淵源流長,佔據了從邁錫尼到伯羅奔尼撒戰爭之間的大部分古希臘歷史。本文來說一下這些歷史上的“青銅戰士”。

“青銅戰士”的歷史

首先要說的是邁錫尼時期(公元前1600年 – 前1100年),也就是《荷馬史詩》那段歷史的青銅戰士。關於他們的作戰方式,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他們會在車上作戰,另一種認為戰車只是個交通工具。

第一種的主要依據是:一、流傳下來的古希臘圖畫作品中,長矛與戰車一起出現;二、根據對出土的BC1500的胸甲研究,“青銅甲的護頸是邁錫尼人從戰車上戰鬥的決定性證據,因為它可能是戰車戰的一件特殊盔甲。格林哈爾用兩點來支援他的論點。首先,頸部是一個非常脆弱的攻擊點,這在邁錫尼藝術中得到了證明。他提出的第二點是,因為邁錫尼戰車的武器是刺人的長矛,所以使用這種武器戰士無法拿起盾牌。”

三是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對車戰的描述,雖然大部分都是代步與投標槍,但是仍然有車上作戰的場景如“但一個戰士從自己車所在的地方,駛到敵人車前,就讓他舉槍廝殺。”

每20分鐘就要中場休息,古希臘方陣的青銅戰士為何這麼打仗?

筆者則支援第二種觀點。

首先,青銅甲對當時(甚至以後一段時間)的武器有很好的防禦效果,所以當時的敵人必然會選擇刺擊容易被刺中的部位。如希波戰爭時期的普拉提亞前哨戰中,“雅典人刺到他(波斯人)胸甲上,不能給他造成任何,直到一個士兵看到這種情況,轉而用手中的兵器去刺他當然雙眼,終於使其斃命。”所以身體的薄弱處增加防護這是正常之舉,只不過後世希臘人還配備了盾牌來彌補這一點。

其次,史學家對流傳下來的圖畫進行研究對比,都無法證明戰車上計程車兵使用了長矛。

每20分鐘就要中場休息,古希臘方陣的青銅戰士為何這麼打仗?

最後,對《伊利亞特》的戰車描述就可以發現,其有明顯的騎兵能力,比如越過壕溝。可能荷馬採用了一種擬古的手法,將當時已經出現的騎兵帶入到特洛伊時代的戰車了。

最為關鍵的是,這一時期的邁錫尼戰車,比起其他文明國家來說也非常少。按照線形文字b記載,邁錫尼有140輛戰車;赫剃文獻記載,邁錫尼出動過100輛戰車。這和另外的文明動則千輛戰車記載相比,明顯稀少。

綜合所述,這一時期的青銅戰士更可能是負責指揮,戰車更多是指揮車和交通工具,使用標槍弓箭居多,不太參加直接肉搏戰鬥。

每20分鐘就要中場休息,古希臘方陣的青銅戰士為何這麼打仗?

之後,隨著邁錫尼的滅亡,希臘進入了“黑暗時代”。這一時期的由於缺少資料,我們並不知他們是如何作戰。一般認為,他們可能是按照一種“英雄式”的一對一肉搏的方式作戰。

那麼,那些青銅戰士是什麼時候開始拍成密集隊形作戰呢?

對於這一點,奧斯溫·默裡提出,“公元前8世紀後期,促使重灌步兵方陣出現的經濟條件就已經具備了,公元前8世紀末是重灌步兵戰法可能發明的最早年代。”A·安德魯斯則認為,“重灌步兵的出現是在公元前7世紀初。”阿瑟·費里爾認為,“重灌步兵出現於公元前 700 年至 650 年之間。”

每20分鐘就要中場休息,古希臘方陣的青銅戰士為何這麼打仗?

另外,從《伊利亞特》可以看出,當時的戰鬥是“英雄式”一對一的,與密集戰鬥相結合的方式。比如根據希羅多德記載,斯巴達與阿戈斯曾發生了一次領土爭端,雙方並沒有直接大打出手,反而各選擇300名精銳的戰士,來進行戰鬥。這明顯就是以前“英雄式”戰鬥的延續。

實際上,任何東西從剛剛出現到成為主流,都是要有時間發展的。方陣作戰也是一樣,一般認為,一直到希波戰爭前的一段時間,密集作戰的方陣才徹底淘汰“英雄式”的戰鬥。

“青銅戰士”的戰鬥方式

筆者在《3萬人的戰爭陣亡率不到5%,古希臘時代重灌步兵為何戰損這麼低?盔甲盾牌加陣型是關鍵》一文中,對重灌步兵作戰有一定描寫,這裡在補充幾點。

一、一支優秀的軍隊,戰前都要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對此,有三個古希臘城邦做得非常好,他們分別是希臘的三大霸主“斯巴達”“雅典”“底比斯”。

斯巴達不需要多說,他們公民不需要生產,日常就是接受訓練,但是由於公民人數太少,所以往往會把有邊民之稱的“庇西阿人”,納入重灌步兵的隊伍。

每20分鐘就要中場休息,古希臘方陣的青銅戰士為何這麼打仗?

雅典重灌步兵分為三種:青年兵、老年兵,以及持長矛大盾的外國僑民。其中青年兵在接受完為期兩年的訓練之前,不會上戰場。

希臘第三大霸主底比斯,也經常進行軍事訓練,有“小斯巴達”之稱。如狄奧多羅斯所說,“底比斯的民眾身強力壯和驍勇善戰,使他們佔了很大的優勢。”

每20分鐘就要中場休息,古希臘方陣的青銅戰士為何這麼打仗?

