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八爺黨聯合隆科多以及關外旗主也敵不過病入膏肓的十三爺?

這個問題還是得就著《雍正王朝》電視劇來回答,因為歷史上雍正五年前,八爺黨和隆科多就已經被消滅了,當時的十三爺胤祥還算建康(除了有點腿疾之外)。編劇劉和平老師透過藝術加工,將八爺黨和隆科多的存在延長到雍正十年左右,以增強藝術衝擊力。

《雍正王朝》的高潮算是八爺黨聯合隆科多,勾結關外的旗主王爺發動兵諫,希望透過“八王議政”架空雍正,推弘時上位。最終是病入膏肓的十三爺力挽狂瀾,帶兵奪回豐臺大營的兵權,瓦解“八王議政”的陰謀。有人認為,為什麼八爺黨蓄謀良久,勾結了關外的王爺和隆科多的九門兵力,還是敵不過病入膏肓的十三爺?其實關鍵因素,在於以下幾點:

1。權力的核心在於大小,不在於人數多寡。

為何八爺黨聯合隆科多以及關外旗主也敵不過病入膏肓的十三爺?

雍正上臺後,除了他一人是皇帝,皇權至上,十三爺胤祥算是第二號人物,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最核心的權力—兵權,自然是十三爺掌握。十三爺是兵權組織架構中的金字塔頂端,而其他的掌兵者不過是金字塔的某一基點而已,這和十三爺的建康程度沒有多大關係,除非他死了,對於兵權的掌握,一定是最牢實的。

《雍正王朝》裡八爺黨發動兵諫雖然演得很精彩,其實是不合常理的。關外的旗主王爺帶兵進京,首先必須要通報十三爺和雍正,這是最基本的程式,幫助豐臺大營整頓兵務,並非能夠直接指揮軍隊,要是發動兵變,豐臺大營的將官都是十三爺的人,怎麼會輕易聽從關外剛到的官軍?所以,這只是編戲,無論如何,京畿要地的駐軍不會被其他人隨便插手,所謂整頓兵務,也不敢代替將官。沒有十三爺的指令,豐臺大營的將官是不會亂動的。

第二個不合常理的事,關外帶來的兵力總數不過4000人,而豐臺大營的常駐軍應該在2萬人以上,莫說是這麼重要的軍營軍官不會聽從關外將官的指令,就算是聽,只要十三爺一聲號令,立馬就會被豐臺大營“包餃子”,根本動彈不得。

所以,從軍事指揮系統和兵力來比較,八爺黨雖然矯旨暗藏殺機,還勾結了隆科多,事實上是沒有勝算的,因為十三爺才是管總的人,沒有他的指令,誰都不敢亂動。有一點大家不要忘了,豐臺大營的主要軍官都是十三爺當年雍正繼位的時候提攜重用的。他們會不通報十三爺?

為何八爺黨聯合隆科多以及關外旗主也敵不過病入膏肓的十三爺?

2。雍正十三爺防範在先。

雍正即位之後,即刻冊封了老八胤禩為總理王大臣,這個總理王大臣雖然位高權重,但實際上是落入到雍正的“軟圍剿”之中。在新內閣中,十三爺是心腹,張廷玉是打工仔,隆科多是保駕之臣,馬齊是皇族代表。老八胤禩被束之高閣,其實是被胤祥張廷玉馬齊等看管起來了。雍正這麼冊封的目的在於防範老八,防範八爺黨。

八爺黨當然也時刻沒有放鬆對雍正的攻擊,直到發動兵諫。在這樣的情況下,雍正和十三爺加緊了對八爺黨的肅清。雍正說:

是膿包遲早要擠了他

。說的就是肅清八爺黨。

恰巧弘時受老八胤禩的蠱惑,以藉助關外旗主王爺的兵力整頓旗務和旗營兵務,推行新政上奏雍正皇帝。雍正對弘時是心存懷疑的,鬥爭了這麼多年,雍正已經敏銳的嗅到了來自八爺黨的危險,所以才與十三爺商量,打算利用弘晝這個眼線,來摸八爺黨的底牌。

這些事充分說明,雍正其實是早有準備 ,從即位之初就準備好了。

3。“眼線”弘晝功不可沒

弘晝在關鍵的時刻沒有掉鏈子,反而還促成了肅清八爺黨的罪證坐實。在豐臺大營,老八胤禩和弘時矯旨,弘晝沒有當場拆穿,反而裝起了糊塗,讓老八胤禩和弘時放鬆了對他的警惕。想想要是弘晝立刻拆穿他們矯旨,八爺黨必然警覺防範,雍正皇帝拿不到八爺黨罪證,就沒辦法肅清他們。

為何八爺黨聯合隆科多以及關外旗主也敵不過病入膏肓的十三爺?

弘晝選擇在第二日早朝的機會給十三爺通風報信,這個時機選擇十分恰當,這使得八爺黨開弓已經沒有了回頭箭,逼宮亂政被坐實得穩穩的。

所以,看起來八爺黨有了九成勝算,實際上一個弘晝就輕鬆瓦解了八爺黨的陰謀。八爺胤禩高估了自己的智謀,低估了自己的侄子,更漏掉了病入膏肓的弟弟,在“墨菲定律”的作用下,死得妥妥的。