二、關於重灌步兵作戰模式,筆者將其分為三階段。

接著是第一階段,推擠階段。在BC424的得利翁戰役中有記載,“其餘軍隊都交戰了,廝殺激烈,用盾牌推擠”。這一階段由於雙方都是盾挨著盾,人推著人,只能依靠純粹的推力將對方陣型推散。這個時候考驗的就是雙方的體力和平時的訓練與耐心。

每20分鐘就要中場休息,古希臘方陣的青銅戰士為何這麼打仗?

進入互推之後雙方由於各地區,士兵力氣不一樣,所以戰況往往也不一樣。如BC221 的塞拉西亞戰役中,“激烈一戰接踵而來,在某點馬其頓被迫讓步,在斯巴達人堅決的攻擊之下,後退相當距離。但在另一點馬其頓的極大衝力強迫他的敵手後退。”後來,當斯巴達後退到不能重組陣型的地形之後才失敗。

第二階段是刺殺階段。在互相推擠的過程中,雙方會用長矛,透過盾牌間的縫隙進行刺擊,當長矛斷了之後用劍來進行戰鬥。這一點在BC480的溫泉關之戰有明確記載“這時候,大多數希臘人的槍已經摺斷了,於是他們就用短劍來刺殺波斯人。”

那麼,關於這一階段殺傷效果如何呢?對此,現代學者進行了復原實驗,一位身高1。68米的實驗者,使用2。1米長的古希臘長矛,全身佩戴鎧甲進行5次刺擊,其能量達到30J~40J,但是要想刺穿1mm的青銅盔甲,需要50。9J的能量,1。5mm需要100。5J的能量。考慮到希臘人的盾牌,顯然當時的長矛,無法對重灌步兵造成有效傷害。

每20分鐘就要中場休息,古希臘方陣的青銅戰士為何這麼打仗?

所以,前兩個階段往往會進行數個小時,但是我們要知道在現實中,“沒有事情會比近身交戰來的更令人疲憊,受到侵略性以及恐懼感的拼命結合所驅使,腎上腺素刺激所超載,一回合的直接交戰,在參與者陷入完全崩潰之前,據估計有十五到二十分鐘的上限。”所以雙方會像拳擊比賽那樣,在進行15~20分鐘的交戰之後。雙方前三排計程車兵會由後幾排士兵替換休息。

這就是第三階段,休息階段。如後世羅馬史料記載得那樣,“當他們(古希臘人)疲憊不堪的時候,他們彼此退卻片刻,以便歇息一下,好像在運動會中比賽一樣,然後又衝上前去戰鬥。跑上來的新兵看見這樣的戰鬥,做得這樣準確,這樣寂靜,大為驚異。”一般認為,戰鬥進行的時間越長,疲勞時間越久,休息時間就越長。

每20分鐘就要中場休息,古希臘方陣的青銅戰士為何這麼打仗?

最後,戰鬥結束之後勝利一方,會統計戰死者的屍體,並且立一座戰勝紀念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古典希臘人的戰損,很多時候是不統計非重灌步兵的,也就是輕裝步兵的損失的。如BC479的普拉提亞之戰,關於希臘聯軍的損失,希羅多德記載為斯巴達91人,雅典52人,泰格亞人16人。普魯塔克則記載1360人,狄奧多羅斯記載大約一萬人。其實這三種記載,並不矛盾,因為希羅多德記載的是希臘聯軍中重灌步兵的陣亡數,而普魯塔克記載的是希臘聯軍全軍(包括輕步兵)陣亡數,狄奧多羅斯記載的是傷亡。

不過,將近10萬的希臘聯軍才只陣亡1360人,這意味著波斯軍隊的投射力量,對希臘重灌步兵確實傷害很小。所以斯巴達人有這樣一番話,“如果紡錐,也就是箭,分的出好樣與孬種,那他的價值可就大了!”暗指被箭射死、被石頭砸死不過碰巧罷了。這也是戰後波斯人,開始大規模使用希臘僱傭軍的原因。

青銅戰士退出歷史舞臺的原因

關於古希臘最後為何放棄青銅甲選擇亞麻甲,一般說法是因為亞麻甲比青銅甲便宜,這一點不可否認。亞麻確實比青銅便宜。亞麻一直比青銅便宜啊。所以僅靠便宜一點,無法解釋亞麻甲替換青銅甲的原因。筆者認為,應該從當時的戰場環境入手。按照現代學者的測試,馬其頓早期的5。4米長矛,可以打出110J的能量,這就嚴重威脅到當時的青銅甲。所以為了能夠得到更好的保護,古希臘人有兩條路可以走,第一加強青銅甲的厚度;第二用一種替代品來替代青銅甲。顯然希臘人走的是第二條路。

每20分鐘就要中場休息,古希臘方陣的青銅戰士為何這麼打仗?

根據測試顯示,16層亞麻(約1。2釐米)需要80~90J才能將其刺穿,1。5cm的亞麻甲可以有效防禦長矛的刺擊,並且1cm亞麻甲重量等於1mm青銅甲,但是價格確便宜很多倍。綜合這麼多的好處,這才是希臘人用亞麻甲替換青銅甲的原因。也是從此後,古希臘的青銅武士時代結束了。

參考資料:《希波戰爭史》、《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希臘史綱》、《伊利亞特》、《騎士與風爐》、《早期希臘》、《邁錫尼時代戰車作戰研究》、阿庇安《羅馬史》、《漢尼拔與坎尼幽靈》、《圖解世界戰爭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